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长生石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至于老塔,他倒是想回到岸上,但可惜他表妹小嫚儿坚持入城查看,这货便只能爷们一回,硬着头皮跟上去。  

自始至终,李晓华没有发表意见,但是从她毫不犹豫跟上大部队,就知道她的选择是入城。  

真心话,李晓华能够跟上来,这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按说她的体力,几乎是所有人之中最差的,但是她偏偏没有落下。  

他们等着脚下的浮台靠岸,便一股脑的下去弄干木棍制作火把,虽然月色很亮,但是还不足以照明勘察,而他们的照明设备,早就遗失。  

时间紧迫,他们没有时间寻找耐烧的木棍,只能见到干枝就收拾起来,靠着数量取胜。  

不多时,七个人每个人侍弄了几根火把点燃,在半个小时后,浮台再次靠岸时蹬上去。  

这巨大的浮台长宽大约都是五百米左右,这是靠着它推动泥浆时的波纹推测,而这浮台上的卍字城,基本呈正方形,边长大约在三百三十米左右,与楼兰古城大小基本一致。  

进入城门,就能看到道路两旁紧凑的房屋。  

虽然大多已经崩塌,但是从那些相对完整的房屋可以看出,这些房子整体都是用石头搭建,包括屋顶都是利用拱形屋顶的技术搭建,不用一根木梁。  

众人纳闷,这些断壁残垣散落在地,为何没有在承载古城的这板块翻转时掉落泥沼。  

谷雨在地上抓住一块断砖,往起一拿,竟然没能拿动。  

这半块石砖看起来也就二十几斤重量,谷雨两只手竟然一下没抬起来,这让他不由得惊讶。  

凌先生看到谷雨纳闷的神色,平静道:  

“磁力,这些石头里都含有大量的铁元素,而我们脚下的板块是一个巨大的空心磁铁,导致了这些石砖也磁化。  

否则,若是没有磁力,这些散落的转头瓦块如何能够继续留在这里,早就跌入泥沼了。”  

众人醒悟,才明白为何这座破城能够保留这些破烂。  

凌先生对这些普通的石块毫无兴趣,而是一路快走,直奔城中央。  

在那里,有一座远远高出普通房屋的建筑,按照一般古城的格局,那座最大的建筑应该是神庙。在遥远的上古,神庙不仅仅代表着信仰,也同样是议政的中心。  

所以,古城内的神庙大多巨大巍峨,要想最快的了解这座古城,神庙自然是最佳的选择。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那巨大建筑前面的广场。  

这广场差不多半个足球场大小,几座还算完整的石碑立在通往建筑正门的两侧。  

凌冬至一看到这些带着浮雕的石碑顿时来了精神,速度又提了几分,奔过去仔细观察起来。  

石碑上的雕刻非常精巧,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眉眼都极为传神,既有着抽象的想象,又有着一定的写实。  

第一块石碑上,是一个带着面具的女人。  

她腰肢纤细,站在众人之前,处在石碑的黄金分割点位置,最是醒目。  

不出意外,这应该是个女王。  

她的面具非常有特点,看起来像是一只猫的脸,但有着老虎一样的獠牙。  

配上那一头顺直披散的长发,妥妥的一个女巫形象。  

这第一块石碑上,在这个女巫形象的人物前面,跪着一个身材同样极为苗条凸凹,虽然只有侧脸,但却给人以妩媚的美感。  

女巫的手放在这跪拜的女人头顶,似乎是在进行某种仪式。  

凌冬至看着这块碑文,眉头微微皱起,似乎是在努力思考。  

不多时,他移步到第二块石碑前。  

这块石碑应该是承接前面石碑画面的故事情节。  

这幅石画之中,女巫与那跪拜的女人被一群精壮的,赤膊上身的男子抬着肩辇,走在以条旋转向下的台阶上。  

很显然,他们是要抬着女巫和那美丽的女人去到一个很深的地方,因为壁画内,那旋转的台阶看不到尽头。  

第三幅石碑,众人抬着女巫和那美丽的女人来到一个巨大的门前。  

从壁画给予的直观感觉,那应该是一个极为厚重的石门。  

门前,女巫手里拖着一个圆形的盘,盘中间有一个半圆的凹陷,上面镶嵌着一个椭圆形的物品。  

这东西刻画的非常写实,甚至可以看到,那圆盘上刻画着奇怪的字符,那圆盘中间椭圆形的物品内部,似乎有一条小蛇睁着额头中间的一只眼睛,非常妖异。  

看到这幅壁画,凌先生似乎想到了什么,眉头舒展了一些而谷雨却皱起了眉头。  

不知有意还是无意,谷雨斜眼看了一眼挨着大川旁边的队医李晓华。  

谷雨的眼神一闪而过,似乎下意识的急忙转回来。  

但是,这目光依旧引起了李晓华的注意。  

她在谷雨转回眼珠后的刹那,看向了谷雨一眼,同样也是一闪而过,急忙转回头去,继续观看壁画。  

凌先生走向第四幅石碑,这也是这巨大建筑门外最后一块石画。  

几个人跟着凌先生的脚步来到这最后一块石碑前。  

这上面的刻画可以说是四副刻画之中最简单的一个。  

因为这幅画之中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女巫。  

她不像上一幅画之中是面对着巨大的石门,在这幅画里,她是背对着石门,伸展着双臂,似乎是在接受这个世界对她的膜拜。  

谷雨看着这些画,真心看不出个子午卯酉来,于是问凌先生道:  

“冬至啊,这上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