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朱棣、朱标时代序幕开启(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情感,她很清楚。  

朱棣拍了拍徐妙云小手,合上文卷,目光看着车窗外,快速后掠的红树林,“有些不舍,更担心将士们,在我面前流泪,可我同样很清楚,他们的家庭需要他们,燕华的未来发展,需要他们离开军队。”  

很多兄弟,因为当兵,还没有成家。  

眼看着都要超过三十五岁了。  

也就是,这些年,春晓、民丰联合军中郎中,在医药方面取得进步很大。  

不光在中成药。  

就连外科手术,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洪武二十三年。  

春晓还完成了首例难产孕妇,剖腹产手术。  

虽然,难产的孕妇,最后差点没能挺过感染期,差点死亡。  

但婴儿存活,并且,剖腹产后,妇女依旧拥有生育能力,已经证明了燕华外科术的长足进步。  

当然。  

在消炎完全依靠术后创口护理。  

以及汤药辅助。  

没有效力更好,吸收性更好的消炎药品出现前,这种重大手术的死亡率一定很高。  

春晓他们总结过。  

这类型重大手术的存活率,即便他们的手术完成度完美。  

因为感染问题无法解决。  

病患术后存活率也只有五成。  

即便如此。  

燕华的医药学进步也很大。  

再加上,物质条件的丰富。  

其实,燕华治下的人口寿命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  

军中兄弟们,更是拥有强壮的体魄。  

即便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年满三十五岁,可结婚生子依旧不晚。  

但不能再推迟了。  

朱棣收回思绪,继续说道:“接下来几年,我准备把募兵征兵年龄放低到二十岁,两到三年的兵役期,即便二十岁入伍时,还没有成家生子,接受军营大熔炉的教育,最迟二十三岁退役,还有充足的时间,结婚生子。”  

徐妙云默默倾听。  

她知道,四郎要从军队切入,把军队变成,彻底改造民间思想的大熔炉。  

夫妻二人,一个说,一个倾听。  

马车很快来到陆军大营的红砖墙大门外。  

值守的将士,看到朱棣的马车,远远搬开鹿角,立正,举手敬礼,行注目礼,目视朱棣一行人的马车,进入陆军大营。  

海陆军,黑白两色,两个方阵,数万人早已经在搭建好的点将台前,整齐如一列阵而立。  

胡惟庸、吕本、蓝玉、陈寿、日野业子等人,提前抵达,站在旁边默默看着海陆两军将士。  

有人欣赏,有人忌惮,有人默默咬牙…  

朱棣、徐妙云为首,从王宫赶来的众人,下马车时,蓝玉等人围上去。  

简单寒暄几句。  

在数万双眼睛注视下。  

朱棣一步步走上点将台。  

谭渊、俞靖为首将领跟随在身后,登上点将台后,列阵站在朱棣身后。  

朱棣目光环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其实,别看数万人。  

绝大多数人,他都能叫出名字!  

军中的每一个兄弟,他几乎都曾与他们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参与训练。  

燕华第一代海陆军,可以说是他亲手缔造的。  

现在,为了燕华的未来,也为了他们的家庭,他要亲手把他们送出,熟悉的军营。  

送上另一个战场。  

朱棣目光环视一圈后,双腿猛地并立,举手,郑重向台下将士敬礼。  

缓缓转身,向每一个方向的将士敬礼。  

谭渊、俞靖等军中将领,纷纷跟随朱棣,向将士们敬礼。  

许久后。  

朱棣才放下手,来到架设在点将台边缘,用来扩音的铁皮喇叭前,深吸一口气,“将士们、兄弟们!”  

带着一丝丝不舍,雄壮的声音,通过铁皮喇叭,瞬间在整个陆军大营校场内回响。  

“我带着兄弟们,开创了燕华现在的繁荣富强,可今天,我却要亲自将三分之二的兄弟,送出军营,我知道兄弟们舍不得军营,我也舍不得伱们离开,但你们已经为燕华征战了将近十年!”  

“你们中,有人还没有成婚!”  

“你们中,很多人的父母、妻儿已经在家中,等待了你们很多年。”  

“你们在咱们军中大熔炉,有人学到了更先进的农业技术,有人掌握了锻造等一系列工业技术。”  

“我们燕华的农村,需要你们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回去,造福父老乡亲,让我们遍地开花的乡土村社,向更高级发展。”  

“我们的工业区、村办工厂,需要你们掌握的技术…”  

“而你们在军中,更学会了,习惯了,没有尊贵卑贱,人人人格平等的新思想。”  

“别看我们燕华治下,一切都欣欣向荣,但尊贵卑贱的陈腐之气,并没有远离我们,我们的百姓,并没有把这些陈腐之气抛弃掉,你们虽然离开了军队,但你们将要赶赴,另一个战场!”  

“你们离开军营,将去当蒙学先生、乡土村社领头人、工厂工人,你们将奔赴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我希望兄弟们,把军中学到的新思想,传递给你们的学生、乡亲父老、工友…”  

“这场战役的重要性,光荣性,远超我们过去开疆辟土!”  

“因为,只有我们在这场战役中,彻底铲除尊贵卑贱的愚昧风气,我们燕藩现有的一切美好,才能持久的传承保持下去,陈腐之气只是暂时蛰伏,如果我们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莫为沽名学霸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