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闭关封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然,我秦渊也不是绝情之人,诸位奉我为主,听从命令,服从指挥,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希望各位谨记。”  

秦渊坐在主座上,淡淡的说道。  

在他身后,大秦虎卫镇压全场,四周站立着气势磅礴的龙鳞军。  

宴席上,又一次见血,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  

这一次,死的不止一人两人,而是数十人,倒在血泊中。  

而城内,白起正率领着杀气腾腾的杀神军,迅速的抄家,这些家族都是在宴席上反对秦渊的人。  

虽然手段十分残酷,血腥,可秦渊不得不这么做,快刀斩乱麻,他可不想北羌骑兵到来之时,他还得分心处理内乱。  

“此次感谢在场诸位的配合,每个家族按你们上报的人口,可以获得一个月的口粮。至于各家派出参军的人员,可以额外获得补贴,每个人可获得十斤神仙米以及一百斤普通大米,当然,也可以换成同等的钱财或其他物品。”  

秦渊说道。  

在场中,各个家主长老的脸上,才恢复了一点血色。  

这一次,没有人出声反对,之前反对的人,已经无法再出声。  

“太守大人英明。”  

俞家家主站出来,恭敬的说道。  

“多谢太守大人。”  

周县令颤抖着身体,也跟着站了出来。  

他们二位,算是外来一脉中,最快投靠秦渊的,所以两家损失不大,反倒是获得了不少好处。  

特别是俞家,毕竟是军武家族,族中子弟大多都在军中,所以这次抽调家族人员,十分的配合,甚至期待家族子弟在军队中建功立业。  

八大军团,中低将领职位还有许多空缺,这对于俞家来说,同样是一次机会。  

“明天开始,明武城将会封城,时间暂定为一个月。诸位做好准备,通知好手下人,没经过我的亲自允许,任何人都不得出入。”  

秦渊又抛出一个重磅。  

众人又惊又惧,甚至不少人都露出担忧之色。  

“太守大人,听说城内百姓达到四十余万,若是封城,这粮食问题是否能解决?”周县令沉思了一会,见众人看向他,不得不出声。  

“当然能,城内早已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别说是一个月,就是两个月绰绰有余。诸位也请放心,此次封城计划已久,一切只要你们好好配合,不会出什么差错。”  

秦渊淡淡说道。  

前段时间,顾家通过神仙米的生意,不仅收拢大量的钱财,还从各地购买了无数的粮食与物资。  

如今城内的粮仓,除了秦渊之外,没有一人知道具体的数字,哪怕沈利文也只是知晓一二。  

城内储粮,并不是秦渊所说的两个月,就是半年,也吃不完。  

何况还不算秦渊手上的基因大米,哪怕封城一年两年,也可以支撑住。  

“那就好!”  

周县令拱拱手,退了下去。  

“北羌如今南下,最多不过三天,便会抵达明武城,太守大人可有破解之法?”  

俞家家主又站起身,问道。  

“明武城墙,如今已从土墙修换为石墙,城门全换为实心钢铁,坚不可摧,城墙高二十五米,哪怕是炼体武者,也难以攀登,各类防御工事,军械都准备妥当,城内八大军团,兵强马壮,哪怕敌人强攻,没有十倍于我们的力量,也无法攻下。封城一个月,据城而守,并不会主动出城与敌人作战,至于一个月后,自有分晓。”  

秦渊看着俞家主说道。“若是敌人想要攻城,我倒是乐意奉陪,看谁耗得过谁。”  

按秦渊的军事改革计划,未来几天,八大军团必将完成编制,足足有八万人,哪怕是新兵,固守一座明武城轻而易举。  

从得到的情报信息,此次南下的乃是马氏大部落的首领马庆彪,亲率五万精锐骑兵。  

五万攻打八万,秦渊倒是不怕,反而可以趁着这次机会,进行练兵,磨砺士兵。  

这也是这次封城,也正是这个目的。  

一则是训练士兵,让八大军团具备战斗之力,毕竟大半的士兵都是新兵,进行一个月的训练,加上功法,武器,无限提供的肉食,绝对能够形成一支精锐军团。  

二则是北羌骑兵,也是一支战力不弱的精锐。  

若是正面交锋的话,哪怕打胜了,也必然是惨胜,死亡人数恐怕不少于五万。  

还不如据城而守,可以挡住敌人的进攻,也可以进行实战练兵,同时慢慢提升军队战斗力。  

第二天。  

明武城正式封城,迎来了一段快速发展期。  

特别是钱粮无忧的前提下,不顾一切的招募着士兵。  

原本的一万城卫军与五千秦家军,加上投靠的四千五百士兵,以及各家出的人员五千多人。  

一共是两万五千人,加上三千龙鳞军,一万杀神军以及大量训练的新兵,目前的军事力量达到四万人。  

除了龙鳞军与杀神军,其余军队都进行打散,进行重新编组,融入到六大军团之中。  

在封城之后,招兵的速度很快,很多青壮年纷纷加入了军队中。  

秦渊给出的待遇也极高,只要参军的,跟城中家族一样的待遇,每个人可以领取到十斤神仙米和一百斤普通大米,除此之外,每个月同样有俸禄。  

如今的神仙米,不再像刚开始那般一金一斤,价格有所下降,维持在三两白银一斤的价格,普通百姓依旧吃不起。  

许多青壮年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