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魏思宇身体的状态改变,也是让泰宝利唏嘘不已,刚刚魏思宇修炼之后无意之间形成的真气外放,那种威压之势让在他身边的泰宝利有种心脏骤停的感觉。  

“二弟,我怎么感觉你的修为更加精进了?”  

魏思宇只是笑了笑,看了看眼前平缓的河面,突然神识波动,拿起一颗石子砸进了河水之中。  

只见一条手臂长短的大鱼被那石子砸晕,翻了肚皮,漂浮在了水面之上。  

“大哥,还不去把鱼捞上来,咱们的早晨有了。”  

“这一条鱼可不够分,怎么也得三条。”  

“哈哈,好,三条就三条。”  

只见魏思宇这一次捡起两颗石子,同时甩进了河水里,“噗噗”两声,再次击晕了两条肥鱼。  

泰宝利兴冲冲的跳入河水,将那三条鱼捞了上来。  

一旁的船夫看到了这一幕,此刻也是来到了魏思宇身边,他知道这俩人中,做决定的还是这个弟弟。  

“小兄弟,现在竹筏没有了,我们需要临时做一个木排,此去五十里,靠走的话就太难了。”  

“老伯,木排都需要哪些东西,我现在去给你找。”  

见魏思宇如此痛快答应下来,船夫心中已然有了变化,犹豫了一下再次说道:  

“还有个事,这一次竹筏坏了,但这并不是我的本意,在这条魔鬼河道,出事的可能性极高,但是我就靠这河道赚钱的,现在这种情况,我知道跟你们要船钱有些说不过去,而且打赌我也输了,哎…”  

话到嘴边,船夫还是没有说出口。  

看着面前老人泪光闪烁的眼睛,无助的神情,再联想到昨天在魔鬼十八盘上老人那从容不迫的气势,魏思宇也是忍不住一阵心酸,人终究会老去,此刻的爸妈在做什么,是否还在惦记着自己。  

魏思宇揉了揉眼睛,侧过了身去,从怀里掏出来五张一百两的银票递给了船夫。  

“老伯,你年纪大了,这河道尽量不要再走了,这点钱应该够你回去做点小生意了。”  

看着手中这五百两的银票,老人被惊呆了,以前也见过给自己额外多付船费的,但这种一掷千金的船客,是这辈子第一次见。  

“这,这太多了,我不能要,我只收十两银子即可。”  

船夫继续客气道,他此刻还有些没缓过神。  

“老伯,这些钱就当我替你儿女孝敬你的,拿着吧,以后这河道真的不要再走了,太危险了,如果你觉得不够的话,我可以再给你的。”  

“不不不,够了够了,这些钱够我们全家一辈子的了。”  

看着老人紧张淳朴的样子,魏思宇心中暗自点头。  

“好了老伯,钱的事就这样吧,你还是告诉我应该收集哪些木材吧,我们还要赶时间呢!”  

魏思宇故意岔开了话题,让船夫开始进入到工作状态,他就不会再想着其它事情了。  

木排跟竹筏的制作原理差不多,按照船夫的意见,这只木排不需要太过精致,能坚持到下游渡口即可,而且这一片河道相当平缓,没什么惊险的河道。  

这木排由二十根粗细相当的树干排列组成,这河边的树木也是相当丰富,魏思宇在一片小树林中,利用泰宝利的那把钢刀,砍瓜切菜般的不一会就凑齐了这些木材。  

经过船夫的修整,利用古法榫卯技艺,将这些木头连接在了一起。  

很快一个实用而又结实的木排出现在了眼前。  

而此刻,泰宝利也已经将那三条大肥鱼烤好了。  

三人每人一条,吃得干干净净,这也算是补足了这两天消耗的体能了。  

再次起航,在平缓的河道上行驶,就没有之前那种紧张的感觉了,有了更多时间欣赏两岸的风景,也有了更多时间聊天。  

“老伯,等我们到了渡口,乘坐大船的话,需要多久才能到达梁国京都?”  

“如果没有遇到意外的话,七天就可以到达。”  

老伯一边撑着木排,一边跟魏思宇聊着天,怀里有了那五百两银票,心情大好,此刻面对魏思宇的问题,则是表现的有问必答。  

“意外是指什么?难道下游也有危险的河道?”  

“哦不不不,下游的河道安全的很,官府每年还定期修缮河道,我说的意外主要是官府的禁船期,这梁国近些年战事不断,大部分的粮草和士兵补给都要靠水路,为了防止偷袭,在河道上运送这些军用物资的时候,其它所有船只全部停航。”  

听了船夫的话,魏思宇内心稍一思量,也就想清楚了其中的关键,也不得不佩服梁国的这个举措,河运的成本在古代的交通中应该是最低的了,这样的话,梁国境内河道四通八达,仅此一项,就比其他国家占了很大优势,现在又有大将军梁子仁的运筹帷幄,就是想输都很难了。  

三个人聊着天,看着风景,时间就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船夫所说的那个大渡口。  

远远的望去,渡口更像是一个山寨啊,几乎采用的都是木质的机构,按照船夫的说法,每年洪水泛滥的时候,木质结构的渡口,反倒比石头搭建的更加结实安全。  

在渡口停靠着十几艘大小不一的船,船夫指着其中一艘中型的客船说道:  

“那艘应该就是去往京都的船,你看他旗杆上挂着的是京都的旗号。”  

魏思宇抬头一看,还真是,这还真是直接明了。  

“另外上船之前需要确认身份,预付船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