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我有一剑(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已经打到宛城以北的叶县,距离许都只有区区百里了!  

曹操只得命令夏侯惇、于禁这两员大将南下抵御,夏侯惇在谯沛元从里地位无人能比,而于禁更是异姓将军之首,想来对付刘备新破之军应该没什么问题。岂料二将在追击刘备时,竟在博望坡被玄德以寡敌众打了个埋伏,幸亏有后军李典部接应及时,否则后果不敢设想。  

这件事迫使曹操暂时放弃猛攻河北,又将注意力放回南线半载。他一直奇怪刘备是如何迅速恢复实力,并能做出谋袭许都、博望反杀这种高水平军略的。事后才听说,有位叫徐庶的颍川流士投靠刘备,成了其谋主,这次北袭,正是徐庶的手笔。  

从那时起,曹操便有了收服徐庶的念头,但相比于得到徐庶的辅佐,曹操显然更想让刘备失去他。  

更何况,如今曹操麾下已有战将千员,谋臣数百,想得到他起用的郡国士人更从许昌排到邺城。加上携大胜之威,不可能对一个败后才来投降的士人太过优待,那会让幕府中的掾属臣僚们作何感想?  

但徐庶今日对于佩剑的一点抗争,倒是让曹操对他多了半分兴趣。  

于是曹操发话道:“狐死必首丘,元直有心归乡,甚善,只可惜,来何迟,来何迟也!”  

“南阳人刘廙(yì),与你同为司马德操弟子,他于数年前绕道扬州北投,如今已是我仓曹吏,在后军督粮。”  

曹操掰着手指头数道:“伱在荆州的好友,汝南孟公威,听说汝南已平,便立刻返回故土;还有颍川石广元,也在我南征时北诣。此二人都被我授予一县百里之职。”  

说到这,曹操才露出了笑:“但不论是谁,拜见我后,都盛赞元直乃高明之士,己不如也。”  

谈笑间,又话音一转:“但,你当初为何非得屈身而事刘备呢?”  

徐庶正色答道:“丞相,福年少时遭逢中国大乱,携母逃难,流落荆州江湖之间,偶至新野,得玄德礼遇,遂与其交厚。”  

“又见玄德屈身下士,恭己待人,福当时年轻,只以为此公是英雄之选,故才为之谋划。虽有小功于玄德,却也有大过于丞相,故今日前来请罪…”说完徐庶再拜。  

曹操抚髯颔首道:“昔日各为其主,你何罪之有?”  

他叹息:“其实不单是你,我当年与玄德相交,也为其所惑。”  

说到这,曹操摆摆手,不想再提那些陈年旧事了,只指着徐庶,望向帐幔中众文武道:“元直曾误入尘泥之中,幸得脱身未晚,如今北来,不如先入我丞相府为吏。至于当任何职?诸君中多有其颍川乡党故人,可尽情建言!”  

“丞相,臣以为不妥!”  

话音刚落,帐幔左侧,便立刻有一人站出来。却见他四旬上下年纪,颔下短须,身着绛袍,腰佩长剑,头戴一顶双鹖尾武冠,此刻正横眉斜视徐庶。  

“徐元直少时杀人犯禁,被缚击鼓示众于市,又弃名逃逸,此为无行;大后协助逆贼刘备,与朝廷对抗,此为无智;丞相将天兵南征,他不能为主筹划,以至于弃樊城、走当阳、败长坂,此为无谋;既已败绩,不能从刘备而终,只身北返乞降,此为无忠。”  

“此等无行、无智、无谋、无忠之徒,怎配选入丞相幕府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