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四章 交通线(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对英国的打击就开始了。由于有着地面雷达站的引导及预警,我们对英国的打击几乎是全天候的,从东部、南部到中部、北部,我们对英国人的雷达站、扇形站、机场、军港、飞机制造厂、造船厂、军工厂、钢铁厂、货运仓库进行了严密的轰炸,虽然自身损失不小,但英国人绝对比我们更难受!保守估计,到现在为止,英国人已经损失了近两千架战机,而我们仅为对方的一半!”

希特勒连连点头,由于开战以来空军一贯的优异表现,他倾向于采信戈林的说法。

可惜希特勒不知道的是,虽然由于德国人对雷达预警的空前重视,英国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海岸雷达站确实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扇形站通讯系统也丢了个七七八八,不过英国人花费巨资又从南华购买了雷达车和通讯联络车,其预警和通讯能力并未减弱多少。由于雷达车和通讯车进退自如,非常利于转移和隐蔽,给了英国人极大的抵抗信心,英国空军的损失比起德国预料的要小许多。

接着,希特勒授意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介绍进攻计划。

约德尔是希特勒最宠爱的所谓战略家之一,他思路敏捷,善于纸上谈兵,对于自己制定的计划向来信心十足。此刻,他站起身来,从容地走到元首背后,“哗”地一声拉开帷幕,让大家面对一幅巨大的西欧军事地图。

约德尔举起指挥棍,指着地图介绍:“这一片是我们已经占领的法国和其它小国,这是英吉利海峡,这是英伦三岛。我们的任务和目标是:越过海峡,登陆作战,打垮英国......”

约德尔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把所有军事首脑们全都吸引了。人们屏声静气,眼睛一直随着他的指挥棍转动。

自然,计划无疑是庞大的,条理是清楚的,约德尔的行动是以三十九个师和两个空降师的强大兵力,在英国东部和南部地区实施多点开花式的登陆,力争一个月之内占领英伦三岛,听起来确实气势不凡。

大多数人听了眉开眼笑,拼命鼓掌,大声叫好。

希特勒仔细听完约德尔介绍,见大家鼓掌,不无得意地问道:“怎么样?计划一致通过了吗?当然——这还是个计划,大家再议一议,以便进一步完善。”

于是,对于若干具体方案,大家七嘴八舌又说了好些意见。

雷德尔和海军总司令部对整个计划持怀疑态度,但不好明说。只好挑刺:约德尔计划从腊姆斯到莱姆湾延续两百多英里上展开进攻,战线拉得太长了。在这样一条广阔的战线上进行大规模的战斗,完全超出了德国海军的运输能力和掩护能力。

海军提出这个问题后,海陆两个兵种之间发生了尖锐激烈的争论。

海军作战参谋部警告陆军:“如果陆军坚持在很长的战线上作战,海军可能丧失全部舰只。”

陆军参谋部回答道:“这是胆小怯懦!如果陆军战线集中,一上岸就要受到英军的集中打击。这样,陆军才可能全部损失。”

陆军参谋长火冒三丈:“我完全不同意海军的意见。从陆军方面看,如果海军坚持集中渡海作战,这等于把我们陆军直接送到绞肉机里去!”

海军部要员答道:“按照你们的作战方案,等于让我们海军自杀!”

在这场争论中,雷德尔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了:“我要强调,现在进攻英国的时间很不成熟。既然你们陆军急于开战,你们就登陆去罢,何必找我们海军!”

总之,以雷德尔为首的海军指挥层对作战计划持悲观态度。

希特勒瞧了雷德尔一眼。他担心这位将领的情绪传染下去,涣散斗志,遂打断雷德尔的话道:

“雷德尔元帅!你不要把问题谈得那么严重。你的观点就是一句话:从一切情况考虑,最有利的时间将是两年甚至是三年后,而不是现在,是吧?但是我要说,不!我们不能等那么久!我们不能不考虑坐失良机的后果。你说我们的海军现在不是英国的对手,那么明年呢?明年就是对手啦?应该看到,我们的陆军和空军比他们强大得多......好吧,大家继续讨论。”

其实,没多少说的了。元首一心要进攻英国,谁能扭得过他的固执?于是计划便毫无意外地通过了,但是,许多人没有料到,坚决主张进攻英国的希侍勒,心里却打着另外的算盘。

会议结束后,希特勒留下了戈林、戈培尔、海德里希、希莱姆、里宾特洛甫以及秘密招来的隆美尔、曼斯坦因、古德里安、司徒登等将校开小会。

希特勒开门见山地说道:

“毫无疑问,我们即将在英吉利海峡发起的声势浩大的攻势,将会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那里,谁也不知道,我们的目标实际上却是巴尔干半岛,还有卡在我们重要能源补给线上的土耳其。

“现在利比亚的朱夫拉绿洲、贾卢绿洲和卡兰砾漠地区已经发现了大量石油,根据南华的地质专家分析,拥有相同地质条件的埃及盖塔赖洼地及西部沙漠地区也有大量石油,我们必须通过占领土耳其、叙利亚、巴勒斯坦进入埃及,夺取这些石油产地。”

里宾特洛甫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计划,大吃一惊道:

“苏俄肯定会反对我们占领土耳其的,这样即意味着苏联领土将处于我们的东、东南、南部三方合围之中。本月初,我们挟战败法国的锋芒,成功策划马罗尼亚安东尼斯库发动政变,匈牙利霍尔蒂政府以及保加利亚政府在我军强大的威慑下,正在向我们靠拢。预计到本月下旬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