第八十八章 身份证与三字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去长安一趟了。”  

许牧心中如此想着,先让老房搞出一代居民身份证。  

等“请”来了老阎,就可以更新换代,提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了。  

只是,在实行身份证制度的时候,老房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主公,百姓们不识字啊…”房玄龄苦笑道。  

即便给那些百姓编写派发了身份证,他们也容易弄丢,或者和家里其他人的身份证搞混。  

到时候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哪个是自己的身份证。  

许牧当即错愕。  

他完全没想到,这个制度,还没实行,胎死腹中。  

这个时代的识字率,实在是低的吓人。  

略微沉吟过后,许牧决定提前颁发一个识字令!  

“识字令?”房玄龄不解。  

许牧解释道:“命小吏出城教授他们写自己的名字,至少对自己的名字能做到会写会认,否则不准入城!”  

若是连自己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写,他未来还怎么打造高素质,引领全天下发展的现代城市?  

这个时代的百姓,年纪都很大了,学习起来很慢,许牧对他们要求不高,只要他们能写自己名字即可。  

未来签字画押,也不至于只画个押。  

许牧一声令下,主公府立即颁布识字令,昭告全城百姓,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写名热潮。  

不过许牧在百姓中的威信十足,这些百姓们虽然有些抵触,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学起来了。  

反倒是后来加入的百姓们,充满不解。  

他们莫名其妙从阳城迁徙到了深山,居然还要学劳什子的字?  

有不少刺头拒绝。  

对此,主公府的人也没有强制要求,只是说了一句,日后不得进城。  

那些阳城来的百姓们不以为意,不少进过万民城的人,都说万民城内一穷二白,啥也没有。  

万民城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吸引力。  

就这样,会写自己名字的百姓们,都获得了第一批身份证,得以批准进入万民城。  

据主公府统计,总共派发两万余张。  

许牧得知这个数字后,感慨万千。  

这个时代的百姓…还真是不思进取啊。  

阳城接收了三万百姓,加上万民城本身的,足有四万百姓。  

却只有一半人愿意学习认字。  

“看来学校的建立真的非常有必要,至少未来万民城内某些岗位,是需要识字才能担任的。”  

他并非要求全民识字,但至少识字率至少要突破百分之零吧?  

所以…许牧准备建立的第一所学校,并非给读书人用的。  

而是给那些愿意学习识字的百姓学习的。  

俗称…成人夜校!  

至于教材…许牧现在需要一本能教那些三四十岁的百姓识字的教材。  

他从记忆中想了想,决定提前将《三字经》和《千字文》搞出来。  

这两个都是标准的少儿识字读物,不过对许牧而言,这个时代的百姓,在文化这块,和少儿差不多。  

同样是大字不识一个。  

回到了小洋楼,在三楼,许牧奋笔疾书,开始把三字经和千字文默写了出来。  

三字经,朗朗上口,其中有历史,有经典,有礼义廉耻,用来教导百姓,最适合不过了。  

而千字文,则是一千个不同的字攥写而成,同样是识字必备教材。  

在完成了《三字经》和《千字文》后,许牧便走下了一楼,找到了房遗直。  

“来,本公今日再教你一段童谣,背出来有奖励。”  

许牧嘴角翘起,把刚写好的《三字经》交给了房遗直。  

房遗直不愧是房玄龄长子,颇为聪颖,而且其中的字都认识,一时间便吟诵了出来。  

稚子之声,传荡在小洋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主公,我背完啦!”房遗直眼巴巴地望着许牧。  

而在小洋楼的二楼。  

隔着窗户,看着下方许牧和房遗直的两人,像是被施展了定身法一样。  

尤其是王通。  

他脑海中还回荡着最开始的“人之初,性本善”,还有最后的“我教子,唯一经”。  

“此…此此乃传文布教之经典啊,朗朗上口,教人识礼仪,知兴替,明道理,学文字…”说到这里,王通不禁颤抖了起来。  

有此一经,距离他开拓儒学,教化万民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