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 林墨入彭城,发兵援淮南(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封信虽是急报,可是从安丰送来,最快也要七天时间,加之九江起战,斥候也可能需要绕路,此时多半已经打起来了,救援,未必来得及。  

加之谯郡、泰山郡的曹军一直蠢蠢欲动,若是调萧关兵马前去,就有腹背受敌的风险。  

而广陵方面,甘宁吃了逆流和逆风向的亏,败给了江东水师,就算调集兵马,也只有八千众,还没有骑兵。  

等我们把兵马调齐,再赶到安丰,只怕战事都结束了。”  

听起来陈宫是在说现状,而不是提出方略,可林墨明白,他是在劝自己放弃淮南三郡,最好能急令他们先退回来以图后发制人。  

等了一会,不见有人表态,徐盛才站出来拱手道:“公子,不若从萧关、沛城各自抽调六千军,再加上广陵的部曲,足两万军,急行赶赴淮南,不能让孙策在这站稳脚跟了呀。”  

听起来,办法不错。  

这两个地方都各自有两三万军队,抽几千人出来问题也不大。  

可这里头,除了涉及到防止曹军突然发难的情况外,还涉及了协同作战的问题。  

一个地方的军队长期的磨合,形成了自己的默契,这一点在战场上的至关重要的。  

临时东拼西凑出来的部曲,虽然不至于像当年的黄巾贼那样不堪一击,但协同上肯定会出问题。  

这也是陈宫一直不愿意采用的方式。  

“子龙以为如何?”赵云好像有点神游太虚,竟然没有任何反应。  

“子龙?”徐盛推了他一把,赵云才反应过来,哦了一声后竟然茫然的说道:“末将附议。”  

不是,你附议什么啊?  

别说陈宫和徐盛了,朝夕相处的林墨都一脸懵逼,头一次见他这副模样。  

罢了,天知道他在想什么,林墨看着地图,自己分析起来。  

陈宫的话是直陈利弊的,现在搞不好战斗都打响了,临时组建兵马救援,粮草倒是没问题,可兵马从各方赶来后还要整备入编,前后时间没有一个月是办不到的。  

之后,又要赶赴淮南,又得十五到二十天的时间。  

这样算起来,最快也要四十五天,才有可能赶抵吧。  

而站在江东立场,围点打援的精要就在于一个快字,他们是不会给鲁肃机会在淮南立寨后休养生息的。  

哪怕用不了计,借着以逸待劳和气势上的优势,强攻也会在所不惜。  

反观鲁肃那头,先跟关羽打了三场战斗,军力上肯定有疲乏状态了。  

武将方面,颜良文丑当然很顶尖了,可人孙策和太史慈绝对能跟他们扳手腕。  

中层呢?  

安丰这头,中层武将近乎是断层的,江东有程普、韩当、吕蒙、凌统、董袭、蒋钦、陈武这些各个都是好手。  

就算是林墨要去,身边还得带着赵云、徐盛,再把于禁和甘宁都召回来才行。  

当然,救还是要救的,千里赶回彭城来,为的不就是这件事吗。  

只是林墨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拖一拖这战局。  

许久,整张后背贴着帅椅的林墨才缓缓挺起腰杆,沉声道:“先按文向所说,从沛城、萧关各抽调五千兵,再持我佩剑去广陵,着甘宁、于禁领八千步卒赶往彭城。”  

陈宫点了点头,见他心意已决,没再多说什么。  

徐盛倒是兴奋的一拱手,“末将奉命!”  

“再者,放出风去,就说我已至彭城,五日内挥兵向西,要击退江东兵马,但愿这个消息能稳一稳前线的将士们,也让孙策能有所忌惮。”  

“我这便去办。”陈宫也拱手道。  

尽管,这支军队是东拼西凑出来的,可林墨自信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应该是可以很快让将士们融入其中。  

更何况,还有一个战神赵子龙在呢。  

不过这家伙的状态好像有些不对。  

“子龙,跟我去一趟琉璃厂吧。”  

“好。”赵云只是应了一声没再说话。  

诸葛连弩,也算是大杀器了。  

先登营的重弩没有利用好是自己的失责,别说是那些重弩了,就是寻常的弩机也因为精准度的问题,迟迟没有训练出一支精锐来。  

这次,在彭城可以待这么长的时间,刚好研究下望远镜和瞄准镜。  

当然,这些瞄准镜就算出来成品安装在重弩和普通弩上面,要想得心应手的提高精准度,还是需要训练挺长时间。  

但肯定要比没有强。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