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热气球(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安,暮宿东海,李泰就兴奋的发抖。  

“皇兄,您说说,到底怎么飞起来啊用不着研究什么力,只要能飞起来,咱哥俩就能彪炳史册,那群文臣武将就是把罗马打下来,也比不上咱们兄弟风光!”  

拍掉李泰激动到抓到他衣襟的手,李承乾无奈道:“我说的飞起来只是单纯的离地而已,想要真的日越百川,还是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力这一道没研究透彻可不行。所以啊,你还是踏踏实实的研究去吧,直接告诉你结果多无趣?什么时候你走到了死胡同,再难以寸进的时候,再来找哥哥不迟!”  

见皇兄这么说,李泰只能闭上了嘴。  

虽说探求真相的过程让他沉醉,但是同样也让他痛苦至极。这一次跟以往不一样,说实话,直接得到真相的渴求,比自己探索的兴奋相比,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  

耍赖一向是李泰最强的手段,就在大安宫宫门口,李泰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抱着李承乾的大腿直接嚎哭起来。  

“不是,你这叫耍赖!”  

面对李泰的不要脸攻击,李承乾实在是无奈至极。  

面子这种东西,从来不在李泰的字典里,这家伙就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我不管,皇兄,你快说吧,我实在是想要知道啊!”  

一边惨叫着,李泰一边抬头看李承乾的反应,丝毫不顾及自己的行为已经招来了好多人的注视。  

大安宫门口的侍卫还好些,都是金吾卫的老人手,早就学会了眼不见为净。而街道上来往的行人,看到这一幕,都纷纷放缓了脚步,想要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面对路人的指指点点,李承乾实在是受不了了,想要一把拽起李泰,结果还没拽动,只能苦笑道:“行了,走,去东宫,我跟你说。”  

见皇兄终于松了口,李泰立刻就站了起来,还闭上了嘴。  

见李泰这干净利落的表情变化,李承乾虽然很想翻脸不认人,但是,也只是想想。他要是不认,估计李泰就要躺在地上了。对这个混蛋弟弟,李承乾真是不知道怎么办好了。  

拜年只能是上午,下午虽然一样,但是会给人一种不庄重的感觉。本来李承乾是计划从大安宫出来就去高士廉府上的,如今只能推迟到初二了。  

初一的东宫,跟皇宫比起来就要冷清很多,毕竟百官会拜访皇帝,却不会主动过来拜访太子。被认定跟太子勾结,朝堂上也就不用混了。  

自从苏媛嫁到东宫以来,李泰已经很少过来了。虽说兄弟亲密无间,但是该有的避讳绝对不能少。别看李泰耍起赖来不要脸,但是在这些事情上他从不会越雷池一步。  

进了书房,李泰就急不可耐的走到书桌前,主动找出了纸笔和李承乾自制的三角板圆规等东西。  

本来以为会画图,可是李承乾却把这些东西都扔到了一边,让李泰摸不着头脑。  

做到椅子上后,李承乾翘起二郎腿,笑道:“青雀,来,哥哥考考你,你知道什么人造的东西能飞上天嘛?”  

李泰也找了个椅子坐下,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纸鸢、弓箭、投石机投出去的石头,还有就是....孔明灯!”  

兄弟俩相处的时间久了,彼此也比较理解,据李泰所知,  

李承乾点点头说:“你说的没错,这几样东西都能飞上天,但是细算的话,弓箭和石头是不算的,因为它们只是短暂的出现在空中,人要飞翔的话,总不能架在八牛弩或者投石机上被丢出去吧。所以,纸鸢和孔明灯才是最稳定的飞行。其实想要飞天很简单,造一个孔明灯就好了,据我猜测....”  

“这怎么可能,孔明灯确实能飞上天不假,可怎么可能带着人飞上去?”  

不等李承乾说完,李泰就直接跳了起来,当初在秦王府的时候,孔明灯三兄弟不是没玩过,可是那东西怎么可能把人带的飞起来?在地上的时候,人只要一根手指头就能把它拽住。  

等下,一只手就能拽住?  

如果把孔明灯做的大一点呢?  

见李泰突然安静下来,李承乾就知道他想到了点子上。  

没错,孔明灯是没法带人飞起来,然而把孔明灯的体积加大了不就好了?  

李泰越想越觉得可行,甚至有直接回学院试一试的想法。  

按捺住急不可耐的心情,李泰清楚,就算现在去做实验,多半也是失败。  

“皇兄,您觉得可行?”  

对上李泰渴望的眼神,李承乾点了点头:“可行,不过你最好找到火浣布。这东西对大号孔明灯来说是必需品。我问过好多商人,都说这东西咱们中原没有,再加上高昌堵塞了商路,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过了。不过我猜啊,咱们大唐境内也有这东西,就是不知道哪里有罢了。”  

为了石棉,李承乾还是查过不少古籍的。几经确认,才确定所谓的火浣布就是石棉。早在西周时期,西戎火浣布作为奇珍异物进贡给周天子,《列子汤问》载:“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这样的描述,肯定是石棉无疑了。  

东汉时,大将军梁冀也得到了一件西域来的火浣布衣,据《傅子》云:“长老说汉桓时,梁冀作火浣布单衣,会宾客,行酒公卿朝臣前,佯争酒失杯而污之,冀伪怒,解衣而烧之,布得火,烨然如炽,如烧凡布,垢尽火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