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朱元璋咱睡不着啊(4/5)
成如此盛世。
他们很多人,如果身处大明,还能做出如此成就吗?
恐怕不能!
大明的陈腐之风,会把他们染黑。
也会制约他们实干。
朱元璋收敛思绪,亲自伸手,一一扶起叶茂、蒋进忠、谭渊、夏时敏,“免了,不必拘礼。”
等众人起身,看着叶茂,点点头:“变了!”
叶茂知道朱元璋表达什么,感激作揖:“陛下给我一个机会,王爷再造我,我…我…”
叶茂说着哽咽。
当初,如果不是陛下给他一个机会,跟随王爷出海。
且王爷收留接受他。
就不会有现在的叶茂!
朱元璋笑着拍了拍叶茂的手,“你父亲好嘛?”
当初,他肯留下叶茂,除了老四当时建设福建,需要叶茂。
还有就是叶父,给叶茂写信,大赞老四的乡土村社,叮嘱叶茂好好配合老四,造福百姓那番言论。
叶父是农民出身,父凭子贵,却没忘本,依旧保持着,过往做农民那份质朴。
叶茂眼睛微红,笑道:“陛下,家父去岁寿终,临终前,拉着我,说他见证了一个对农民而言,真正的盛世,家父是喜丧。”
朱元璋笑着点头。
叶茂向朱棣汇报道:“王爷,马车已经准备好了,陛下和皇室众人跟随王爷回王宫,大明朝廷的官员,臣已经在礼宾馆安排好了一切,迁民暂时居住的营地,也建好了,大明来访官员、迁民,臣等会安排好,陛下、娘娘一行人舟车劳动,王爷先带陛下和娘娘回宫吧。”
朱棣很满意这个安排,“就按你们安排的。”
一行人,乘坐上一辆辆新式马车。
驶出码头。
胡惟庸、吕本坐在一辆马车内,透过玻璃车窗,看着欢迎仪式结束,结伴折返的百姓。
都晚上八九点了。
这些燕京百姓,竟然没有回家。
而是带着妻儿,来到一个个,欢迎仪式结束,匆匆忙忙开张的小摊坐下。
喝着酒,吃着一些,他们没见过的食物。
当车队经过时,还冲他们笑着,摇晃着手中,大明的小旗子。
水泥硬化,宽阔的大道两侧,每隔十几米,就立着一根铁制沼气灯灯柱。
一排排,或是一层多间,或是两三层的水泥砖瓦房子。
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光怪陆离。
直到马车停下,外面传来叶茂的声音,胡惟庸、吕本才回神,“各位大人,请下车。”
叶茂亲自带队,下了马车,就大声招呼。
胡惟庸下车后,在几个同僚协助下。
将吕本抬到轮椅上。
众人站在一栋一字排开的四层砖瓦建筑前,抬头看着。
叶茂瞧着大明官员,满脸惊讶好奇的神色,不由笑了,抱拳道:“诸位大人,礼宾馆到了,这是我们燕藩,专门招待各国来访官员的地方,相当于咱们大明的会同馆。”
其实,为了盈利,平时还承接海商下榻。
不过,这段时间,是不会接待商人了。
“诸位大人,请!”
胡惟庸、吕本入内后,就被分配了一个年轻‘店小二’。
在店小二带领下,来到一间房门口。
‘店小二’礼貌笑着,做一请的手势,“两位大人,应两位大人要求,这间房间,可以同时居住两个人。”
话中,店小二率先推开门走了进去。
胡惟庸、吕本微微皱眉,同时不喜暗道,没规矩!
什么时候,卑微的店小二,能走在他们前面登堂入室?
还不弯腰,直着腰行走。
胡惟庸推着吕本入内。
就见店小二来到玻璃窗前,指着玻璃灯罩,介绍道:“两位大人,这是沼气灯,熄灯只要拧这个阀门就好了,晚上睡觉时,关紧阀门后,记得要把这根可活动、折叠的灯杆,推到窗户外面,因为沼气灯时间久了,有可能发生阀门漏气,密闭环境中,吸多了没有燃烧的沼气,会有生命之危。”
等店小二走后。
吕本、胡惟庸站在室内盥洗室内。
看着陶瓷洗漱台上,哗啦啦流水的水龙头。
吕本伸手,反复关合水阀。
水流时断时续。
某刻,吕本抬头,看着宽大玻璃镜中的自己和胡惟庸,“胡相,你说,咱们明天开始参观,还能看到些什么,令人震惊的东西?朱四郎,到底是怎么搞出这些东西的!?”
胡惟庸盯着流入盥洗台内的清澈水流,许久后,才说道:“不知道,不过,吕大人,我坚信,这一切将来都是咱们的!”
吕本唇角顿时露出笑容,“对!都是咱们的!”
王宫内。
朱元璋站在门口,看着朱棣、徐妙云带着祈婳、金豆子走后。
再也不装了。
快步来到窗口。
拧紧阀门,沼气灯玻璃罩内的火苗熄灭。
拧开阀门。
拉一拉绳子。
打火石碰撞,火苗噗的燃烧起来。
反复十几次后,又按照朱棣教的,推动灯头,将可活动的灯杆推到窗户外面。
马秀英看着,笑骂:“你还睡不睡了!”
朱元璋笑着转身,看着被这种十几盏沼气灯照亮的房间,感慨道:“老四说,这种灯现在制作麻烦,只有王宫和礼宾馆使用,可这也很了不起了,你看看街面上,每隔十几步就有的沼气灯,也不知,明天白天,会看到什么令人震惊的事
他们很多人,如果身处大明,还能做出如此成就吗?
恐怕不能!
大明的陈腐之风,会把他们染黑。
也会制约他们实干。
朱元璋收敛思绪,亲自伸手,一一扶起叶茂、蒋进忠、谭渊、夏时敏,“免了,不必拘礼。”
等众人起身,看着叶茂,点点头:“变了!”
叶茂知道朱元璋表达什么,感激作揖:“陛下给我一个机会,王爷再造我,我…我…”
叶茂说着哽咽。
当初,如果不是陛下给他一个机会,跟随王爷出海。
且王爷收留接受他。
就不会有现在的叶茂!
朱元璋笑着拍了拍叶茂的手,“你父亲好嘛?”
当初,他肯留下叶茂,除了老四当时建设福建,需要叶茂。
还有就是叶父,给叶茂写信,大赞老四的乡土村社,叮嘱叶茂好好配合老四,造福百姓那番言论。
叶父是农民出身,父凭子贵,却没忘本,依旧保持着,过往做农民那份质朴。
叶茂眼睛微红,笑道:“陛下,家父去岁寿终,临终前,拉着我,说他见证了一个对农民而言,真正的盛世,家父是喜丧。”
朱元璋笑着点头。
叶茂向朱棣汇报道:“王爷,马车已经准备好了,陛下和皇室众人跟随王爷回王宫,大明朝廷的官员,臣已经在礼宾馆安排好了一切,迁民暂时居住的营地,也建好了,大明来访官员、迁民,臣等会安排好,陛下、娘娘一行人舟车劳动,王爷先带陛下和娘娘回宫吧。”
朱棣很满意这个安排,“就按你们安排的。”
一行人,乘坐上一辆辆新式马车。
驶出码头。
胡惟庸、吕本坐在一辆马车内,透过玻璃车窗,看着欢迎仪式结束,结伴折返的百姓。
都晚上八九点了。
这些燕京百姓,竟然没有回家。
而是带着妻儿,来到一个个,欢迎仪式结束,匆匆忙忙开张的小摊坐下。
喝着酒,吃着一些,他们没见过的食物。
当车队经过时,还冲他们笑着,摇晃着手中,大明的小旗子。
水泥硬化,宽阔的大道两侧,每隔十几米,就立着一根铁制沼气灯灯柱。
一排排,或是一层多间,或是两三层的水泥砖瓦房子。
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光怪陆离。
直到马车停下,外面传来叶茂的声音,胡惟庸、吕本才回神,“各位大人,请下车。”
叶茂亲自带队,下了马车,就大声招呼。
胡惟庸下车后,在几个同僚协助下。
将吕本抬到轮椅上。
众人站在一栋一字排开的四层砖瓦建筑前,抬头看着。
叶茂瞧着大明官员,满脸惊讶好奇的神色,不由笑了,抱拳道:“诸位大人,礼宾馆到了,这是我们燕藩,专门招待各国来访官员的地方,相当于咱们大明的会同馆。”
其实,为了盈利,平时还承接海商下榻。
不过,这段时间,是不会接待商人了。
“诸位大人,请!”
胡惟庸、吕本入内后,就被分配了一个年轻‘店小二’。
在店小二带领下,来到一间房门口。
‘店小二’礼貌笑着,做一请的手势,“两位大人,应两位大人要求,这间房间,可以同时居住两个人。”
话中,店小二率先推开门走了进去。
胡惟庸、吕本微微皱眉,同时不喜暗道,没规矩!
什么时候,卑微的店小二,能走在他们前面登堂入室?
还不弯腰,直着腰行走。
胡惟庸推着吕本入内。
就见店小二来到玻璃窗前,指着玻璃灯罩,介绍道:“两位大人,这是沼气灯,熄灯只要拧这个阀门就好了,晚上睡觉时,关紧阀门后,记得要把这根可活动、折叠的灯杆,推到窗户外面,因为沼气灯时间久了,有可能发生阀门漏气,密闭环境中,吸多了没有燃烧的沼气,会有生命之危。”
等店小二走后。
吕本、胡惟庸站在室内盥洗室内。
看着陶瓷洗漱台上,哗啦啦流水的水龙头。
吕本伸手,反复关合水阀。
水流时断时续。
某刻,吕本抬头,看着宽大玻璃镜中的自己和胡惟庸,“胡相,你说,咱们明天开始参观,还能看到些什么,令人震惊的东西?朱四郎,到底是怎么搞出这些东西的!?”
胡惟庸盯着流入盥洗台内的清澈水流,许久后,才说道:“不知道,不过,吕大人,我坚信,这一切将来都是咱们的!”
吕本唇角顿时露出笑容,“对!都是咱们的!”
王宫内。
朱元璋站在门口,看着朱棣、徐妙云带着祈婳、金豆子走后。
再也不装了。
快步来到窗口。
拧紧阀门,沼气灯玻璃罩内的火苗熄灭。
拧开阀门。
拉一拉绳子。
打火石碰撞,火苗噗的燃烧起来。
反复十几次后,又按照朱棣教的,推动灯头,将可活动的灯杆推到窗户外面。
马秀英看着,笑骂:“你还睡不睡了!”
朱元璋笑着转身,看着被这种十几盏沼气灯照亮的房间,感慨道:“老四说,这种灯现在制作麻烦,只有王宫和礼宾馆使用,可这也很了不起了,你看看街面上,每隔十几步就有的沼气灯,也不知,明天白天,会看到什么令人震惊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