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节胶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  

随着周明山的命令,抗联行动人员快速整理好装备,几个枪法精准的战士先一步出门占领转角。  

因为一旦让日本人占据地形优势,将他们压制在巷道里,战斗就会不可避免的陷入长时间僵持。  

今天的行动,  

速度是关键。  

如果被敌人拖住,别说摧毁实验室、获取技术资料和营救受害者,行动人员自身也会陷入危险。  

这几名战士飞快来到转角后,其中一人贴着墙探头左右看了看,两条长长的走廊出现在他眼前。  

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日本人都没有看见,这一幕让抗联人员有些疑惑,连忙朝气密门招了招手。  

“走。”  

周明山看到信号拍了拍左重肩膀,两人矮着身子移动到转角处,听了对方汇报并亲自看了一眼。  

敌人的反应确实很奇怪,按照先前的预想,他们突破到实验室内一定会跟对方发生大规模交火。  

结果对方不仅果断的放弃了第一道防线,还将人都撤走了,难道日本人要掩护技术人员撤退吗。  

这是有可能的,  

基地核心是技术人员。  

建筑炸了可以再修,警卫死了可以再调,资料没了也没关系,只要科研人员在就可以重新开始。  

周明山看了看时间,距离爆破翻板过去了三四分钟,敌人会不会已经跑了,要不要派人拦截呢。  

他拧眉想了想,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以自己对日本人的了解,对方不可能这么轻易的认输。  

关东军曾经在冰天雪地里追了他们整整半个月,到了最后,这些人跟抗联一样啃树皮,喝脏水。  

如此难缠的敌人,在援兵随时都会到来的情况下,想的恐怕不是撤退,而是如何消灭来袭者吧。  

有问题,  

这是个陷阱。  

周明山立刻有了判断,日本人或许知道己方急于完成任务,试图利用这一点把他们留在实验室。  

自己要是真的派人去拦截,便正中了对方的圈套,到时候仓促应战,行动人员的损失必然不小。  

而且被伏击之后,他们需要时间重新组织进攻,敌人的指挥官很聪明,明白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老枪。”  

这时左重指了指左右两条通道,提出行动意见:“根据你们提供的地形图,此地是一个圆形建筑。  

这两条路应当就是主通道,环绕地下室实验室,我想你也看出来了,小鬼子是在给你我下套啊。  

我建议兵分两路,我带人从左面走,你带人从右边走,一点点挤压日本人的活动空间以及阵地。  

咱们双方的作战任务也不用固定,哪边好打就打哪边,人员的调配跟着战况走,这叫弹性进攻。”  

“卡哒”  

左重说着将冲锋枪上膛,认真叮嘱周明山:“总之要敌退我进,敌进我守,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而且情报说了,这里只有两个分队的日军,不到三十个人,应付我们这么多人一定会顾此失彼。  

你要是没有意见,咱们就这样行动,放心,还是那句话,你的人有权拒绝我的错误指挥,如何?”  

“我同意。”  

周明山闻言没有过多犹豫,都这个时候了,再去纠结其它事情没有意义,顺利完成任务最重要。  

于是他将手下分为两组,包括老黑在内的精锐跟着左重,既是在表示诚意,也是出于公心考虑。  

经过几个小时的短暂接触,排除信仰的分歧,对于此人的指挥能力和业务水平,他是很信任的。  

再说弹性进攻是对方提出的建议,在运用上肯定比自己熟悉,所以他要做的是配合,不是掣肘。  

好气魄,  

老枪不简单。  

左重暗生钦佩,同样把邬春阳和郑庭炳派给了对方,这两个家伙,尤其是邬春阳定然能帮到忙。  

至于凌三平跟何逸君则跟着他,他们今天都有任务,一个负责甄别技术资料,一个负责找电台。  

技术资料的重要自然不用说,电台是为了给后续潜伏人员准备的,这比从外地运到东北要安全。  

“保重。”  

“保重。”  

战场上千变万化,谁都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再见面,左重和周明山郑重握了握手,各自转身离开。  

双方迅速分完组,又留下一队人保护撤退通道,剩下的人员组成两个纵队走进了弧形走廊之中。  

走在队伍前面的是尖兵,他们的任务是侦查基地布局与示意图是否一致,检查哪里布置了陷阱。  

这份工作是在刀尖上跳舞,很容易被埋伏的敌人集火,所以必须由最有经验的行动老手来担任。  

左重负责的左面巷道,带队者是个老头,此人来到一个房间外,竖着耳朵听了一小会摇了摇头。  

“没人。”  

说完,他直接推开了房门,空荡荡的屋里放着几张铁床和一些私人物品,应该是日本人的宿舍。  

让人惊喜的是,门口的衣架上面挂着几套防化服,这是敌人的紧急备用品,没有任何使用痕迹。  

老头一点都不客气,自己首先挑了一套,又把剩下的扔给了抗联行动人员,理都没理左重他们。  

不仅是这一间,接下来几个房间搜到的防化服,也全到了抗联的手里,这让老黑有点不好意思。  

“呵呵,有点意思。”  

左重见到这幕没有生气,反而饶有兴趣的问老黑:“这位朋友参加抗联之前是干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