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朱标去燕京道歉(1/4)
马车门关上。
一名海军陆战队战士,猛地抖了抖马缰。
朱允炆、胡惟庸、吕本一行人,站在旁侧,看着马车从面前经过。
透过一尘不染的车窗玻璃。
车厢内。
吕珍身穿白色海军将服,肩扛着三颗金星,寸发满头花白,笔直端坐,连个眼神都没给他们。
朱允炆脸色渐渐漆黑。
燕华的一个臣子,竟然如此猖狂!
“回宫!”
朱允炆黑着脸,压声怒道,甩手转身登上马车。
蓝玉、俞同渊相互对视。
快速安顿好海军舰队的驻扎问题后,匆匆往东宫赶去。
胆大出城观看的百姓。
看着河面上,十六艘铁甲舰,围城一个圆圈,炮口向外,将数十艘蒸汽运输船围在圈内。
相互对视,松了口气,纷纷向城内狂奔而去。
“还好,没打起来!”
“刚才那位拒绝太子传召的将军,是谁?”
“这都不知道?燕王燕华海军部部长吕珍!”
“太牛了,太子传召,直接连圣旨都不接,过金陵而不入!这位部长,这是无视太子啊!”
“接下来会不会打起来?”
“不会!这位吕部长不是说了吗,要去凤阳见陛下,有陛下在,肯定打不起来。”
吕珍不假颜色拒绝朱标传召的消息,在朱允炆一行人,赶回东宫报信时,便插上翅膀,迅速传遍整个金陵城。
东宫。
朱标站在书房门口。
看着一辆辆马车抵达,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朱允炆、胡惟庸、吕本、黄子澄…
很快,就连匆匆追上来的蓝玉、俞同渊等人也相继走下马车。
始终不见俞靖时。
朱标脸上笑容凝滞。
朱允炆脸色难堪,带着胡惟庸、吕本快步来到朱标身边。
朱标看着朱允炆、蓝玉等人,“俞靖呢?”
目光看向俞同渊。
燕华海军会摆脸色,在他的预料中。
可俞靖,身为俞同渊的儿子,难道连俞同渊这个做父亲的面子,都要驳斥?
“父亲…”朱允炆抱拳,愤怒道:“统帅燕华海军回来的不是俞靖,是燕华海军部部长吕珍,孩儿把父亲的传召懿旨交给吕珍,吕珍不但没有接旨,更是过金陵而不入,直接去凤阳,拜见皇祖父了…”
朱标的脸渐渐变黑。
隐于宽大衣袖中的手,缓缓握紧。
无视他的传召。
过金陵而不入!
燕华海军部长吕珍,用这种方式,向天下人展现,燕华全体,对他这个太子的无视!
朱标猛地甩袖,在众人注视下,黑着脸离开。
留下一群人面面相觑。
数日后。
凤阳陪都。
数十骑身穿白色海军军服的陆战队将士,骑马,拱卫着一辆马车缓缓入城。
凤阳城内百姓,好奇打量着。
“这是谁的兵,好威风啊!”
“俺从未见过这么威风凛凛的兵。”
“怎么军服奇奇怪怪的?”
“俺们东家说,这是燕王的兵,据说,是燕王麾下,海军中,啥子陆战队。”
凤阳的百姓,从未见过燕华军人,当燕华军人,第一次出现在凤阳。
新时代军人的气质、穿着,顿时引起凤阳百姓纷纷侧目。
车厢内。
随同吕珍来凤阳的叶开,从小出生在海外,好奇撩起帘子,打量着沿街百姓、以及建筑。
“大伯,凤阳百姓精神面貌看起来不差啊,刚才入城时,我远远的还看到了几个高高的烟囱冒烟,像是工业区…”
吕珍笑笑,解释:“自从陛下让太子监国,自己回凤阳后,太孙、太孙妃也跟着来了凤阳,太孙小夫妻,在陛下的支持下,在凤阳办起了雇工身股制工厂,并且劝说凤阳的商人搞雇工身股制,还引进福建商贾…”
“根据王爷之前对我们讲述,这些年,在太孙、太孙妃的努力下,这凤阳雇工身股制商业,已经达到了五成!”
“看到街面两侧的路灯了吗?也是太孙、太孙妃搞出来的。”
“你们这些,出生在海外的年轻人,对咱们中原了解的太少了,本来,在王爷的设想中,如果大明和燕华,真正能友好和睦相处,会鼓励你们这些年轻人,回中原,走一遭寻根之旅,永远牢记,咱们燕华人的根来自哪里。”
“可惜…”
叶开听着吕珍叹息,无奈放下帘子。
可惜,太子根本不想和燕华友好和睦相处。
越让步,太子越是步步紧逼。
“来,帮我把肩章取下来。”
叶开不由诧异,好奇询问:“大伯,为什么要取肩章?”
“快点!”吕珍瞪视一眼,催促:“问那么多干嘛。”
叶开撇了撇嘴,帮吕珍小心翼翼取下肩章。
吕珍接过肩章,轻轻抚摸着,全金色肩章上的三颗金星,感慨道:“当初败给朱皇帝后,我和你父亲,我们这些结义兄弟,一来,不服气,二来,担心被陛下秋后算账,所以携家带口流亡海外,做起了海盗,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回来,还是以一国之海军部长的身份回来拜见陛下…”
叶开看着吕珍眼中流露出缅怀之色。
忽然,仿佛从吕珍眼中,看到了曾经,元末时期,大伯他们争雄天下的峥嵘一幕。
许久。
吕珍回神,笑着摇头:“说起来可笑,
一名海军陆战队战士,猛地抖了抖马缰。
朱允炆、胡惟庸、吕本一行人,站在旁侧,看着马车从面前经过。
透过一尘不染的车窗玻璃。
车厢内。
吕珍身穿白色海军将服,肩扛着三颗金星,寸发满头花白,笔直端坐,连个眼神都没给他们。
朱允炆脸色渐渐漆黑。
燕华的一个臣子,竟然如此猖狂!
“回宫!”
朱允炆黑着脸,压声怒道,甩手转身登上马车。
蓝玉、俞同渊相互对视。
快速安顿好海军舰队的驻扎问题后,匆匆往东宫赶去。
胆大出城观看的百姓。
看着河面上,十六艘铁甲舰,围城一个圆圈,炮口向外,将数十艘蒸汽运输船围在圈内。
相互对视,松了口气,纷纷向城内狂奔而去。
“还好,没打起来!”
“刚才那位拒绝太子传召的将军,是谁?”
“这都不知道?燕王燕华海军部部长吕珍!”
“太牛了,太子传召,直接连圣旨都不接,过金陵而不入!这位部长,这是无视太子啊!”
“接下来会不会打起来?”
“不会!这位吕部长不是说了吗,要去凤阳见陛下,有陛下在,肯定打不起来。”
吕珍不假颜色拒绝朱标传召的消息,在朱允炆一行人,赶回东宫报信时,便插上翅膀,迅速传遍整个金陵城。
东宫。
朱标站在书房门口。
看着一辆辆马车抵达,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
朱允炆、胡惟庸、吕本、黄子澄…
很快,就连匆匆追上来的蓝玉、俞同渊等人也相继走下马车。
始终不见俞靖时。
朱标脸上笑容凝滞。
朱允炆脸色难堪,带着胡惟庸、吕本快步来到朱标身边。
朱标看着朱允炆、蓝玉等人,“俞靖呢?”
目光看向俞同渊。
燕华海军会摆脸色,在他的预料中。
可俞靖,身为俞同渊的儿子,难道连俞同渊这个做父亲的面子,都要驳斥?
“父亲…”朱允炆抱拳,愤怒道:“统帅燕华海军回来的不是俞靖,是燕华海军部部长吕珍,孩儿把父亲的传召懿旨交给吕珍,吕珍不但没有接旨,更是过金陵而不入,直接去凤阳,拜见皇祖父了…”
朱标的脸渐渐变黑。
隐于宽大衣袖中的手,缓缓握紧。
无视他的传召。
过金陵而不入!
燕华海军部长吕珍,用这种方式,向天下人展现,燕华全体,对他这个太子的无视!
朱标猛地甩袖,在众人注视下,黑着脸离开。
留下一群人面面相觑。
数日后。
凤阳陪都。
数十骑身穿白色海军军服的陆战队将士,骑马,拱卫着一辆马车缓缓入城。
凤阳城内百姓,好奇打量着。
“这是谁的兵,好威风啊!”
“俺从未见过这么威风凛凛的兵。”
“怎么军服奇奇怪怪的?”
“俺们东家说,这是燕王的兵,据说,是燕王麾下,海军中,啥子陆战队。”
凤阳的百姓,从未见过燕华军人,当燕华军人,第一次出现在凤阳。
新时代军人的气质、穿着,顿时引起凤阳百姓纷纷侧目。
车厢内。
随同吕珍来凤阳的叶开,从小出生在海外,好奇撩起帘子,打量着沿街百姓、以及建筑。
“大伯,凤阳百姓精神面貌看起来不差啊,刚才入城时,我远远的还看到了几个高高的烟囱冒烟,像是工业区…”
吕珍笑笑,解释:“自从陛下让太子监国,自己回凤阳后,太孙、太孙妃也跟着来了凤阳,太孙小夫妻,在陛下的支持下,在凤阳办起了雇工身股制工厂,并且劝说凤阳的商人搞雇工身股制,还引进福建商贾…”
“根据王爷之前对我们讲述,这些年,在太孙、太孙妃的努力下,这凤阳雇工身股制商业,已经达到了五成!”
“看到街面两侧的路灯了吗?也是太孙、太孙妃搞出来的。”
“你们这些,出生在海外的年轻人,对咱们中原了解的太少了,本来,在王爷的设想中,如果大明和燕华,真正能友好和睦相处,会鼓励你们这些年轻人,回中原,走一遭寻根之旅,永远牢记,咱们燕华人的根来自哪里。”
“可惜…”
叶开听着吕珍叹息,无奈放下帘子。
可惜,太子根本不想和燕华友好和睦相处。
越让步,太子越是步步紧逼。
“来,帮我把肩章取下来。”
叶开不由诧异,好奇询问:“大伯,为什么要取肩章?”
“快点!”吕珍瞪视一眼,催促:“问那么多干嘛。”
叶开撇了撇嘴,帮吕珍小心翼翼取下肩章。
吕珍接过肩章,轻轻抚摸着,全金色肩章上的三颗金星,感慨道:“当初败给朱皇帝后,我和你父亲,我们这些结义兄弟,一来,不服气,二来,担心被陛下秋后算账,所以携家带口流亡海外,做起了海盗,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回来,还是以一国之海军部长的身份回来拜见陛下…”
叶开看着吕珍眼中流露出缅怀之色。
忽然,仿佛从吕珍眼中,看到了曾经,元末时期,大伯他们争雄天下的峥嵘一幕。
许久。
吕珍回神,笑着摇头:“说起来可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