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李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唐朝以孝义立国,“侍老”制度规定,对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赋役俱免;八十岁以上者,给予一名“侍丁”在其身边照顾,免其赋役,而且,天下人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有赡养的义务。而且,八十岁以后,除非是谋反等大罪,老人一般是不会被判刑的。  

可以说,只要在唐朝活到了八十岁以上,在律法方面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李纲今年就恰好达到了八十岁,玄武门事变之前,李渊还亲自派人在李纲八十岁的时候送上了大笔的贺礼。  

不算年纪,就是这一位的资历,也不是李承乾能够散漫对待的。老家伙在北周的时候就已经混进了官场,隋文帝时,还成了杨勇的老师,武德年间,还担任李建成的老师。如果不是李建成肆意胡为,老家伙也不至于辞官归隐。  

可就是这么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儒,李承乾却对他没什么好印象。无他,李纲的运气实在不怎么滴,教了杨勇,杨勇被弟弟搞死了;教了李建成,李建成被弟弟干掉了。  

现在,他又来祸害自己了。  

如果历史前进的轨迹正常,李承乾又是一个把自己玩死的。  

当然了,这都是概率学上的一个玩笑。等牛车在东宫门口停下的时候,李承乾还是拽着长孙宝庆,到牛车边等着。  

牛车是那种光板牛车,驾车的是一个仆役。而刚刚升任太子太师的李纲,此时却躺在牛车上,只用一顶草帽遮住脑袋。草帽下,还依稀能听见老人家的呼噜声。  

这就睡着了?李承乾哭笑不得。  

看了看西下后依旧热辣的太阳,李承乾对车夫说:“再赶赶牛车,到东宫的阴凉处,老人家被阳光晒着对身体不好。”  

那仆役却拱拱手说:“殿下,这老牛昨日吃坏了肚子,恐怕会玷污东宫的。”  

“无妨,本王会叫人收拾的。”  

在李承乾的坚持下,仆役赶着牛车进了东宫。谁也没有看到,草帽下,李纲的嘴微微上翘了一下。  

牛车被赶到了阴凉处,李承乾则带着长孙宝庆等候在一边。  

没办法,老人家还没发话,他这个后生并不能抛下老人家干自己的事儿去。程门立雪的典故,大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尊敬老人,尊敬师长,这是跟一个人的品格直接关系到一起的。  

大概也就是四五分钟后,平板车上的李纲才摘下草帽起身,伸了一个懒腰。  

“哎呦。”  

可能是伸腰的姿势不太对,李纲撇着嘴倒吸了一口冷气。  

“李师,您没事儿吧。”  

听到李纲的哎呦声,长孙宝庆和李承乾都紧张起来。  

这一位要是在东宫出了什么意外,他们俩可担待不起,哪怕李承乾马上就要成为太子也是如此。  

“不妨事,不妨事,上了岁数,身子骨就是这么弱,起来的猛了一点,就酸疼不已。”  

嘴上这么说,但李纲还是很自然的把手交给了长孙宝庆和李承乾。  

长孙宝庆的是搀扶,至于李承乾的,其实也就是走个形式。  

下了牛车,李纲微微一笑,对李承乾说:“早就听闻世子早慧,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就是等着老夫醒来的这份恭敬之心,就不是一般孩子懂得的,哈哈。”  

李承乾虚浮着老先生,谦虚道:“您是德高望重的学问大家,小子焉敢对您不敬?刘四,你先去把茶水泡好,让李师去去暑气。”  

刘四就是东宫的太监总管,他们这些净身进宫的下苦人,很少有一个正经名字的。  

刘四答应一声,快跑着去书房准备茶水,而李承乾则扶着李纲一步一步的慢慢走。  

李纲有腿疾,一条腿明显的僵硬,哪怕受力也是短短的一瞬。见老先生走路这么费劲,李承乾打定主意过后给老先生弄一个轮椅一样的东西,八十岁的年纪,腿这样还坚持着走路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不长不短的一段路,走走停停足足用了两柱香的时间,等老先生坐在锦垫上的时候,太阳已经隐隐有落山的趋势了。  

给老先生倒了一杯茶,李承乾乖巧的坐到了老先生的对面。  

喝了一杯温茶后,李纲长舒一口气,看着李承乾满满的茶碗,问道:“世子殿下为何不饮?可是在老夫面前拘谨了?”  

李承乾笑着摇头:“并非是小子拘谨,只是,这茶汤的滋味,小子实在是受不来。”  

唐朝的茶叶,几乎不经过工序处理。而喝茶,也不是泡茶叶,而是煮茶。简单点的,把茶叶碾碎后,直接把茶叶末扔到沸水里煮。复杂点的,居然还要往里面添加葱姜蒜。  

他之前喝过一次,茶水刚进嘴就被他吐了出来。太难喝了!  

见李承乾没了下文,李纲也就不再问,而是拿起了桌子上的说文解字,看了两眼后又拿起了李承乾练字的纸张。  

看了几眼上面的字,李纲微微一笑:“世子可是在辨认生僻字?这么说,寻常的字,世子都把握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是的。另外,李师,您直接叫小子承乾就好,莫要以世子相称了,要是让父王得知,肯定饶不了我的。”  

李纲哈哈大笑,随即从善如流:“好,承乾啊,你既然已经掌握了寻常的字,又看过逍遥游,可否告诉老夫你有什么收获?”  

收获?  

李承乾低头想了起来,面对李纲,显然白天的那个说法不合适了。杜正伦和于志宁只是人到中年,生气也没什么。可要是把老人家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