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俞明镜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王楚见过诸位!”王楚站起来朝着几人抱拳。  

此刻王楚心中对其他三人的身份已经有了许些猜测。  

“来,王楚兄弟,我给你介绍一下。”镇守热情的说道。  

说完便给王楚介绍了起来。  

土豪胖子,金满堂,破锁二境武者,金家商会在沙丘镇的负责人。  

金家商会,大俞最大的商会,势力遍布大俞十一州一百七十四城。  

这样的庞然大物,王楚在没成为武者之前也是听说过的。  

不过今日是第一次见金满堂罢了。  

斗笠男,沙丘镇本地人士,破锁一境武者,是个散修,除了知道叫李仁都之外,再无其他信息。  

云魅,百花阁的当家的,同样是破锁一境武者。  

百花阁,沙丘镇最好的青楼,比起百花阁来说,此前的生香阁只不过是个弟弟。  

不过百花阁的消费也是普通人难以望尘的。  

在王楚没有成为武者之前,一个月的收益,也就够在百花阁喝一杯酒水的。  

介绍完之后,镇守接着说道:“此番邀请诸位前来,是因为昨天明镜司发来了一张海捕文书。”  

镇守说着话,身旁的管家从怀中拿出四张纸分发给了王楚四人。  

展开纸张,上面画着的是一个清秀男子,右边竖着有三个字。  

两个黑字,“刘义”。  

一个红字,“缉”。  

“这人名叫刘义,一月前在龙武城女干杀了龙武军一个校尉的小妾,随后龙武城明镜司发布了海捕文书,按照其逃跑路线预测,这几天可能会抵达我们沙丘镇。”  

明镜司是大俞朝廷的官方组织。  

自古侠以武乱禁。  

这世界强者为尊,江湖势力多如繁星,龙蛇混杂。  

当然少不了为非作歹之辈。  

诸国为了监察江湖,便各自成立了对应的组织。  

明镜司便是其一。  

与其类同的还有很多。  

比如比邻大俞的晋国锦衣卫,大周天策营,楚国的玄甲卫等等。  

虽然名字不同,但本质其实都大同小异。  

明镜司的名号,王楚自然听说过。  

不过当下却是越发的糊涂了。  

你明镜司通缉要犯,同我有什么关系?  

坐在旁边的金满堂仿佛看出来王楚的疑惑,笑呵呵的朝着王楚说道:“王楚兄弟,你是新晋武者,可能不太了解明镜司同我们的关系,老哥给你说…”  

随着金满堂的话,王楚才慢慢明白过来。  

如果算单独实力,有着官方背景的明镜司自然是一个庞然大物。  

但大俞共计一百七十四城,下属村镇更是无数。  

武者数量本就稀少,想要将明镜司的手脚遍布整个大俞,显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从明镜司成立以来,人手方面一直是短板,很多地方当然鞭长莫及。  

因此大俞朝廷下有政令,凡江湖义士,都有责任要配合明镜司缉拿匪类。  

也就是所谓的警民合作。  

朝廷下令通缉,地方武者配合各地镇守、城主缉拿。  

虽然不是强制命令,但大多数武者都不敢拒绝。  

政令有云,凡江湖义士都要配合。  

你不配合的话,就不是“义士”了。  

你品,你细品。  

什么结果就不用再多说了吧。  

当然,朝廷也不是在完全的剥削武者。  

既然有通缉令,那必然是有悬赏的。  

在悬赏方面,大俞朝廷向来大方。  

真金白银从来不会亏待武者。  

而且最重要的是成功缉拿要犯,可以得到明镜司的“功勋点”。  

“功勋点”可以在明镜司内兑换武道功法,神兵宝甲,天材地宝。  

单从这一点来说,就能够让很多武者趋之若鹜了。  

所以对于配合明镜司行事,大家也都喜闻乐见。  

等到金满堂解释完,镇守接着说道:“此前打探通缉要犯行踪的事情,一直都是刘虎同张邢负责,如今王楚兄弟你一统两帮,这件事就要劳烦你了。”  

听见镇守的话,王楚回道:“大人放心,回去之后,我就下令让帮内兄弟搜寻这段时间进入镇上的陌生人。”  

说道这,王楚也想了起来,加入猛虎帮这一年里面,刘虎也曾下过几次类似的命令。  

其中就有王楚经手过的。  

不过当时王楚也没多想。  

如今看来,十有八九也是明镜司的悬赏。  

“云姑娘,从通缉令上看,这刘义必然是一个好色之徒,你百花阁那边也要注意一下,根据明镜司那边的消息,刘义是破锁二境的武者,切记不可掉以轻心。”  

嘱咐完王楚,镇守又向云魅说道。  

云魅点着头笑道:“大人你就放心吧,咱百花阁的姑娘都机灵的很,只要这刘义真的出现,绝对逃不过的。”  

“嗯,这样最好,还是按照老规矩,先探查刘义行踪,大家各凭本事,之后安功劳分配悬赏。”镇守满意的点了点头。  

“此次明镜司悬赏白银两千两,功勋五点。”  

镇守的话说到这里时,大家还都没什么变化。  

“另外,龙武军追加悬赏,一星级武道功法游龙劲一部。”  

听到最后的一句话,王楚明显的发现,云魅同斗笠男李仁都两人的眼神一下子明亮了许多,连呼吸都沉重了一些。  

倒是金满堂还是一副弥勒佛的样子,笑呵呵的,表情上没有丝毫变化。  

看来这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