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控阵秘法(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吾名白起,记住我的名字,下辈子投个好胎。”  

白起的目光落在魏泽远以及他身边的几位武将的身上,不断的打量着。  

不愧是声名远扬的镇地卫,单是后天境界的高手,便不下于六位。  

杀神军的整体实力虽强,可是后天境界的战力,却是只有白起一人。  

“将军,敌人收缩了阵线,越来越难以打破,无法撕裂他们的阵营,一旦冲入敌人阵营之中,寸步难行,必然会遭受到围剿。”  

谷琥脸上露出焦急神色,朝着白起说道。  

之前敌人是行军状态,以一字长蛇的阵型,被杀神军突袭重创,可镇地卫的反应速度也是极快,经过短暂交手,知道杀神军的强大之后,迅速收缩阵营,汇聚于一处,形成一个铜墙铁壁的圆形大阵。  

此时,若是想要再撕出一个突破口,难度比之前要高上好几倍。  

现在双方恢复到同一起跑线上,没有地理与时机的优势,敌人也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不会再给杀神军突袭的机会。  

特别是镇地卫的防守,十分之强,那一面面盾墙,坚不可摧,盾墙空隙中显露出来的长枪长戟,锋利无比,成为了骑兵冲锋最大的阻碍。  

哪怕能够利用骑兵的冲撞力,撕裂出一个突破口,杀神军士兵未必会死,但战马绝对活不了。  

一攻一防之下,杀神军战斗力虽然比镇地卫强,但作为攻击一方,未必能够占据什么优势。  

“聚阵,镇地。”  

在白起寻思对策之时,魏泽远下达了军令,随着他的话音落下,整支镇地卫的气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支队伍迅速站在指定的位置,一股股无形的力量凝聚而成,所有将士的心中似乎多了一股坚定不移的信念。  

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法阵形成,笼罩着每一个镇地卫士兵。  

最后汇聚成一道无法撼动的力量,落在手持盾兵身上。  

这一刻,那些盾兵的身体多了一股无穷无尽的力量,手中的盾牌似乎多了一道玄光,仿佛将所有盾牌都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一面真正的盾墙,能够减免敌人攻击造成的伤害。  

碰碰碰!  

又一支杀神军骑兵携带势不可挡之势冲来,可撞在这一面盾墙之上,却如同撞在真正的铜墙铁壁,撞在钢铁城墙之上。  

顿时,人仰马翻,战马哪怕身披厚重的铠甲,可依旧是血肉之躬,头颅,身体,马蹄重重撞向盾墙,瞬间血肉横飞,场面十分惨烈。  

战马上有不少士兵反应倒是极快,毕竟都是武者,直接从战马上一跃而下,避开了镇地卫长枪的刺击。  

但依旧不少人虽然离开放弃了战马,但惯性的力量,依旧让他们撞在盾墙上,随后被一柄柄锋利的长枪贯穿了面门。  

与杀神军将士交战了这么久,镇地卫并不蠢,自然发现杀神军身上的铠甲坚不可摧,刀枪不入,所以想造成有效攻击,必须瞄准了没有被铠甲覆盖的脸部。  

“此阵名为镇地,乃是我天道宗三大法阵之一,万众一心,无坚不摧,所受到伤害都会被抵消一半,并且平均分摊给每一个人。”  

魏泽远来到了阵营附近,与白起相距不过百米,嚣张的望着他。“我就算站在这里,给你三天三夜时间,你也无法攻破此阵。”  

“镇地?原来是阵法。”  

白起惊叹一声,从功能方面上看,跟玄武军团的五行玄阵效果有些相似,都是能够抵消与平摊伤害。  

不过,相比于五行玄阵以五人为阵,镇地之阵能够凝聚万人之力,规模十分壮观,哪怕十倍的敌军进攻,也未必能够攻破。  

这也是魏泽远的底气所在,哪怕刚才交战落入下风,可镇地之阵一旦形成,才是镇地卫的最强防御状态。  

“这是想当缩头乌龟啊,谷琥,你带着人寻找薄弱点攻击。”  

白起轻拍了一下战马,朝着镇地卫一步一步靠近。  

谷琥领命,传递着军令,让杀神军士兵分成小股队伍,不断的袭击着镇地卫,寻找突破口。  

镇地之阵虽强,但并非没有破阵之法,否则的话,这便是世间最强的防御军阵了。  

轰轰轰!  

哧哧哧!  

刚开始之时,杀神军将士听从白起的命令,不断的围攻着镇地卫的乌龟壳发起攻击,寻机其中一点朝廷攻击,久久不见突破之后便离开,寻找下一个攻击点,毕竟骑兵优势在于速度,不可能跟步兵一样停下来作战。  

之后,直接放弃了由远及近的冲锋进攻,而是绕着盾墙不断的攻击。  

最后,杀神军将士发现敌人面对他们的攻击,竟然‘纹丝不动’,盾墙根本没有任何的变动,而唯一的攻击方式,便是透过盾墙不断刺出的长枪而已。  

发现这一情况之后,杀神军将士不再绕着阵营行动,而是停下来,挥舞着长翎刀,不断的攻击着盾墙。  

镇地阵法布置条件极为苛刻,其中一项便是不能随意变阵,并且阵法内的士兵,也不能随意走动,否则便是牵动整个大阵,导致阵法崩溃。  

“哈哈哈,果然是个乌龟壳!”  

白起冷笑着看向魏泽远,杀神军确实无法攻破镇地卫,但镇地卫想拥有强大的防御力,那便失去了主动攻击的能力,只能被动挨打。  

“别说三天,就是围困一天,你军必定不战自溃。”  

白起说话之间,战马一个冲锋,来到盾墙之前,迅速挥舞着锋利的利刃,后天九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