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当世良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重赏的刺激下,秦军攻城愈发疯狂,使得城楼再次失守!  

一波接着一波的敌军涌上了城头。  

孙颖率人在城头的各个地方疲于奔命,四处击退敌人,但依然堵不住秦军攀上城头的势头。  

“来人,给本将披甲!”  

身负重创的独孤盛小憩了片刻,听到了城头上的拼杀怒吼声,猛地惊醒,勒令身边小卒给自己披甲。  

强行持刀再上战场。  

经过了短暂恢复后,他的力气有所恢复,血也止住了不少,甚至小伤口已经结了部分痂。  

危急关头,独孤盛不顾自身伤势,再次冲上城头,导致身上伤口再次爆裂。  

然而他却浑然不觉,只知道手握长刀,砍翻一个又一个敌人。  

“那人是不是独孤盛?”  

在夜色的掩护下,许牧和张须陀这次靠近了阳城三百米外,利用望远镜看清楚了城墙上的一幕。  

说实话,这一幕颇为震撼。  

在城墙上的火光中,许牧看到那个将领中了秦军一刀又一刀。  

但却一直没有倒地。  

始终在奋力拼杀。  

直到…城墙上的秦军全部被击退,城头上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随后,那个身影轰然倒地。  

“将军——”  

城头上,一群悲愤的声音搁着三百米传到了许牧和张须陀的耳边。  

许牧的心一沉。  

此时,距离天亮仅剩下一个时辰不到了。  

“独孤盛此人虽然无谋,但忠肝义胆却值得敬重。”张须陀望着城头方向,沉声道。  

许牧郑重点头道:“让铁浮屠准备入城,接管阳城防御,入城之后,骁果军若未动手,不可轻杀一人,此外…厚葬独孤盛!”  

整整一夜的拼杀,的的确确是凭借独孤盛的个人勇武撑下来的。  

这个两丈高的城墙,因为独孤盛的失误,没有做任何的防御准备,但同样因为独孤盛的拼死相护,才撑过了今晚。  

秦叔宝此刻正在清点伤亡。  

经过一天一夜的拼杀,他的三千先锋,已经损伤了八百有余!  

但战果也是显著的,据士卒回报,独孤盛已经死在了城头!  

因此秦叔宝发布了最后一波冲击的命令。  

全部压上城头!  

他的骠骑军全是精锐,尚且死伤了八百,对方经过了一夜抵抗,眼看着天色快要亮了,疲惫不堪,一鼓作气,绝对可以拿下。  

“攻破阳城,就在此时!”  

秦叔宝对此充满信心,骑上坐骑,来到了阳城一里开外,亲自监督攻城。  

而在他亲临指挥和坐镇下,两千士卒便从各处登上了城墙。  

城头上的敌军早已疲惫不堪,根本无从反抗,便被斩杀了大半。  

“占下城楼后,立即开启城门,让大军进城!”  

秦叔宝让人传达军令,同时命令那些还没有爬上城墙的人贴在城门口等待。  

已经有数百人爬上了城墙,城墙上的那杆血旗也被斩了下来。  

这代表骠骑军已经完全占据了城墙。  

然而…  

他亲自率军在城门口等待,等待了一刻钟,却发现城门久久未见动静。  

反倒是隔着城墙,居然还能听到里面厮杀的声音。  

莫非城内守军还有余力,依然在顽抗?  

秦叔宝充满了疑惑,恰在此时,城门轰然打开。  

城门内,铺满了大量的尸体,却全部都是骁果军的。  

“将军,要不要进城?”一名将士向秦叔宝请示道。  

秦叔宝皱着眉头,伸手阻止了麾下军队。  

“不可妄动,城门既已打开,为何不见我军?其中恐怕有诈!”  

秦叔宝颇为谨慎,让人对着城内问了几次话,发现迟迟没有任何回应,居然十分干脆地率军撤离了阳城城门。  

重新把麾下一千五百余军队带到了一里开外!  

而在他们走后不久,阳城的城门轰地一声,重新关上了。  

而城内…  

在城门的一侧,许牧无奈地摇了摇头:“可惜了,本来还想看看老张的身手如何呢。”  

他说的同时,无意瞥了眼张须陀。  

此时的张须陀身穿铁浮屠,背负长弓,极为威武。  

就在城破之前,三百铁浮屠穿越了后墙,从地道钻入,杀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  

而原本的骁果军正在被秦军单方面蹂躏,突然看到一群身穿黑甲的士卒,竟是一愣。  

同样一愣的还有秦军。  

他们发现对方在城内居然藏了三百人,但却丝毫不慌,因为他们已经有数百人爬上了城墙。  

人数上根本不虚这群黑甲军。  

然而,凭借着坚甲,铁浮屠却对秦军展开了单方面的屠戮。  

残余的一百多骁果军见到如此熟悉的一幕,内心无比复杂。  

尤其是孙颖。  

在城头失守后,他率领残余的骁果军一路后撤,准备在内城门口和敌军决一死战。  

本已报着殉城想法的他,突然看到了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黑甲军。  

而这群黑甲军见到他们后,居然对他们点了点头,然后…和秦军拼杀起来。  

轻敌之下的秦军连战阵都没有列,直接单兵作战,结果铁浮屠单方面蹂躏,一颗又一颗大好头颅被斩落。  

他就这么看着敌军把另一伙敌军给杀光,然后…为首的一个身穿银光色明光铠的将领朝着他走来。  

在他身后,还有一个身材魁梧,背负长弓的汉子紧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