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回幽江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去,不过境界上无法突破,倒是可以从其他方面下手,比如武技,战斗技巧,战斗经验等方面进行加强。  

至于杀神军,在帮助白起突破到先天境界的时候,也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全体实力都突破至炼体六重的境界,士兵之间的实力比较平均,总体上倒是比龙鳞军的突破速度更快一点。  

五百名大秦虎卫,进步也是神速,拥有‘百战精锐’的技能,第一次战斗之后,实力都会得到精进,这五百名将士全都达到了炼体九重巅峰的境界,其中有四十三人顺利的突破至后天一重境界。  

如今大秦虎卫里面,后天境界超过了五十位。  

至于一百赤血龙袍与一百天羿神射手,召唤出来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实力上看不出有多大的变化。  

“主公,收到蒙恬将军的消息,他们已经拿下明陵城,收到主公的命令后,这两天已经暗中调兵,预计今天晚上,便可奇袭朝云山。”  

诸葛默出去了一会,然后兴致冲冲的跑了进来。  

蒙恬拿下明陵城,已经是几天前的事情了,收到秦渊命令之后,依旧是照常进攻其他城池,让整个尚陵郡都处于战乱状态中,局势十分混乱,引得天道军都不知道蒙恬军的目标到底是哪个。  

而实际上,蒙恬暗中调遣军队,进入到宜都郡范围内,剑锋直指朝云山。  

当然,计划能够如此顺利,还得感谢秦渊,在宜幽战场东部掀起一次次大战,牵引了天道军的注意力,主力军队都调至东部战场。  

并且,随着南荆王的寿宴到来,幽江城聚集了来自于各方的势力,聚集了一百五十万以上的兵力,天道军也不得不派出大量军队,与其对峙。  

如今,整个天下所有的注意力,都汇聚于幽江城处,其他地方与之相比,反倒是小打小闹。  

哪怕尚陵郡打得如火如荼,重视程度也得往后排。  

天道军若是打赢了宜幽郡的战争,那么尚陵郡就算被全面攻占,都是完全值得的。  

“蒙恬的军事能力,还是值得信任的。”  

秦渊微微颔首,只要给蒙恬一个大方向的目标,他便能够制定出一系列最好的作战计划,并且顺利的执行下去。  

秦渊听着诸葛默的汇报,还有西雍凉州的战况,以及马飞腾的北羌军团,在战争中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顺利拿下明陵城的战役中,北羌军团功不可没。  

这一次奇袭朝云山,依旧是北羌军团作为主力。  

若是论战斗力的话,蒙恬的玄雍军团并不比北羌军团弱,但毕竟都是以重甲步兵为主,行军速度并不比,跟骑兵没得比。  

西雍凉州方面,秦渊掌握了三大郡,金城郡,武威郡与西平郡,剩下的几大郡,基本上都落入了北羌安韩二氏的手中。  

诸葛默继续汇报,秦渊则是专心致志的听着。  

“青海郡还没有拿下?”  

听到这个消息,秦渊有些疑惑,以北羌安韩二氏的强大,围攻一个青海郡,怎么可能这么久都没有拿下来。  

“北羌安氏与韩氏驻兵于青海郡的边境上,与青龙军团对峙,留下一座州城久久没有攻下,据消息称他们与州牧于本之达到了某种目的。”诸葛默回答道。  

金城郡与青海郡的边界上,驻扎着青龙军团的十万大军,准备等州城沦陷,州牧战死后,便往青海郡出兵。  

如此一来,秦渊军也是师出有名。  

可按现在的情况看来,安韩联军倒是先防范起秦渊,倒是出乎他的意料。  

“看来他们也不蠢,或者收到了一些消息。”  

秦渊沉思了一会,从各种消息上来看,安韩二氏联军得知了秦渊势力的强大,所以倒是不急于攻下州城。  

只是这消息,不知道是他们调查得知的,还是有人特意传递出去的。  

毕竟,西雍凉州作为秦渊势力的大后方,若是彻底解决之后,必然能够全力以赴,争霸天下。  

这个局面,不论是朝廷还是各方诸侯,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们不介意让北羌人给秦渊添乱,让他不得不顾及大后方。  

“北方草原上,皇族金氏与马氏发生了多次战斗,马氏大败,如今有三分之一的部落,被北羌金氏所攻陷。”  

诸葛默面色沉重的汇报着下一条消息。  

众所周知,马飞腾投靠了秦渊,北羌马氏算是秦渊的同盟,针对马氏便是间接的针对秦渊势力。  

如今,北羌皇族金氏,王族安氏与韩氏,受到了某种挑拨,对秦渊势力表现出了敌意。  

“迟早要灭掉他们。”  

秦渊挑了挑眉,如今北羌三族,都在试探秦渊的底线,若是不解决的话,敌人的试探会越来越过分,甚至是直接朝武威郡出手,反倒是对秦渊一方越来越不利。  

秦渊目前才占据了三大郡,便拉拢起七十万大军,若是占据整个西雍凉州的话,那么天下谁人能敌。  

若是再让秦渊地盘扩张,恐怕能够轻易拉起一支百万人大军。  

“我们虽然拥有七十万大军,可若是多面作战的话,局势对于我们必然不利,还必须谨防其他诸侯势力落井下石。”  

诸葛默担忧道。  

七十万大军已经耗费了秦渊势力的底蕴,若是能够迅速扩张地盘,补充军需物资,倒是能够维持一个良性发展,就像之前的天道军起义一般。  

若是扩张遭受面阻拦,甚至战败的情况,会有一系列负面影响接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