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一代强人皇帝的生命尽头(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北。  

蒙汉示范区布政使衙门为朱元璋准备的下榻别院。  

简单洗漱后。  

朱元璋抵达书房。  

蓝玉忙起身:“陛下…”  

朱元璋压了压手,制止蓝玉,在书案后落座,看着蓝玉,“说说,刚才咱问你的那个问题吧,现在这里没有旁人,你想到什么,都可以说,说错了,咱都恕你无罪,可要是保留不说,让咱发现,伱蓝玉就辞去军职,回家当愚公吧,咱也会下一道旨意,永不启用你。”  

‘陛下啊!’  

蓝玉无奈苦笑,略作沉吟,其实关于陛下问的这个问题,早在陛下抵达前。  

不,早在陛下对京营进行大范围调整的消息传来时,他就已经思考,陛下此举的用意了。  

倒不用深思熟虑。  

只是,在陛下说这番话之前。  

有些话,他不敢说。  

毕竟,现在的他,早已不是洪武初年那个口无遮拦的蓝玉了。  

蓝玉抬头,诚恳郑重看着朱元璋,“臣以为,陛下此举有几方面原因。  

首先,陛下担心将来燕王并不会遵照,陛下的旨意,执意回朝,而燕王一旦这样做,极大可能会陷入险境。”  

二十万京营新军中。  

至少超过十万兵力控制在倾向保守派,或者说,对朱老四有怨气的将领手中。  

一旦朱老四在陛下驾崩后,不尊陛下留给他的那道密旨,执意回朝治丧。  

保守派,以及仇视者。  

极有可能铤而走险。  

太子甚至都有可能在保守派的围绕下,铤而走险!  

所以,尽可能削弱京营中,保守派掌控的兵力,就是陛下,为燕王安全,所能做的最大努力。  

只是,到底有多大效果,他也不清楚。  

恐怕,就是陛下也无法预料。  

毕竟,此番调整之后,京营保守派控制的兵马,并没有被一扫而空。  

其次,金陵城内,还有一支精锐。  

陛下调整京营,也不能触及这支精锐。  

太子的东宫卫率!  

当然,陛下不能触及这支军队。  

并不是说,这支军队现在脱离了陛下的指挥。  

而是,太子卫率作为护卫太子的亲军。  

陛下如果连这支兵马都调整,会造成很大,很恶劣的影响。  

首先,天下人都会质疑,陛下是不是想要废立太子。  

在陛下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况。  

皇权交接即将临近的特殊时期。  

陛下不可能动摇太子的威望。  

“其次,当初武勋的利益,被燕王损害很大,这些年,我朝的军制改变,一直都是以燕华为目标,几乎是亦步亦趋效仿照搬燕华。”  

“在这一点上,武勋们很清楚,太子或许对民政全套照搬燕华进行革新,有所犹豫,但对军制上,太子的态度是支持的。”  

燕华那一套军制。  

对于武将的束缚力度太大了。  

燕华中枢,并列设置海军部、陆军部、军事后勤部、军事纪律部、以及军机部。  

军机部和朝廷的兵部有些类似。  

军机部的部长也入阁。  

但军机部并不直接参与军事。  

权力较之兵部要小很多。  

更倾向于,军事政治方面。  

主要责任是负责军事各部与内阁的联络,军事各部在内阁一个名义的代言人。  

负责,军事中,有关政治方面的事务。  

比如,对外宣传燕华军队等等。  

涉及军事的五部,向燕王和内阁负责。  

是否发起战争,任免军中将领,则由燕王及军事五部商议决定。  

一旦做出决定。  

燕华军中,无论是谁都要无条件服从。  

总而言之。  

燕华这套军制,牢牢的控制着燕华兵权。  

绝无可能出现,类似大明这种,中枢需要忌惮强势领兵将领。  

将领控制兵权造反?  

这种情况,在燕华发生的可能微乎其微。  

“这些年,我们虽然在装备上,训练上,努力向燕华看齐,可对领兵将领的强有力控制,却并未实现,这也是,陆仲亨统帅的第五镇将领,能伙同起来,炮击土桥村的缘故。”  

“陛下此举,是为太子将来全面效仿燕华,进行军制改变,奠定基础,只有陛下,大规模对军队进行调动,进行混编,才不会出现乱子,太子不具备这种威慑。”  

至少,太子的威望,无法以如此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完成。  

“最后,陛下希望借助此举,提振军中支持革新的力量,为太孙将来革新,做铺垫。”  

朱元璋满意点头,“既然你猜到了咱的全部用意,那就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蓝玉点头。  

回答道:“臣已经摸清楚,北调几支军队的基本情况,首先,调来的几镇兵马,打散后,和北境军进行混编,北境军驻守蒙汉示范区这些年,臣按照燕华军的治军模式,不但在军中普及识字,同时,还经常派将士们,出军营给百姓帮忙,臣可以很自信的说,北境军的每一个士卒,都是个顶个的好兵,绝不是兵痞,他们也亲眼见证,并参与了示范区的建设,一旦混编后,他们会口口相传,把他们的经历,告诉京营老兵,改变京营老兵风貌。”  

“其次,臣会为那些调来的保守将领,配置大量支持革新的北境军将领…”  

“最终,实现新北境军对革新的全面支持。”  

他可以肯定。  

京营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