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格局劝说(3/4)
十三年,随着蒸汽机投入使用,一些不适合建设农田水利的村庄,也逐步建成了,蒸汽水泵远距离抽水,以及由低向高提水的农田水利,确保干旱季节,保证农田灌溉。”
朱标从水中,捞了一条小鱼,起身,笑问:“这些鱼虾,是人工饲养的对吧?你们燕华的海捕十分繁荣,百姓怎么还会养鱼?”
朱棣指着周潮,“这个问题,还是让周潮来解释把。”
众人看向随行的周潮。
周潮笑道:“太子,海上捕捞繁荣,的确导致鱼虾这类水产品,在燕华的价格十分低廉,但利用水渠,在稻田养鱼虾,也有很多好处,首先,鱼虾以农田中的各种腐败物、微生物为食,养殖过程中,没有什么成本,同时,鱼虾的排泄物,可以肥沃农田。
其次,这些鱼虾,百姓既可以自食,售卖价格低也没关系,百姓可以用鱼虾,添加各种嫩草,用来养鸡、养鸭、养猪,鱼虾就是饲料,而这些低成本的饲料,却能转化为,鸡鸭猪这些,市场更广阔,价值更高的家禽家畜。”
“不但可以满足燕华治下百姓,自身对肉食品的需求,丰富百姓餐桌,同时,还可以做成各种腌制罐头,用来贸易,在燕华之外,周边所有邦国,对于低廉肉制品的需求,其实是十分庞大的…”
朱标看着周潮,意气风发侃侃而谈。
内心十分感慨。
他认为,最有机会和燕华比较的农村。
朝廷似乎一样也落后了。
燕华的肉食腌制品他知道。
北方,被蒙汉示范区统治。
南方,就是燕华肉食品腌制品统治。
这还是燕华刻意不向北方发展的原因。
燕华从中原,购置大量烧制的坛子,这种坛子,做工不需要太精良。
当然,燕华自己也能烧制这种坛子。
可这种利润不高的生意,燕华人口不足劳动力不够,不愿做。
这些坛子被运回燕华后,就被装满了,用动物油脂以及盐巴浇灌的半熟肉制品。
其中,加入了大量的盐巴。
朝廷的百姓,对这种燕华腌制的肉制品十分喜欢。
因为不光肉制品的价格低廉。
还因为,买燕华的肉制品,就等于是买了食盐,做饭的时候,只要挖取少量的油脂和腌制肉,听说,就不需要再另外加盐了。
为了这件事。
那些盐商们,也怨言颇多。
要不是,腌制品的价格,还没有低到与盐价差不多,百姓无法用腌制品,取代食盐。
恐怕,盐商就不是怨言颇多了!
不过,老四燕华的盐价,是真的低廉!
锦衣卫汇报,燕华用海水晒盐。盐对于中原,是朝廷控制下,国库财政的主要支柱之一。
而在燕华,盐是燕华政权监督下,民间商人,充分竞争的一般普通消费品。
据说,燕华的盐,已经完全抢占了占城、阿瓦王朝、南朝、三佛齐、次大陆的市场。
若是燕华的盐,投入中原,恐怕,朝廷的盐政也会崩塌。
朱标看向朱棣。
朱棣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父皇、大哥,咱们去村里看看吧。”
朱元璋点头。
朱标行走在,小碎石、沙子铺就得村中路面。
看着两旁的沼气路灯,若有所思。
朱棣注意到后,给众人解释道:“这种三合土上面铺沙子、碎石路,以及沼气照明系统,这是我们针对农村,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主要是,工厂的水泥烧制产量太大,销售市场暂时饱和,眼下财政也比较宽裕,所以就搞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在农村,建设沼气池,以及照明系统…”
“等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有能力,启动第三个五年计划,我们就会最后一步,把路,彻底修成水泥硬化道路。”
朱标眉头紧拧,“你们的财政这么宽裕?这么大的投入,能收回成本?”
说话功夫。
已经来到了村沼气池布置区域。
朱棣走到密封的沼气池水泥盖上,指着介绍:“按照我们的估算,在五年内,就会逐步回本,就像这沼气池,农村照明,产生不了太大的夜间经济,充其量只能保证,让村办工厂,在夜间也能生产一小段时间罢了,但沼气池产生的肥料却有很高的价值,肥料对粮食的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以前,农村只能向燕京的沼气工厂购买肥料。
但随着,第二个五年计划推进。
燕华政权按照村土地占有量,为百姓设计的沼气池,完全有能力,满足一个村,对肥料的需求。
甚至还有富裕,能够出售。
也得益于,乡土村社这个农村经济模式。
要是分散的小农经济。
即便有来自燕华官方的扶持。
也很大概率,没法儿搞这种沼气工程。
“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就算朝廷出钱,给这些百姓,一家一户都建一个沼气池,百姓又有多少精力去闸草、掏沼浆?可咱们建成乡土村社就不同了,一个村,数百人,乃至上千人口,集中起来,有效高效的运用,让沼气这类工程,就有了在农村扎根的基础。”
“我们治下百姓对肥料的需求,能够自行满足后,燕京沼气工厂生产的肥料,就能对周边国家售卖,单单这一项,每年能创造的额外利润,就高达三十万两。”
“再加上,我们粮食的增产,
朱标从水中,捞了一条小鱼,起身,笑问:“这些鱼虾,是人工饲养的对吧?你们燕华的海捕十分繁荣,百姓怎么还会养鱼?”
朱棣指着周潮,“这个问题,还是让周潮来解释把。”
众人看向随行的周潮。
周潮笑道:“太子,海上捕捞繁荣,的确导致鱼虾这类水产品,在燕华的价格十分低廉,但利用水渠,在稻田养鱼虾,也有很多好处,首先,鱼虾以农田中的各种腐败物、微生物为食,养殖过程中,没有什么成本,同时,鱼虾的排泄物,可以肥沃农田。
其次,这些鱼虾,百姓既可以自食,售卖价格低也没关系,百姓可以用鱼虾,添加各种嫩草,用来养鸡、养鸭、养猪,鱼虾就是饲料,而这些低成本的饲料,却能转化为,鸡鸭猪这些,市场更广阔,价值更高的家禽家畜。”
“不但可以满足燕华治下百姓,自身对肉食品的需求,丰富百姓餐桌,同时,还可以做成各种腌制罐头,用来贸易,在燕华之外,周边所有邦国,对于低廉肉制品的需求,其实是十分庞大的…”
朱标看着周潮,意气风发侃侃而谈。
内心十分感慨。
他认为,最有机会和燕华比较的农村。
朝廷似乎一样也落后了。
燕华的肉食腌制品他知道。
北方,被蒙汉示范区统治。
南方,就是燕华肉食品腌制品统治。
这还是燕华刻意不向北方发展的原因。
燕华从中原,购置大量烧制的坛子,这种坛子,做工不需要太精良。
当然,燕华自己也能烧制这种坛子。
可这种利润不高的生意,燕华人口不足劳动力不够,不愿做。
这些坛子被运回燕华后,就被装满了,用动物油脂以及盐巴浇灌的半熟肉制品。
其中,加入了大量的盐巴。
朝廷的百姓,对这种燕华腌制的肉制品十分喜欢。
因为不光肉制品的价格低廉。
还因为,买燕华的肉制品,就等于是买了食盐,做饭的时候,只要挖取少量的油脂和腌制肉,听说,就不需要再另外加盐了。
为了这件事。
那些盐商们,也怨言颇多。
要不是,腌制品的价格,还没有低到与盐价差不多,百姓无法用腌制品,取代食盐。
恐怕,盐商就不是怨言颇多了!
不过,老四燕华的盐价,是真的低廉!
锦衣卫汇报,燕华用海水晒盐。盐对于中原,是朝廷控制下,国库财政的主要支柱之一。
而在燕华,盐是燕华政权监督下,民间商人,充分竞争的一般普通消费品。
据说,燕华的盐,已经完全抢占了占城、阿瓦王朝、南朝、三佛齐、次大陆的市场。
若是燕华的盐,投入中原,恐怕,朝廷的盐政也会崩塌。
朱标看向朱棣。
朱棣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父皇、大哥,咱们去村里看看吧。”
朱元璋点头。
朱标行走在,小碎石、沙子铺就得村中路面。
看着两旁的沼气路灯,若有所思。
朱棣注意到后,给众人解释道:“这种三合土上面铺沙子、碎石路,以及沼气照明系统,这是我们针对农村,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主要是,工厂的水泥烧制产量太大,销售市场暂时饱和,眼下财政也比较宽裕,所以就搞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在农村,建设沼气池,以及照明系统…”
“等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有能力,启动第三个五年计划,我们就会最后一步,把路,彻底修成水泥硬化道路。”
朱标眉头紧拧,“你们的财政这么宽裕?这么大的投入,能收回成本?”
说话功夫。
已经来到了村沼气池布置区域。
朱棣走到密封的沼气池水泥盖上,指着介绍:“按照我们的估算,在五年内,就会逐步回本,就像这沼气池,农村照明,产生不了太大的夜间经济,充其量只能保证,让村办工厂,在夜间也能生产一小段时间罢了,但沼气池产生的肥料却有很高的价值,肥料对粮食的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以前,农村只能向燕京的沼气工厂购买肥料。
但随着,第二个五年计划推进。
燕华政权按照村土地占有量,为百姓设计的沼气池,完全有能力,满足一个村,对肥料的需求。
甚至还有富裕,能够出售。
也得益于,乡土村社这个农村经济模式。
要是分散的小农经济。
即便有来自燕华官方的扶持。
也很大概率,没法儿搞这种沼气工程。
“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就算朝廷出钱,给这些百姓,一家一户都建一个沼气池,百姓又有多少精力去闸草、掏沼浆?可咱们建成乡土村社就不同了,一个村,数百人,乃至上千人口,集中起来,有效高效的运用,让沼气这类工程,就有了在农村扎根的基础。”
“我们治下百姓对肥料的需求,能够自行满足后,燕京沼气工厂生产的肥料,就能对周边国家售卖,单单这一项,每年能创造的额外利润,就高达三十万两。”
“再加上,我们粮食的增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