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心态的转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手下留人。”  

秦渊阻止了秦毅下杀手,然后看向前方,迎上秦镇的目光。  

秦镇微微摆手,数十名黑衣人隐入角落。  

爷孙二人,四目相对,空气中的肃杀气息转眼间消散。  

秦毅收手,锋芒消失,如同一位普通护卫,挺拔的站在秦渊身后。  

从始至终,秦毅都是一声不吭,动手也没有丝毫犹豫,任何威胁到秦渊安全的,全都是敌人,哪怕面对数十人,依旧面不改色。  

“坐,将此次前往武威城的过程,跟老头子说说。”  

秦镇打量着秦毅,眉头舒展。  

秦伯主动让出位置,站在一旁。  

秦渊倒不客气,坐在秦镇的对面,看着老当益壮,一点都看不出伤病的爷爷。  

沉思了一会,将脑中记忆整理后,秦渊才缓缓说道。  

“父亲此去本想投靠明主,却不想武威太守过于迂腐,食古不化,一口一个为皇室尽忠尽责,接触几天之后,知道此人并非良主,所以父亲准备离去,却不巧被太守身边人发现,以朝廷命令临时征兵,要求我们留下参与守城。”  

“不料北羌一族大军来袭,多日围而不攻,勾结城内守军,趁夜大开城门,武威郡城便被攻陷,父亲被迫接受军令,与城内守军一同抗敌,最后不幸中箭身亡,我则在勤业叔等人的保护下,逃离了武威城,经过多天逃命,终于摆脱了追杀。”  

秦渊将记忆中的信息,一一道来。  

“唉,我三个儿子,老大和老二都是莽夫之勇,老三倒是知情达理但性情软弱,就没一个让我满意的。”  

秦镇惋惜道。“倒是秦驰那小子挺不错,有勇有谋,实力也不差,若是老二还在,未必是他的对手。”  

秦渊无语,这话真不好接,也搞不懂老爷子是什么意思。  

难道这一切都是老爷子在背后指使的不成?  

秦望再差也是您的儿子,正所谓虎毒不食子,您老不会真下的了这个手吧?  

老爷子还真想让秦驰继承家主不成?  

那自己这个便宜孙子身份,岂不是屁用没有?  

秦渊沉默,静静的望着秦镇,两爷孙就那么对视着。  

许久,秦镇似乎没想到秦渊竟有如此耐心,脸上露出淡淡笑容,看向笔直如枪的秦毅。  

“这位是?炼体九重?”  

秦镇身上的气势升腾,竟是与秦毅不相上下。  

秦毅面无表情,手握银光长枪,眼神犀利的看了秦镇一眼。  

秦渊微微摆手,示意秦毅退后。  

自家这位老爷子,看来也不简单。  

“这位是秦毅,算是炼体九重,像他这么能打的,还有九个。”  

秦渊微笑道,眼角瞥了角落,那边似乎有深呼吸声音传来。  

“十个炼体九重?”  

秦望眼神一变,重新审视着眼前的秦渊。  

这股力量足以顶得上一支千人军队,哪怕是秦家积累多年也拿不出来。  

毕竟这等炼体高手,已经不是一般家族可以驾驭的。  

“那为何会跟你?”  

“听闻孙子我有将相之才,特意过来投靠。”  

秦渊说道,但这话一出,感觉像是自己在骂自己。  

“好一个将相之才。”  

秦镇哈哈一笑,顿了顿,“东西你都看到了,准备怎么做?”  

“乱世当用重典,对于秦家来说,同样适用。我想父亲二叔在天上挺寂寞的,希望秦驰表叔一家子能够去陪陪他们,而且也没人照顾,顺便再送点下人过去侍候。”  

秦渊淡然自若,仿佛在说晚上吃什么菜。  

秦镇深遂的眼睛中闪过一抹精光,脸上笑意更浓。  

“如今这天下,你怎么看?”  

秦镇换了个话题。  

“天子失德,朝廷失威,诸侯并起,乱世之相,我辈应当自强自立,在这乱世之中站稳脚跟,若有机会,自当收复我大秦疆土,重现先祖辉煌。”  

秦渊激情澎湃的说道。  

神洲大陆,自秦国消灭各地诸侯国,建立秦朝,是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皇朝。  

而秦家相传源于旧秦之地,是当年大秦皇朝崩裂后,从皇室逃出来的其中一支。  

以后起兵打着大秦的旗号,名义上正大光明,谁也无法反驳。  

师出有名,在封建王朝起义是十分重要的。  

如古蓝星上记载的那位草鞋天王,曾一度被称为汉室正统,诸多名门望族举家投奔。  

如诸葛武侯出兵,先著一篇出师表,告之天下,此举乃是匡扶汉室的忠义行为。  

如反面教材的董太师,哪怕权倾朝野,名不正言不顺,曹公一纸械文,惹得天下诸侯共诸之。  

诸如种种,一个名正言顺的起义理由,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现在还不能这么做,等烈汉皇朝彻底崩裂后,诸侯争霸的时候才能亮出先秦旗号,否则就被那些所谓的‘正义’诸侯给盯上了。  

“......我秦家...嗯,确实是先秦后代。”  

秦镇看着这位熟悉又陌生的孙子,许久才憋出这么一句。  

“解决秦家事务后,你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势。”  

秦镇再次问道。  

秦渊思索着,看来老爷子是在考验他。  

同时,这话意义非凡,代表他认可了秦渊成为秦家之主。  

对于执掌数十年秦家的秦镇,若是谁一直以为他在养老,那真的是愚蠢至极。  

而且,庭院四周数十名黑衣武者,哪怕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