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转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死寂!  

说到核武器,绝对是岛国最大的痛。毕竟那东西的威力,可是把阿美利加自己人都吓得家家户户挖地下室的存在。要是掉在头上·····  

恩,向上帝祈祷都可以省了。  

因为已经直接去上帝他老人家那里报道了啊。  

这绝对是人类发明出来,杀戮自己种族最强大的利器!如果放开手脚,什么火山爆发、冰山融化、大陆架震荡、乃至于威名赫赫的‘黑死病’,都要在这武器面前俯首称臣。  

唯一能和核武器洗地相比的,只怕也只有传说中灭绝了恐龙的那颗陨石。  

“阿弥陀佛,”  

最后还是仿佛随时会圆寂的小野禅师打破了冰冷的空气。  

“当年万千冤魂哭诉,如今仍在耳边回响。”  

“老朽留此残躯,亦是为了伸冤之日。”老朽和尚一边闭目念经,一边说着岛国最核心的机密。  

“待到应许之日,老朽拼了这几世修为不要,想来也能拖住对方手脚一段时间。”  

小野枯禅,东言密宗大僧证。绝对的老牌A级超凡者,在全球混战的年代杀出来的实战派超凡者。不管是经验、力量、功法、都是一等一的存在!  

而这样的他,都需要‘拼了几世修为’才能拖住手脚的,当然就只有一种可能:  

S级!  

而目标嘛,当然是号称世界警察(流氓)的阿美利加的三大S级超凡者。  

“哎,只是这样的话,禅师牺牲就太大了,一个不好,便是永堕地狱······”  

“无妨,”  

老和尚倒是看得很开。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哎,”  

主座之上的安培晴羽再次敲了敲面的茶几,将歪掉的话题强行扭回来。  

“说到地狱,也不知现在的地狱是个什么光景。”  

大阴阳师的后人摇了摇头,继续说下去。  

“上古时期,伊弉冉尊坐镇黄泉,收纳亡魂以供转世轮回。”  

伊弉冉尊,即是伊邪那美,岛国神话中的母神,也是黄泉污秽之女神,日本诸神是她与其兄伊邪那岐所生。  

虽然神话记载这两夫妻(同时也是兄妹)岛国的创造者曾在黄泉比良坂隔着千引石发出夫妻决绝的誓言,一人统领人间,一人黄泉为尊。  

但是从后来岛国人口越来越多就能看出,这只是为了能让伊邪那美名正言顺统治黄泉的‘计策’罢了。毕竟如果没有堂堂母神坐镇,人间亡者如何才能做到转世轮回,生生不息?  

这一点上,西方万能的雅威同样如此。  

让手下最强的晨曦天使路西法带领众天使堕入地狱,改名撒旦。名为魔王,实为卧底。从此善恶两分,高洁者归于天堂,卑劣者沦入地狱。说穿了,还不是为了将众生的‘信仰之力’一分为二,不至于让‘恶念’污染了全知万能的‘主’。  

“后来末法渐近,诸神离去,黄泉又成了无主之地。”  

对应到人间,便是平安时代。  

那时候因为黄泉无主,阴阳失调。岛国变成了人类和妖怪共处的时代。  

白天是人类的时间,而夜晚则是妖怪的时间,在那个时代里,一到夜晚,路上行人断绝,屋外人迹罕见。便是京都那般的大城市,夜幕降临都会化为近乎空城鬼域般的存在,在路上游汤着的,只有那些千奇百怪形象可怖狰狞的妖怪!  

他们像是庙会的行列一般,排着队自街上走过,而很多小地方虽然没有这种大妖怪列队游行,却有像是破掉的茶壶、锅碗瓢盆那些物件成群结队地在夜晚的街道游行,据说亲眼目睹的人会遭受诅咒无缘无故地丧命。这便是传说中鼎鼎大名的“百鬼夜行”。  

就连当时源氏家臣大将渡边纲和好友打赌,也不过是在夜间走完朱雀大道而已。  

然后出门就撞上了大名鼎鼎的茨木童子,可见当时鬼怪之猖獗!  

“幸得当时有空海禅师创立下东言密宗,广传佛法。”说着大阴阳师的后人向小野枯禅师点了点头。  

“又有本土‘神道’鼎力相助,”(这里指的不是真神,而是被信仰之力扭曲的怪异或超凡者)同样的,安培晴羽向风车瞳孔的风流少年伊藤诚斋微微示意。  

“才终于将大量鬼怪消灭镇压,结束了岛国人鬼混居的荒谬时代。”  

——其实,他还少说了一个人。  

那就是大阴阳师安培晴明!  

这位天纵之才不但尽得贺茂家的阴阳术,更是博览群书,融会贯通。以万物阴阳为道,迈入S级超凡者之列。带领当时众多阴阳师、神官、法力僧南征北战,扫荡群魔。就连大名鼎鼎的九尾玉藻前,都被他亲手封印。  

可以说是威名赫赫!  

不过作为安培家后人,当然不会做出在自己家会客厅中吹嘘自己老祖宗这样掉价的事。  

“后来,又有佛门大德于黄泉中开辟八寒八热地狱。以供众生轮回,才根治了大量冤魂滞留人间的问题。”  

“只是······”  

斗转星移,这个世界的‘灵气’持续下降,同样影响到地狱之中:  

先是坐镇的几位‘阎王’(黄泉法则加持下拥有S级战力)陆续失踪,紧接着连地藏菩萨也不再出现。然后是各路鬼使莫名失去力量和记忆,最后整个地狱又一次向无序的黄泉退化·····  

“世界各大神系的‘地狱’同时失控,加上没有神只禁制,人间的人口开始大爆发般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