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八方云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高兴高兴,让我大明百姓也乐上一乐?”赵登建议道。  

“对对对!本督亲自写这份捷报!然后八百里加急送去燕京!”洪承畴说罢,一甩披风快步下了城楼。  

————  

次日,燕京北有万岁山,南有金水河,正所谓“负阴抱阳,冲气为和”,恢宏壮观的紫禁城就坐落于正中之处。  

此时正是寅时,也就是凌晨三点,可是午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的轿子,马车,正有无数身穿官服的大臣走下来,整齐列队,等候着午门大开。  

很快,午门洞开,此时的内阁首辅周延儒正了正衣冠,手持玉笏对身后排列整齐的百官说道:“众位同僚,随老夫入朝面圣!”  

紧接着,在内侍的引领下,百官缓缓穿过午门,又依次穿过太和门,途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再穿过乾清门,来到了乾清宫。  

与其他的皇帝不同,崇祯帝朱由检是个极度勤政的皇帝,不是大臣们列齐班列后才出场,而是就坐在龙案后,静静地等候着大臣们。  

在位十余年,每日如此,从未缺席…  

“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周延儒打头,一应大臣口中山呼万岁,恭敬地三叩九拜。  

“众卿平身。”时年三十岁的崇祯帝微微抬手。  

“谢陛下!”一众大臣又山呼一声,纷纷起身,按照各自位置站好,随即偌大的乾清宫内就沉默了下来。  

崇祯帝坐在龙椅上看着这样的场景,心中愤怒却也有些无力。  

现如今大明朝内忧外患,数年旱灾,大明朝赤地千里,百姓流离失所,东北方向,满清烧杀掳掠,西北有闯贼横行,各地也多有暴民生事。  

真可谓是国事艰难。  

“天下承平之时,无本可奏,如今乱象频仍,卿等也无本可奏?!”崇祯帝威严的声音回荡在乾清宫中,可是玉阶下的一应大臣依旧是一声不吭。  

对于这些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大臣们,崇祯帝大为光火,只好指名道姓:“陈新甲!”  

时任兵部尚书的陈新甲闻言猛地哆嗦了一下,赶忙举着玉笏走出班列:“臣陈新甲在。”  

“松山前线,战情如何?”  

陈新甲嘴唇嗫喏了一下,不知作何答。  

还能如何?被围的密不透风,里面的人出不赖,外面的人进不去,消息都难以互通,只在最开始时,洪承畴连发数道告急文书,急请援军,就再也没了消息…  

“臣…臣不知…”  

“你不知?!”崇祯帝狭长的双眼好似冒出了一团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