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天下格局(2/3)
而造成的嘛。
世家不听从皇室的命令,直接导致了朝廷对于地方的管控力度,变得十分微弱。
然后,从尚陵郡中征兵,尚陵郡中的百姓在一百五十万左右。
秦渊这一次,并没有做得太过分,只是征募了五万人。
除此之外,还有各大府兵与家族私兵组成的五万人。
一共十万兵马,随着秦渊一同前往武威郡。
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让家族势力失去了与秦渊对抗的力量。
同时,秦渊只在各个城池内,留下两千的秦家军团士兵,便可保证城池的安稳。
主要的兵力,还是放在边防城池之上,以抵御外敌的入侵。
对于兵权的收拢,在秦渊强大的实力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家族敢持有反对的意见,
而秦渊接近的这些家族代表中,还有一个世家家族,正是原尚陵郡太守。
不过,这个世家却是衰落多年,只是靠着先辈的底蕴一直支撑着。
加上天道军之乱,又被秦渊攻占后,一次次的剥削,恐怕过不了几年,便会掉落就为望族。
对于尚陵郡内的家族,对其恩威并施,彻底的让他们臣服。
并且暗中收拢了一批家族,排斥了一部分欺压百姓的家族。
再上诸葛默的挑拨,以及不公平的利益分配,让各个家族彻底敌对起来。
哪怕他们知道是秦渊故意为之,可这是阳谋,利益摆在面前,并且比之以前减少了许多,若是他们不争的话,便会落入其他家族的手中。
彼涨此消之下,恐怕会有一些家族彻底在争斗中灭亡,而那些获胜的家族,却也仅仅守住了原本的家族利益而已。
之后,秦渊又前往西平郡,溜达了一圈,耗时三天。
西平郡由于攻占的时间比较久,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的状态。
在各个城池内转悠,能够发现城内的百姓脸上多了一些对未来生活的希冀。
甚至,饿死人的情况,也不再发生。
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
盛世,不过如此。
何况,如今还是乱世。
这也代表着,秦渊的势力地盘,已经从混乱状态变成了稳定状态。
流民难民得到解决,百姓必然安居乐业,步入正轨,朝着繁荣状态发展。
拥有一个足够稳定的大后方,对于秦渊来说,十分重要。
哪怕是战败了,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何况,以秦渊现在的实力,想要让他大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从西平郡中,同样获得了近十万的大军,秦渊都将之带回武威郡,进行重新分配,训练,再进行一番‘洗脑’,最后归入各大军团之中。
至此,秦渊手底下共有九十多万大军,计划在金城郡与武威郡,再招募十万大军,组成百万大军的规模。
不过,之前这两个郡便招募了五十万士兵,短时间内便是无法办到的。
回到武威郡明武城之时,秦渊还没来得及查看领地内的发展情况,便收到了天下局势变化的情报。
秦渊离开宜都郡之后。
天道军群龙无首,毫无意外的发生了内乱,最后分成了两派,各由一位伪先天武者率领,这两位将领皆是原本的三十六天星之一。
地宗宗首到底制造了几个伪先天武者,除了他自己之外,没有外人知道。
显然,这两人并没有出现在宜都城那一战。
其中一方,以南荆王背信弃义为理由,与南荆王死战不休,最终拿下了幽江城,一路南下,深入南江荆州腹地。
当然,能够如此顺利的原因,便是南荆王主动撤兵。
另外一方,做出了一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的事情,则以大业未成,讨伐朝廷的名义,调动各州郡的天道义军,一路北上,进京擒王。
短短数日,一路攻城拔寨,进入司州地界,威胁洛都的安危。
不论哪一路天道军,都没有找秦渊的麻烦,尚陵郡边界的守军,也没有遭遇到任何天道军的攻击。
看来,天宗的承诺发挥了作用。
大将军赵烜奉皇帝旨意,率军抵挡北上的天道军。
同时,朝廷下达了圣旨,命令让各方诸侯出兵讨伐天道军,进京保护洛都。
不过,刚刚与天道军经历过一番血战的诸侯,战斗欲望实在是提不起来,只想种田发展,扩张势力地盘,不再管天下事。
像上一次,各大诸侯前往宜都郡,出力不讨好,落入天道军与南荆王的算计之中,若非秦渊力挽狂澜,诸侯联盟差点全军覆没,这种事,谁愿意干啊。
公孙炽回到北原幽州之后,狠狠的治理了一番州内叛乱的天道军,然后不知道发什么疯,竟然对北狄一族全面开战了。
连战连胜,多日下来,攻入北狄腹地数百里,直逼北狄王庭。
河东冀州的袁孜,受到袁氏门阀与袁孜老祖的鼎力支撑,州内所有家族都纷纷投诚,没有任何反对声音。
整顿了河东冀州之后,袁孜以剿灭天道军为由,攻入了东部的流地瀛州。
山海青州的赵尚谦,虽然与袁孜同为一州州牧,却没有他那么幸运,家族势力也没有袁氏那么强大,收复山海青州的道路,受到了极大的阻力,任重而道远。
南江荆州,南荆王如今是整个皇朝最大的诸侯之一。
可面临的局势却不好过。
各大诸侯回去之后,在南部组成了一个诛南联盟,主
世家不听从皇室的命令,直接导致了朝廷对于地方的管控力度,变得十分微弱。
然后,从尚陵郡中征兵,尚陵郡中的百姓在一百五十万左右。
秦渊这一次,并没有做得太过分,只是征募了五万人。
除此之外,还有各大府兵与家族私兵组成的五万人。
一共十万兵马,随着秦渊一同前往武威郡。
这一招釜底抽薪,直接让家族势力失去了与秦渊对抗的力量。
同时,秦渊只在各个城池内,留下两千的秦家军团士兵,便可保证城池的安稳。
主要的兵力,还是放在边防城池之上,以抵御外敌的入侵。
对于兵权的收拢,在秦渊强大的实力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家族敢持有反对的意见,
而秦渊接近的这些家族代表中,还有一个世家家族,正是原尚陵郡太守。
不过,这个世家却是衰落多年,只是靠着先辈的底蕴一直支撑着。
加上天道军之乱,又被秦渊攻占后,一次次的剥削,恐怕过不了几年,便会掉落就为望族。
对于尚陵郡内的家族,对其恩威并施,彻底的让他们臣服。
并且暗中收拢了一批家族,排斥了一部分欺压百姓的家族。
再上诸葛默的挑拨,以及不公平的利益分配,让各个家族彻底敌对起来。
哪怕他们知道是秦渊故意为之,可这是阳谋,利益摆在面前,并且比之以前减少了许多,若是他们不争的话,便会落入其他家族的手中。
彼涨此消之下,恐怕会有一些家族彻底在争斗中灭亡,而那些获胜的家族,却也仅仅守住了原本的家族利益而已。
之后,秦渊又前往西平郡,溜达了一圈,耗时三天。
西平郡由于攻占的时间比较久,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的状态。
在各个城池内转悠,能够发现城内的百姓脸上多了一些对未来生活的希冀。
甚至,饿死人的情况,也不再发生。
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
盛世,不过如此。
何况,如今还是乱世。
这也代表着,秦渊的势力地盘,已经从混乱状态变成了稳定状态。
流民难民得到解决,百姓必然安居乐业,步入正轨,朝着繁荣状态发展。
拥有一个足够稳定的大后方,对于秦渊来说,十分重要。
哪怕是战败了,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何况,以秦渊现在的实力,想要让他大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从西平郡中,同样获得了近十万的大军,秦渊都将之带回武威郡,进行重新分配,训练,再进行一番‘洗脑’,最后归入各大军团之中。
至此,秦渊手底下共有九十多万大军,计划在金城郡与武威郡,再招募十万大军,组成百万大军的规模。
不过,之前这两个郡便招募了五十万士兵,短时间内便是无法办到的。
回到武威郡明武城之时,秦渊还没来得及查看领地内的发展情况,便收到了天下局势变化的情报。
秦渊离开宜都郡之后。
天道军群龙无首,毫无意外的发生了内乱,最后分成了两派,各由一位伪先天武者率领,这两位将领皆是原本的三十六天星之一。
地宗宗首到底制造了几个伪先天武者,除了他自己之外,没有外人知道。
显然,这两人并没有出现在宜都城那一战。
其中一方,以南荆王背信弃义为理由,与南荆王死战不休,最终拿下了幽江城,一路南下,深入南江荆州腹地。
当然,能够如此顺利的原因,便是南荆王主动撤兵。
另外一方,做出了一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的事情,则以大业未成,讨伐朝廷的名义,调动各州郡的天道义军,一路北上,进京擒王。
短短数日,一路攻城拔寨,进入司州地界,威胁洛都的安危。
不论哪一路天道军,都没有找秦渊的麻烦,尚陵郡边界的守军,也没有遭遇到任何天道军的攻击。
看来,天宗的承诺发挥了作用。
大将军赵烜奉皇帝旨意,率军抵挡北上的天道军。
同时,朝廷下达了圣旨,命令让各方诸侯出兵讨伐天道军,进京保护洛都。
不过,刚刚与天道军经历过一番血战的诸侯,战斗欲望实在是提不起来,只想种田发展,扩张势力地盘,不再管天下事。
像上一次,各大诸侯前往宜都郡,出力不讨好,落入天道军与南荆王的算计之中,若非秦渊力挽狂澜,诸侯联盟差点全军覆没,这种事,谁愿意干啊。
公孙炽回到北原幽州之后,狠狠的治理了一番州内叛乱的天道军,然后不知道发什么疯,竟然对北狄一族全面开战了。
连战连胜,多日下来,攻入北狄腹地数百里,直逼北狄王庭。
河东冀州的袁孜,受到袁氏门阀与袁孜老祖的鼎力支撑,州内所有家族都纷纷投诚,没有任何反对声音。
整顿了河东冀州之后,袁孜以剿灭天道军为由,攻入了东部的流地瀛州。
山海青州的赵尚谦,虽然与袁孜同为一州州牧,却没有他那么幸运,家族势力也没有袁氏那么强大,收复山海青州的道路,受到了极大的阻力,任重而道远。
南江荆州,南荆王如今是整个皇朝最大的诸侯之一。
可面临的局势却不好过。
各大诸侯回去之后,在南部组成了一个诛南联盟,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