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 先生真乃神人也(2/3)
么年轻,好好培养,将来等我老了,他就是允文的左膀右臂。
吕家这一文一武的搭配不能断了,毕竟允文都说,他赵子龙,是可以视作为家里人的。
自然就要多调教下赵云了,教不了你林允文还教不了他赵子龙?
带着这样的信念,吕布扛着方天画戟大踏步的走出中军大帐。
北国那头三方对峙已经有日子了,夏侯惇带领的四万人才刚刚进入安丰地界,距离安丰城还有二百多里地,速度不可谓不慢。
这怪不得夏侯惇的,尽管中原大战曹操成为了最大赢家,可要同时支应两头作战,即便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对于粮草补给也是极大的考验。
曹操带领大军进入并州后,荀彧才终于把夏侯惇南征的粮草给凑齐了,所以,脚步上是要慢一些的。
按照曹军的进军速度和路程来计算,应该再有七天就能抵达安丰城下了,辽神便将城里的文臣武将都叫了过来一同议兵。
颜良、文丑、曹性、宋宪和成廉,太守陈登和老阴货贾诩都到了。
“都说说吧,怎么打,急战还是缓战,主动出击还是坚守待变,但说无妨。”辽神摆出一副很民主的姿态,只不过说完这句话他就一手托腮眼神游离,好似魂不守舍一般。
不过开了口子,议政厅内还是很热闹的。
作为安丰太守的陈登首先发表了意见,那就是曹军远来,补给线冗长,应当坚守待变,伺机破敌;
老阴货贾诩从萧关之后出任了东海太守,加上林墨的敲打,才有了齐山之上大放异彩,这一次也没有选择沉默,主动开口要在安丰东北方向八里处的雁回岭山上立寨,分一支兵马驻守。
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可以与安丰城互相策应形成掎角之势,最重要的是可以防止曹军一方面牵制安丰城内守军,一方面派出小股部队进行掠地。
颜良文丑呢,则是丝毫不在乎自己降将的身份,提议主动出击,趁曹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迎头痛击,他们愿领兵出击,暴揍曹军先锋,不胜请斩头颅的那种。
这哥俩这么激动呢,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曹军的先锋大将是刚刚投诚的张郃,副将则是高览,好家伙,纯纯的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啊。
袁绍兵败这件事,颜良文丑哥俩是把账都记在了张郃高览的头上,早就惦记着要收拾这俩人了。
后来,袁绍死了,他们就愈发的耿耿于怀,把张郃高览当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他们的相遇其实是注定的,林墨没让颜良文丑北上,考虑的是他们出身北国,肯定没办法对北痛下杀手的,而有这种想法的又不只是他林墨一个,曹操也是这么想的啊。
所以,河北四庭柱之间的碰撞,就好像命运的齿轮一样,终究是要啮合在一起的。
反倒是曹性他们三个,自始至终也没有开口说话,安静的好像他们才是降将。
而更反常的是,张辽也不问,一副摆烂姿态,爱说不说。
“我以为元龙的方略还是比较稳妥的,避其锋芒,伺机而动,就这么定了,散了吧。”等所有人都发表完意见,张辽才有气无力的做出定论,随后挥手示意,今日议兵结束。
不过在众人转身离去的时候,给了贾诩一个眼神。
老阴货是个人精,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跟众人出了议政厅没多久又折返了回来。
“先生啊,你说的有理,可我有不得已的苦衷,只能在城里驻守,不可分兵。”张辽深深的叹了口气,脸上写着忧心忡忡四个字。
在彭城的时候,林墨对他说起过,贾诩之才远在自己之上,从来文人相轻,大多数时候这些谋士文臣间都是不对付的,譬如刘晔跟陈登,虽然表面友爱,可私底下其实咬的就很紧。
所以,林墨当初说这句话的时候,张辽只觉得他胸襟不错,倒也没真觉得贾诩能有翻云覆雨的能耐。
来到安丰后,两人相处的多了,辽神又是一个积极的好学分子,几番交流下来,发现老阴货是真有两把刷子,很多时候都能让他受益匪浅,他现在对虚实奇正这四个字都有了更高的看法。
自然而然的,贾诩在他心里赢得了不小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告诉贾诩为什么会否决他的意见。
“无妨无妨,将军决定了就好。”
辽神托腮的手一松,差点没磕在台案上,不是,你应该问我是什么苦衷才对啊,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你就.不好奇是什么原因吗?”张辽有些不甘心的问道。
“该告诉在下的,将军自然会说,不该告诉在下的,言多必失。”贾诩永远都是这副绵里藏针的姿态,让张辽哑然。
得,懒得说了,张辽很痛快的从怀里拿出一张帛布放在了台案上,示意贾诩上前看看。
迟疑了片刻,贾诩走上前拿起帛布,下一息,古井无波的表情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忐忑、余悸,他赶忙将帛布放回到张辽手上,压低声音问道:“此事可信否?”
“千真万确,但我不能告诉你这消息从何而来。”张辽缓缓的颔首,表情沉重。
贾诩的眸子里流露出恍然大悟,“明白了,将军是想在安丰城内聚歼曹军。”
张辽没有回答,眼神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多谢将军的信任。”
其实贾诩跟张辽的关系还是比较生疏的,他又不
吕家这一文一武的搭配不能断了,毕竟允文都说,他赵子龙,是可以视作为家里人的。
自然就要多调教下赵云了,教不了你林允文还教不了他赵子龙?
带着这样的信念,吕布扛着方天画戟大踏步的走出中军大帐。
北国那头三方对峙已经有日子了,夏侯惇带领的四万人才刚刚进入安丰地界,距离安丰城还有二百多里地,速度不可谓不慢。
这怪不得夏侯惇的,尽管中原大战曹操成为了最大赢家,可要同时支应两头作战,即便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对于粮草补给也是极大的考验。
曹操带领大军进入并州后,荀彧才终于把夏侯惇南征的粮草给凑齐了,所以,脚步上是要慢一些的。
按照曹军的进军速度和路程来计算,应该再有七天就能抵达安丰城下了,辽神便将城里的文臣武将都叫了过来一同议兵。
颜良、文丑、曹性、宋宪和成廉,太守陈登和老阴货贾诩都到了。
“都说说吧,怎么打,急战还是缓战,主动出击还是坚守待变,但说无妨。”辽神摆出一副很民主的姿态,只不过说完这句话他就一手托腮眼神游离,好似魂不守舍一般。
不过开了口子,议政厅内还是很热闹的。
作为安丰太守的陈登首先发表了意见,那就是曹军远来,补给线冗长,应当坚守待变,伺机破敌;
老阴货贾诩从萧关之后出任了东海太守,加上林墨的敲打,才有了齐山之上大放异彩,这一次也没有选择沉默,主动开口要在安丰东北方向八里处的雁回岭山上立寨,分一支兵马驻守。
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可以与安丰城互相策应形成掎角之势,最重要的是可以防止曹军一方面牵制安丰城内守军,一方面派出小股部队进行掠地。
颜良文丑呢,则是丝毫不在乎自己降将的身份,提议主动出击,趁曹军远道而来,人困马乏,迎头痛击,他们愿领兵出击,暴揍曹军先锋,不胜请斩头颅的那种。
这哥俩这么激动呢,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曹军的先锋大将是刚刚投诚的张郃,副将则是高览,好家伙,纯纯的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啊。
袁绍兵败这件事,颜良文丑哥俩是把账都记在了张郃高览的头上,早就惦记着要收拾这俩人了。
后来,袁绍死了,他们就愈发的耿耿于怀,把张郃高览当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他们的相遇其实是注定的,林墨没让颜良文丑北上,考虑的是他们出身北国,肯定没办法对北痛下杀手的,而有这种想法的又不只是他林墨一个,曹操也是这么想的啊。
所以,河北四庭柱之间的碰撞,就好像命运的齿轮一样,终究是要啮合在一起的。
反倒是曹性他们三个,自始至终也没有开口说话,安静的好像他们才是降将。
而更反常的是,张辽也不问,一副摆烂姿态,爱说不说。
“我以为元龙的方略还是比较稳妥的,避其锋芒,伺机而动,就这么定了,散了吧。”等所有人都发表完意见,张辽才有气无力的做出定论,随后挥手示意,今日议兵结束。
不过在众人转身离去的时候,给了贾诩一个眼神。
老阴货是个人精,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跟众人出了议政厅没多久又折返了回来。
“先生啊,你说的有理,可我有不得已的苦衷,只能在城里驻守,不可分兵。”张辽深深的叹了口气,脸上写着忧心忡忡四个字。
在彭城的时候,林墨对他说起过,贾诩之才远在自己之上,从来文人相轻,大多数时候这些谋士文臣间都是不对付的,譬如刘晔跟陈登,虽然表面友爱,可私底下其实咬的就很紧。
所以,林墨当初说这句话的时候,张辽只觉得他胸襟不错,倒也没真觉得贾诩能有翻云覆雨的能耐。
来到安丰后,两人相处的多了,辽神又是一个积极的好学分子,几番交流下来,发现老阴货是真有两把刷子,很多时候都能让他受益匪浅,他现在对虚实奇正这四个字都有了更高的看法。
自然而然的,贾诩在他心里赢得了不小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告诉贾诩为什么会否决他的意见。
“无妨无妨,将军决定了就好。”
辽神托腮的手一松,差点没磕在台案上,不是,你应该问我是什么苦衷才对啊,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你就.不好奇是什么原因吗?”张辽有些不甘心的问道。
“该告诉在下的,将军自然会说,不该告诉在下的,言多必失。”贾诩永远都是这副绵里藏针的姿态,让张辽哑然。
得,懒得说了,张辽很痛快的从怀里拿出一张帛布放在了台案上,示意贾诩上前看看。
迟疑了片刻,贾诩走上前拿起帛布,下一息,古井无波的表情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忐忑、余悸,他赶忙将帛布放回到张辽手上,压低声音问道:“此事可信否?”
“千真万确,但我不能告诉你这消息从何而来。”张辽缓缓的颔首,表情沉重。
贾诩的眸子里流露出恍然大悟,“明白了,将军是想在安丰城内聚歼曹军。”
张辽没有回答,眼神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多谢将军的信任。”
其实贾诩跟张辽的关系还是比较生疏的,他又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