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国企(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想法以外,还有一件事是关乎户部和这次商人行动的。从今以后,凡是经商者,必须报备户部,获得朝廷的批准,才可以经营。否则,就是违法。  

另外,户部经营的产业,冠以国企之名,邀请经验丰富的商人帮助经营。同时,跟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盐铁粮柴等,全部纳入国企行列,不准私人沾手。如此一来,百姓受到商业波及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很多。”  

独孤博连连点头说:“这却是是个办法,微臣明白了。”  

之后,就这国企的各种问题,众人展开了漫长的讨论。  

接近午时,讨论才结束。  

李承乾并没有耽误他们回各自的官署,事实上,虽然他这个皇帝变得悠闲了,却是朝堂官员帮他共同分担的结果。而遇到今日大朝会这样的日子,官员好多时候都要忙碌到深夜才能下班回家。  

赵奇没有躲起来,就住在长安,所以没过多长时间,就被赵子安抓住,连同万人书上领头的几个大商人,全都被关押进了刑部牢房。  

第二天,结束了早朝的李承乾,在刑部尚书韩度的陪同下,进入了刑部牢房。  

事实上刑部的牢房,好多时候都是形同虚设,因为除非是重犯,寻常犯人,经过提刑司审核、刑部审核以后,一般在当地就处斩了。  

那些关押进刑部的犯人,最起码都是弑父弑母重罪的犯人,这样的犯人,是需要皇帝亲自过问,批准行刑的。  

进入刑部牢房,就是重罪的信号。得知这个信号以后,那些领头的商人都吓得要死,一路走来,不知道听到了多少哭嚎的声音。但是,令李承乾意外的是特级牢房里关押的赵奇,却很平静,哪怕看到他这个皇帝,行礼的时候,都看不出一点的惊讶。  

坐在牢房里的板凳上,李承乾开门见山的问道:“赵奇,你应该知道朕为什么过来吧。”  

赵奇点点头,抬头道:“陛下是个念旧的人,当初新商律的推行,草民帮了陛下很大的忙,陛下应该记得草民。再者,草民的一点小心思,应该是被陛下看出来了,否则,草民等人最多被呵斥,不至于关押到刑部的牢房里面。”  

见赵奇讲的有理有据,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个结果的样子,李承乾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你既然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为何还要做这样的事情?赵奇,你不知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的说法?朕虽然脾气好点,也不嗜杀,但是一怒之下砍几百个人的脑袋,还是没问题的。你也算是妻妾成群,子孙满堂,为何要做这样的糊涂事?”  

赵奇微笑道:“既然陛下已经有了想法,为何还要问草民?草民只能说,这一次,草民是甘愿赴死的,早在几年前,草民就已经满足了!”  

看着赵奇那如释重负一般的笑容,李承乾没缘由的感觉到一股子恶寒。这股子恶寒不是来自天气,而是来自遥远的岭南。  

李世民啊李世民,你竟然连这一点都算到了吗?因为怕我狠不下心,专门让赵奇这个棋子,在适当的时候,发挥出作用?  

虽然同为皇帝,但是李承乾再一次发现,自己跟太上皇比起来,还是差了许多。  

不过,他并不打算追上这个差距,因为这最后的差距,在于要不要漠视人命,尤其是漠视自己手下的人命。  

这不是成大事的心态,李承乾很清楚,但是,他不准备改正。  

看着一脸坦然的赵奇,李承乾叹息道:“不得不说,你这一次把商人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暴露了出来。这是有大功于社稷,你家中幼子,朕会保住他的性命,等他长大,若是成材,将会顺利进入朝廷。这,是朕能为你做的事情了。”  

“赵奇是李世民安插进商界的人”,这个想法,事实上早在贞观年间,就已经诞生了。只是因为没什么影响,李承乾一直没有认证罢了,如今,才终于见到了结果。  

虽然不知道赵奇跟太上皇做了什么交易,或者是得到了什么命令,但是显然,在赵奇看来,是值得为之而赴死的。  

听到这番话,本来还一副无所谓表情的赵奇,顿时变得惊愕。看着皇帝离开的背影,他毫不犹豫地磕头,没几下,脑门上就出现了血迹。  

从刑部大牢出来,李承乾对韩度吩咐道:“这些头目,全部问斩!抄没他们的家产,充入户部。行刑的那一天,你亲自去现场督刑。”  

第一次见皇帝开了杀戒,韩度却并不打算阻拦。从马周等人的口中,他已经知道了这些商人准备干什么,皇帝没有因此灭了他们满门,已经是仁慈了。  

从刑部大牢出来,李承乾并没有坐马车,而是散着步朝宫外走。  

张赟很不理解皇帝要干什么,但是也没办法出言阻拦。  

走到朱雀门的时候,李承乾拒绝了千牛卫的护送,就带着张赟和飞鹰两个人走出了皇城。  

朱雀大街还是那样地热闹,作为长安地理位置最重要的地方,朱雀大街的道路两侧,热闹程度不比东西两市差多少。  

因为穿着龙袍,所以李承乾的出现,让大街上来往的人都惊呆了。  

有屠户认出来这一位确实是皇帝,再看看皇帝身后只跟着两个随从,不由得担心起来。看看自己还有好多肉的摊位,叹了一口气,拿着刀就靠了过去。  

眼见一个凶神恶煞的屠户拿着剔骨刀过来,张赟和飞鹰立刻就要还击。然而,却被李承乾制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