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泰山之议(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空荡荡的,一片萧条。  

没有看到一个守城士兵,平民百姓更是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  

剩下的百姓,几乎都是无力搬迁之人。  

虽然秦渊大军,在自家地盘中的名声,极为响亮。  

可是,天川益州对于秦渊的名声,进行了抹黑宣传,称为残暴的侵略者。  

作为懵懂无知的底层百姓,自然没有分辨真假消息的能力,所以,在统治官员的传扬下,守城士兵与大部分的百姓,早已撤离了这座城池。  

当浩浩荡荡的杀神军进入城池之时,城内仅剩的那些百姓,都是在忐忑不安之中渡过。  

直到过了一两天后,又有一支青龙军团抵达,不过,却是没有骚扰城内的任何一名百姓。  

甚至,若是城内百姓有粮食危机问题,还可以去领取到一笔不少的大米,足够一家五口半个月的口粮。  

战争爆发之时,最惨的不是战败方,而是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  

特别是战争到来的前后,整个经济处于停摆期,若是有存粮的百姓,倒也能够挨上一段时间,若是没有存粮,那么没有死在敌人的手中,可能就已经饿死了。  

“两位老祖出山,前往中原求援了,没回来之时,这些日子就要靠我们撑住。”  

九峡峰要塞城墙之上,面色疲惫的李迁,沉着声说道。  

眺望着远方,那座常住人口不足十万的小城。  

如今,却是聚集了至少三十万的大军。  

而九峡峰之内,才仅仅驻守了十万大军而已。  

至于其余的军队,正在陆续赶来。  

不仅仅是益州城的军队,更是调动了全境的所有军队,全力防守九峡峰,孤注一掷。  

是的,李迁根本没想过把最终占据放在益州城,而是放在九峡峰之上。  

九峡峰的防御,跟益州城相差无几。  

若是连九峡峰都无法抵挡住得的话,那么,退守益州城的意义,那便不存在了。  

而若是防御成功,自然是皆大欢喜。  

若是失守,那么秦渊的大军,抵达益州城需要一定的时间,足够李家人员进行逃亡。  

不仅李家是这么想的,连张家,以及其他大小家族,同样如此。  

战争可以失败,便家族传承,不能够断绝。  

若是将最后一战放在益州城里,那么城池被包围,一旦战败,那么城内所有家族都得遭殃。  

所以,他们做了深层考虑之后,留下了一条退路。  

“希望吧。”  

张景权面色沉重的说道。“敌军最快在五天后发起总攻,最慢是十天内,这五到十天的时间,足够我方的所有军队,都调集至九峡峰。”  

“秦渊抛除那些精锐兵种之外,还有四十万的军队,我方最终军队应该在六十万左右。”  

“六十万对四十万,再加上九峡峰的防守,应该有不小的把握。”  

“当然,前提是秦渊的精锐兵种不出手。”  

“这只能依靠老祖他们了。”  

“是啊,不过这几天也要小心谨慎。”  

李迁说道。  

“该准备的都要准备好,但也不要过度紧张,反而会让手底下的士兵,进行疲惫状态,等到了真正战争的那天,反而失去了斗志。”  

张景权挤出一丝笑意。“要知道敌军何时发起总攻,其实很简单,只要盯着秦渊的一举一动,即可。”  

“这倒也是,一旦秦渊率领精锐兵种抵达,那么便是最后决战的时刻。”  

李迁想了想,觉得张景权说得十分有道理。  

既然是最后的决战,秦渊本人又是亲征,所以,在大战爆发之时,秦渊绝对不会错过。  

加之几次大战,都是以秦渊手底下的精锐,作为先锋军,打破防线之后,才让其他军团进行攻击。  

这也算是秦渊军队的一种作战习惯。  

李鸿历,乃是李家背后的先天老祖。  

张宣道,则是张家背后的先天老祖。  

在天川益州大战即将爆发之时,两人却是离开了。  

这一次,他们是带着任务来到中原之地。  

并且,以两人的名义,召开了泰山之议。  

泰山之议一般是讨论重要事件,每一次会议都关乎整个天下的未来。  

一旦召开,所有泰山盟约的成员,不论有什么事情,都会暂时放下,前往参与泰山之议。  

几乎,所有泰山盟约的成员,都会参加。  

可是,这一次,却是没有人通知秦渊,以及他手底下的白起与蒙恬。  

甚至,连黎世德,都没有收到相关的信息。  

哪怕秦渊是先天境界,加入泰山盟约,可此次却是被排斥于外。  

对于所谓的泰山之议,更是一无所知。  

当消息传到中原各个先天武者的手中之时,一时间,所有闭关中的先天老祖,纷纷出关。  

消息传递出去的第二天,泰山之上,便聚集了数十位的先天境与炼神境的强者。  

每一个,身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家族势力。  

可以说,这些人聚集起来,可以主宰着整个神州大地。  

若是意见一致,甚至一句话的事情,便可以让整个天下换个皇帝。  

可惜,自泰山盟约成立以来,这个松散的组织,根本就看不到团结一致的时候,没有人当场打起来,都算是非常不错了。  

“此次如今各位前来,事情我已在信中说过,但不再过多阐述。”  

作为发起人的李鸿历,看着所有人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