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火枪(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子!”  

喊完这句话以后,李承乾才拿出了自己的弓箭,看似很随意的射了出去。  

在他之后,又是两根羽箭射出,分别来自阿史那贺鲁和方朔。  

三支箭,都命中了老虎的眼睛。尤其是李承乾和方朔的箭矢,共中一只眼睛,差一点就会破坏皮毛的完整。  

看了一眼得意的方朔,李承乾并未生气,而是伸出了大拇指。  

这家伙的箭术,估计也已经登峰造极了啊!看样子,弓箭比拼项目,大唐稳拿金牌了。  

大唐皇帝开口了,自然有很多人愿意效劳。最终阿夫里格王朝的使节获得了虎皮的处置权,按照阿史那贺鲁的说法,阿夫里格王朝使节队伍里有一个家伙对兽皮的制作绝对是大师级别的。  

老虎、熊、豹子,这些猛兽对人的威胁最大,所以只要遇到,就不会放过。  

至于一个山羊羊群的覆灭,单纯是因为大军需要伙食而已。  

下午未时,千牛卫就在一条小溪附近建立了营寨。  

火烤是最原始的吃法,烧烤跟火烤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掌控的火候,或许还有仪式感的区别。  

山羊肉很膻,对于李承乾而言,没有香料的镇压,实在是没法吃。但是阿史那贺鲁和弃宗弄赞,却认为加了香料就破坏了食材的原味,得不偿失。不知道为什么,李承乾忽然觉得在这方面,自己完败了。  

大规模烧烤的香味,不仅令人满足,同时也引来了不速之客。  

斥候一路小跑的跑到营地,跪地禀报道:“陛下,山口有一头大熊跑过来了。看体型,就是当初从陷阱中逃出去的那个。”  

李承乾迷茫的看向李恪,却见李恪把竹签子都攥断了。  

“皇兄,这个家伙交给臣弟来收拾。前年,我们一起进山打猎,围猎这头大熊,结果,被它突围而出。王府护卫一共死了三个,受伤的不计其数。李祐拼命伤了它一只眼睛,要不是李治眼疾手快推了他一下,恐怕小命就交代了。”  

李承乾惊讶的看向李治和李祐,见俩人都是一副半气愤半畏惧的样子。  

难怪当初他们完成狩猎以后没有请功,原来还有这层原因在。  

李愔无奈道:“可惜咱们没带八牛弩来,这鬼东西,寻常弓箭难伤,估计只有八牛弩才能对付得了。”  

见几人这么说,阿史那贺鲁无所谓道:“不过一头熊而已,几位若是怜惜大唐将士性命,就让我突厥勇士上好了。”  

弃宗弄赞也笑道:“这事儿怎么少得了吐蕃,我们吐蕃勇士也不怕这东西,贺鲁,不如你我比比,看谁的队伍先完成猎杀,如何?”  

李承乾才想说有你们什么事儿啊,就被李恪拉了一把。  

看向笑得阴险的李恪,李承乾到底把嘴边的话给咽了下去。  

伴随着斥候的接连回报,很快,那头搞得李恪等人焦头烂额的狗熊,就出现在了营寨前。看到这只狗熊,李承乾都忍不住叫了一声卧槽。  

谁说科迪亚克岛棕熊是狗熊里面最大的品种?科迪亚克岛棕熊最大能长到一吨多,这家伙,估计也差不了太多,人力而起,估计都逼近四米高了。  

虽然这只熊很恐怖,但是营地防御外的突厥和吐蕃人却一点也不怕,见一番射箭没办法伤到它,就纷纷拔出弯刀冲了上去。眼见一群人冲自己来了,狗熊也是咆哮一声,迎了过来。按理说这蠢货从人类手中吃过大亏,应该回避才是,但偏偏那一轮有点疼的箭雨,刺激了它的凶性。  

横刀都奈何不得的厚皮,突厥的弯刀又有什么用?  

熊掌只是几次挥舞,就倒地数人。  

弃宗弄赞和阿史那贺鲁也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可是,这个时候撤退,岂不是更丢人?  

就在俩人骑虎难下的时候,一个身影,走到了李承乾身边,并且奉上了一个长条形的箱子。  

是徐章铭。  

接过徐章铭递来的箱子,李承乾对身边的马周和独孤博说:“这就是火药司这两年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花费虽然不如李泰那里的多,但是依旧很重要。今天,就给你们看看他们的成果。”  

说完,李承乾打开箱子,从里面取出了一把长枪,火药枪!  

受制于钢铁材质的问题,本来李承乾并不想让火药司研究这种燧发枪的。但是,科研院火车的出现,却刺激了徐章铭,让他不得不制作出了这东西。  

不过,因为研究资金比较充裕,他们拿出来的,直接就是精品。  

皇宫的时候,李承乾试过一次,有效射击范围,大约是四五百米,而且因为他们琢磨出了膛线的原因,百步以内准确射中人的要害,还是没问题的。  

眼见大唐皇帝拿出了一个奇异的武器,各国的使节都忍不住凑了过来。  

大唐的火药武器固然让他们吃到了苦头,苦思也想不出破解之法,但是他们对于这种武器还是很渴望的。  

至于这个新武器,也不知道大唐皇帝是不是傻,居然在这里就拿出来展示,这不是泄露情报吗?  

装药、填弹,无疑是徐章铭最熟悉的,在完成了填装以后,徐章铭将火枪双手奉上。对于皇帝,他是最服气的。虽然火枪被火药司制作出来了,但是准头问题却一直没办法解决。  

带着残次品找到皇帝以后,谁知道皇帝只是一番调整,就指哪儿打哪儿,让他这个专门负责研究的人,蒙羞至极。  

端起火枪,架在辅助架上,李承乾开始了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