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奇袭要塞(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一次来,是准备好了打持久战的,就算是一步步攻城拔寨,也要将天川益州给拿下。”  

秦渊对着众将领说道。  

如今天下的地盘,基本上都分割完成。  

秦渊现在唯一拥有正道理由出兵的,只有天川益州。  

而原因,自然是因为汶山郡而起的战端。  

按之前诸葛默给秦渊定下的未来规划。  

首先是统一西雍凉州,发展经济实力,接着征服北羌草原,花费几个月时间,也顺利将之拿了下来。  

如今,便是天川益州,拿下之后,基本上烈汉皇朝的整个西部,都落入了秦渊的手中。  

以再以西雍凉州与天川益州作为基础,进可攻入中退,退以依靠山地进行防守。  

天川益州乃是易守难攻之地,哪怕其他势力联合起来,想要拿下天川益州,也非一件易事。  

不过,如今的天川益州,却成为了秦渊面临的难题。  

天川益州州牧李迁十分之聪明,知道正面对战,根本不是秦渊大军的对手,所以便设下了一道道关卡与要塞,不断的阻拦秦渊的进攻。  

基本上在每一处高山,峭壁,河道等等位置,建立起一座座的要塞。  

而且十分之密集,两个要塞之间,相距距离,短的有五里左右,远的最多不过二十里。  

至于想要绕过这些要塞,直接攻城天川益州的城池,同样是一件难事。  

天川益州的高山十分之多,有些地方来往的道路,甚至只有一条,必然从官道中经过才行。  

至于翻山越岭,特别是数十万大军一同行动,难度不亚于主动拿下一座要塞。  

“资源方面,后勤保障,同样不用担心,接下来的数月,我们将所有尽力都投入天川益州之中。”  

秦渊说道,这也是秦渊的底气。  

融合了西雍凉州与北羌族之后,秦渊的战争潜力,才真正的爆发出来。  

毫不夸张的话,秦渊如此手底下不仅拥有一百五十万的精锐大军,只要一征兵的话,随时可以再征召一百万大军,并且不会对领地内的城池,造成太多的影响。  

至于后勤问题,同样不必担心,最底层的士兵,粮食几乎都是管够管饱,甚至肉食,隔三差五都能够吃到。  

“明白了,主公。”  

蒙恬与白起等将领,异口同声的说道。  

“此时,在我们对面的,是一座叫为天江的要塞,原本便有驻军,并非临时搭建而成,里面共有二万的益州军,要塞高度达到三十多米,想从正面进攻的话,难度并不小。”  

蒙恬分析说道,“所以,要拜托主公的特殊兵种出手了。”  

秦渊如今手底里,三种特殊兵种加起来,接近于四千。  

四千人,全部都是后天境界的武者。  

恐怕其他诸侯势力,将手底下所有的后天境界武者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  

要知道,当年席卷整个烈汉皇朝的天道军,也只是号称三十六天星,七十二地星,有名有姓的后天境界武者,也不过一百零八位而已。  

甚至其中很多都是滥竽充数的。  

而秦渊这四千人,可是实打实的。  

并且,每一百人联合起来,都具备对抗先天境界的实力。  

“嗯,攻打城池,争夺要塞之事,可以让我手底下的特殊精锐作为先锋。”  

秦渊点点头,说道,“你们两人都是先天境界,暂时不能出手,那么便全力作为统筹,指挥军队作战,规划出最优的谋略。诸葛默的意见,也要进行参考。”  

“是,主公!”  

白起,蒙恬与诸葛默,同时站起身来,领命道。  

在穹地要塞的对面,正是天江要塞。  

此时,要塞内也是灯火通明。  

蒙恬与白起的大军,已经拿下穹地,足足有两天的时间了。  

按照这几个月来的节奏,明天,敌人便会发起进攻,直指天江要塞。  

至于守住城池,不论是高层军官,还是手底下的士兵,都没有这么想过。  

而他们驻守在此的重要目的,便是利用要塞的优势,不断的消耗敌人的实力,并且拖延敌人的进攻速度。  

“主公的火油燃料等资源,都在下午的时候,全部送达,另外让人将圆滚木送到城墙上去,明日战争一旦开始,便可以进行反击。”  

“我们此次的任务,便是挡住敌军一天一夜的时间。”  

“等到明天后半夜,我军便可以分批撤离,直到凌晨时分,不论军队剩余多少,全部撤出天江要塞。”  

“撤退的路线,分为水陆两路,第一批撤离的走陆路,第二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配,最后一批,则全部上战船,顺江而下。”  

“另外,敌军那边有什么情况没有?”  

上座,一位名为李昆源的中年将领,低沉着声音说道。  

他所说的计划,基本便是针对于秦渊大军而制定的。  

如此一来,基本上每一座要塞,都能够挡住敌人四至五天的时间。  

哪怕一个月下来,丢失几座要塞,对于整个天川益州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  

反而,他们拥有这么长的时间,足够调兵遣将,甚至是不断的招募士兵,增强实力。  

秦渊的实力,是公认的强大无比。  

可是,作为李家人,却是丝毫不畏惧。  

哪怕是战死于沙场,也绝对不会向敌人臣服。  

在李迁这个州牧的带领下,决定统治天川益州,走称霸之路,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