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又获钱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背着箩筐离开门卫处后,纪元海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家属院门口不远处树荫下又跟赵大爷聊了一会儿。  

纪元海说再买冰棍,赵大爷却不乐意了,不许他掏钱。  

纪元海猜得出来赵大爷的意思,也没再坚持。  

两人坐在树荫底下,也没外人,就胡乱扯了一通,赵大爷说的是有个坏人穷奢极欲,用白面馍馍擦腚…  

纪元海听的哭笑不得:哪有这样的事情?以讹传讹都成什么样了。  

“赵大爷,这时候也不早了,大中午的,吃饭去吧?”  

纪元海说道。  

赵大爷摆手:“你懂啥,这时候卖冰棍才好卖!”  

“再说了,你吃饭就吃饭,喊我干啥?还想请我吃饭啊?”  

纪元海认真说道:“我是真想请您吃顿饭,好好谢谢您开口帮忙。”  

“上次要不是您,我上哪儿认识董大爷,上哪儿进家属院去?”  

赵大爷见他真要请客吃饭,直接哈哈笑起来:“你这小伙子,我原来还说你机灵,这事可就不咋机灵啦!”  

“我要真图你的好处,还帮你忙?”  

“行啦行啦,拿根冰棍路上吃,赶紧走吧!别耽误我卖冰棍啦!”  

说完话,掀开厚厚的棉被,把一根冰棍递给纪元海。  

纪元海要掏钱,赵大爷推开他的手:“不用,不用!”  

“我请伱的!你忙你的去,我也忙我的!”  

纪元海笑着接过冰棍:“好嘞,大爷,您忙着!”  

两人相视一笑,都点点头。  

随后纪元海吃着冰棍背着箩筐,在炎热的正午日光下迈步走远。  

拐过几个街口,打开银发妇人给的手帕——纪元海的表情倒不是太意外。  

这一次王老先生给的,他刚才就估量有一百块钱以上。  

仔细一点,足足有一百五十块钱,赫然是一个月给算了五十块钱的酬劳!  

上一次三百块钱,那是纪元海救活了王老的命根子,一棵名贵的宋梅兰花。  

那兰花幼苗便价值七八十块,养大更是不易,更因为王老心神都在上面,所以极具特殊性。  

也正因此,纪元海获得的三百块钱其实是双份的救死扶伤的钱——宋梅兰花的价值和王老的心病。  

而这一次没有了上次的紧迫性,纪元海干的不过是园丁、花匠的工作,他并未抱有获得太多钱的想法。  

但倒是出乎意料,又获得了一百五十块钱。  

至于王老再三强调的,上次救治宋梅的“剩余酬劳”,纪元海是坚决拒绝了数次,王老也已经不再提了。  

主要是纪元海不想做成一锤子买卖,更不想跟王老这样的人完全谈钱…  

今天纪元海跟王老、董大爷、赵大爷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交际,若是只为了迅速积累钱财,他完全不必要做这种事,当王老提出上次宋梅兰花酬劳的时候他完全可以答应下来。  

但纪元海肯定也不会得到王老如此亲热的对待了。  

以后,那就只是干活赚钱,人家怎么也不会和他论交情,留他吃饭。  

纪元海收起来手帕,先去了书店购买高考所需书籍,语文、数学、历史、政治、地理。  

这是文科高考需要的书籍,除了没有英语,跟后世科目一样。  

后世有文理分科,现在的高考其实也有,只不过跟后世略有不同。  

例如:同一张语文卷子上,文科做这张卷子要做“一二三四五六八”题,理科做这张卷子“一二三四五七”题。  

英语等外语属于额外加分项。  

纪元海和陆荷苓也都是偏向于文科,而不是理工科。  

别看纪元海是带着记忆重生而来,知识相对广博,但也有杂乱的问题,还得按照现在高考的风向、以及专属时代语言,耐心梳理,才可以取得不错分数。  

过于飞扬跳脱,没什么好处。  

买了书,纪元海市场买了些生活用品,放在箩筐里。  

之后纪元海就到了供销社门口。  

步行上县城,步行回小山屯实在是太耽搁时间了,他想买一辆自行车。  

有了自行车,不光是纪元海,就算是陆荷苓也能用自行车轻松出门。  

进了供销社,纪元海开口一问,供销社的售货员回答很冷硬。  

自行车价格从一百二到一百六不等,还需要自行车票。  

面对这样冷冰冰,硬邦邦的回答,纪元海感觉连外面的暑热都不是那么热了。  

墙上的“热情服务”——这是写给谁看的?  

再说这個价格,如果再想办法倒换自行车票,自己刚拿到手的一百五十块钱加上原来有的积蓄,也未必能购买一辆自行车。  

还是等有了自行车票,再买自行车吧。  

不过,自行车票好像今年或者明年就要取消了吧?怎么现在青山县城的供销社,还需要自行车票才能买到自行车?  

纪元海背着箩筐,又走路离开青山县城,返回小山屯。  

路上又花了一些时间,到了小山屯村外河沟,纪元海还抓了一条鱼提在手里,这就已经到了下午四五点钟。  

回到村南的家里,生产队还没下工。  

纪元海放下箩筐把钱放好,又把书籍摆在柜子上,刚买来的生活用品放在桌子上、灶台旁。  

左右无事,周围除了蝉鸣也没有什么声响,纪元海让篱笆的某些树枝生长一下,扎牢固了地面,从此不怕风吹雨打。  

随后又种了一些黄瓜、辣椒、豆角茄子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