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美联储又加息了(2/3)
先生。”
对于做空美股这件事,蔡致良本准备闷声发大财的,但最终还是因为马丁·安德森的大肆宣扬而广为人知。
“但是相较于您的财富,安德森先生的语言,没有任何的说服力。”凯勒说道:“美国媒体更倾向于将您与杰西·利弗莫尔相提并论,但是您似乎很少对外界提及这件事。”
杰西·利弗莫尔,曾经在1929年美国股灾中做空美股,而一战成名。
“当初马丁·安德森来港,提及做空美股的事情,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相信了他判断,很侥幸。”蔡致良依旧如前归功于马丁,道:“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因为整个过程太过于惊险,就像是输红了眼的赌徒,随时有破产的可能。再者,好运气总有用完的时候。”
“您是一个很理智的人。”凯勒道:“美国民众之所以对这件事感兴趣,是因为之前两位来自东方的世界首富,无论是森泰吉郎先生,还是堤义明先生,都是依靠地产的增值,而您是一个例外,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通过各项投资而成为世界首富,能说说您是如何做到的吗?”
“起初,我认为人的一生,总离不开衣食住行四件事。”蔡致良笑道:“所以只要认真关注这四件事的人,总能找到发财的机会,就像森泰吉郎和堤义明先生。”
凯勒道:“很朴素的投资原则。”
蔡致良道:“我祖父是做成衣的,我外公是在食品行业,可能我对衣食住行比较关注。”
“这也是您当初投资可口可乐的原因?”凯勒追问了一句。
“可口可乐是很多人对于美国的第一印象,当时估值明显偏低,非常符合我的投资预期。”蔡致良说道:“后来巴菲特先生大笔买入可口可乐,让我坚信了自己的判断。”
“您和巴菲特先生都中意的股票,看来我也应该重点关注一下。”凯勒笑问了一句:“我现在是否还有机会成为千万富翁吗?”
蔡致良道:“可口可乐现在依然有投资的价值。”
凯勒随即又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问道:“你刚才说起初,那您现在的投资理念是否有所改变呢?”
“你读过《第三次浪潮》这本书吗?”蔡致良反问了一句。
“了解过一些。”凯勒点点头。
“在这本书里,第三次浪潮中,每个人所接受的信息远超以往任何时代。进入北美投资市场之后,我发现随着随着个人电脑的越来越普及以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确实正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蔡致良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而不是投机者。
蔡致良需要的,就是为自己的投资赋予高大上的说辞,说道:“亚洲还处于第二次浪潮,而北美正在迈入第三次浪潮,这时,我就需要改变自己的固有观念,重新审视这个信息时代。”
凯勒说道:“在可口可乐之后,您投资了思科,这是一家通讯设备公司。”
“在这个信息时代,通讯和互联网是基础。”蔡致良说道:“我之后相继投资了微软,甲骨文等公司的股票,虽然经历了九十年代初的波折,现在终于柳暗花明。”
“您非常看好通讯与互联网行业。”凯勒总结了一句。
“这个行业正在爆发无与伦比的能量。”蔡致良说道:“像IBM,力微电子,都是这个行业的一部分。”
“郭士纳先生正带领IBM走出困境,IBM的股价已经超过50美元,并有望于今年实现盈利。”凯勒道:“恭喜,又是一笔成功的投资。”
“谢谢。”蔡致良再次提及第三次浪潮,道:“托夫勒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敏锐地观察到社会的变化,并预言了第三次浪潮,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
“《第三次浪潮》确实是一部旷世之作。”凯勒道:“如果说美国正步入第三次浪潮,那么尚在第二次浪潮中的亚洲,又该如何寻找投资的机会呢,您在亚洲同样成功,仅仅只是关注衣食住行吗?”
蔡致良道:“欧洲是现代工业的发源地,而后是美洲,最后是亚洲。”
“这毋庸置疑。”凯勒点点头。
“随着国际工业分工进程,产业总是从成本高的地区转向成本较低的地区。”蔡致良说道:“五六十年代开始,全球产业转移的路线,从欧美到日本,而后到韩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地区,而后向亚洲其他地区扩散,包括中国和印度。”
“近半个世界,亚洲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凯勒道:“听福布斯的同行提及,您去了中国考察。”
“把握住产业转移的动向,才能获取更多投资的机会。”蔡致良道:“用《第三次浪潮》的描述,中国和印度,正在步入第二次浪潮,小家庭,工厂式学校和大公司将会是显著的特征,未来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以其庞大的人口规模,承接越来越多的产业转移,将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对于中国和印度,您更看好哪一方?”这才是凯勒感兴趣的。
“从目前来看,自然是中国。”蔡致良说道:“在劳动力优势之外,印度仍需在基础设施和统一市场方面做出努力,相较之下,中国的情况较为乐观。”
“与日本相比呢?”凯勒追问道。
“随着日本陷入经济衰退,已经很难再有机会了,将来被中国和印度超越,大概
对于做空美股这件事,蔡致良本准备闷声发大财的,但最终还是因为马丁·安德森的大肆宣扬而广为人知。
“但是相较于您的财富,安德森先生的语言,没有任何的说服力。”凯勒说道:“美国媒体更倾向于将您与杰西·利弗莫尔相提并论,但是您似乎很少对外界提及这件事。”
杰西·利弗莫尔,曾经在1929年美国股灾中做空美股,而一战成名。
“当初马丁·安德森来港,提及做空美股的事情,我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相信了他判断,很侥幸。”蔡致良依旧如前归功于马丁,道:“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因为整个过程太过于惊险,就像是输红了眼的赌徒,随时有破产的可能。再者,好运气总有用完的时候。”
“您是一个很理智的人。”凯勒道:“美国民众之所以对这件事感兴趣,是因为之前两位来自东方的世界首富,无论是森泰吉郎先生,还是堤义明先生,都是依靠地产的增值,而您是一个例外,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通过各项投资而成为世界首富,能说说您是如何做到的吗?”
“起初,我认为人的一生,总离不开衣食住行四件事。”蔡致良笑道:“所以只要认真关注这四件事的人,总能找到发财的机会,就像森泰吉郎和堤义明先生。”
凯勒道:“很朴素的投资原则。”
蔡致良道:“我祖父是做成衣的,我外公是在食品行业,可能我对衣食住行比较关注。”
“这也是您当初投资可口可乐的原因?”凯勒追问了一句。
“可口可乐是很多人对于美国的第一印象,当时估值明显偏低,非常符合我的投资预期。”蔡致良说道:“后来巴菲特先生大笔买入可口可乐,让我坚信了自己的判断。”
“您和巴菲特先生都中意的股票,看来我也应该重点关注一下。”凯勒笑问了一句:“我现在是否还有机会成为千万富翁吗?”
蔡致良道:“可口可乐现在依然有投资的价值。”
凯勒随即又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问道:“你刚才说起初,那您现在的投资理念是否有所改变呢?”
“你读过《第三次浪潮》这本书吗?”蔡致良反问了一句。
“了解过一些。”凯勒点点头。
“在这本书里,第三次浪潮中,每个人所接受的信息远超以往任何时代。进入北美投资市场之后,我发现随着随着个人电脑的越来越普及以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确实正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蔡致良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而不是投机者。
蔡致良需要的,就是为自己的投资赋予高大上的说辞,说道:“亚洲还处于第二次浪潮,而北美正在迈入第三次浪潮,这时,我就需要改变自己的固有观念,重新审视这个信息时代。”
凯勒说道:“在可口可乐之后,您投资了思科,这是一家通讯设备公司。”
“在这个信息时代,通讯和互联网是基础。”蔡致良说道:“我之后相继投资了微软,甲骨文等公司的股票,虽然经历了九十年代初的波折,现在终于柳暗花明。”
“您非常看好通讯与互联网行业。”凯勒总结了一句。
“这个行业正在爆发无与伦比的能量。”蔡致良说道:“像IBM,力微电子,都是这个行业的一部分。”
“郭士纳先生正带领IBM走出困境,IBM的股价已经超过50美元,并有望于今年实现盈利。”凯勒道:“恭喜,又是一笔成功的投资。”
“谢谢。”蔡致良再次提及第三次浪潮,道:“托夫勒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敏锐地观察到社会的变化,并预言了第三次浪潮,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
“《第三次浪潮》确实是一部旷世之作。”凯勒道:“如果说美国正步入第三次浪潮,那么尚在第二次浪潮中的亚洲,又该如何寻找投资的机会呢,您在亚洲同样成功,仅仅只是关注衣食住行吗?”
蔡致良道:“欧洲是现代工业的发源地,而后是美洲,最后是亚洲。”
“这毋庸置疑。”凯勒点点头。
“随着国际工业分工进程,产业总是从成本高的地区转向成本较低的地区。”蔡致良说道:“五六十年代开始,全球产业转移的路线,从欧美到日本,而后到韩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地区,而后向亚洲其他地区扩散,包括中国和印度。”
“近半个世界,亚洲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凯勒道:“听福布斯的同行提及,您去了中国考察。”
“把握住产业转移的动向,才能获取更多投资的机会。”蔡致良道:“用《第三次浪潮》的描述,中国和印度,正在步入第二次浪潮,小家庭,工厂式学校和大公司将会是显著的特征,未来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以其庞大的人口规模,承接越来越多的产业转移,将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对于中国和印度,您更看好哪一方?”这才是凯勒感兴趣的。
“从目前来看,自然是中国。”蔡致良说道:“在劳动力优势之外,印度仍需在基础设施和统一市场方面做出努力,相较之下,中国的情况较为乐观。”
“与日本相比呢?”凯勒追问道。
“随着日本陷入经济衰退,已经很难再有机会了,将来被中国和印度超越,大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