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争气机给燕王争气(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吕本瞧着实验船,向后方驶来,眯眼看着,低语:“胡相,速度很快啊!”  

胡惟庸点点头,心情格外沉重。  

还没去燕京。  

甚至还没到鸡笼屿。  

朱四郎的当头棒喝就来了。  

故意安排好的嘛?  

胡惟庸的视线跟随试验船移动,看着倭国诸侯一方,幕府日野业子,高丽观摩团王禑、李穑受邀下到试验船。  

微微捏紧拳头。  

他也迫不及待,想看看这艘船,到底有什么奇妙之处。  

日野业子、王禑等人下船后,就忙往朱棣、朱元璋的方向走去。  

朱棣指着,用铁丝,临时固定在试验船护栏上的汽笛,询问:“汽笛是谁发明的,你们怎么想到用蒸汽吹响喇叭这个创新点子?”  

“汽笛,王爷对这个号子的称呼,太形象了!”王师傅惊讶评价,然后介绍道:“陛下、王爷,这是咱们造船厂,一名普通船工提出来的想法,他认为吹号子是用呼出来的气,产生的力量,触类旁通,推测蒸汽的力量,也可以…”  

朱棣默默握拳。  

心中十分激动。  

点头道:“很好,这恰恰证明了,咱们工厂订立的创新奖励制度是有效的…”  

燕藩政权的官办工厂,关于创新,有一整套奖励制度。  

任何人都能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  

只要被负责研究的工程师采纳。  

或者自行研究出来,被采纳,都能得到奖励。  

事实证明,这一套奖励制度,至少在这个工匠经验主导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是极为有用的。  

其实,他觉,就是搁在他曾今那个时代,应该也有用处。  

只是,很多企业,并不会设置这样一套奖励制度。  

而他很幸运。  

燕藩治下,非官办的工厂,也效仿官办工厂,设立了各自的奖励制度。  

有直接给钱的。  

有给身股的。  

还有奖励包工人孩子一直免费读书的。  

总之,林林总总,都有这类创新奖励制度。  

朱棣收敛思绪,笑道:“我父皇他们,想看看动力舱,杨师傅,王师傅,你们两个一个是蒸汽机工程师,一个是造船工程师,就你们陪我们去动力舱,给大伙儿讲解吧。”  

杨六六有些紧张看了看朱元璋,拘谨提醒:“王爷,动力舱的环境很差,陛下和诸位王爷都是金贵…”  

朱棣摆了摆手,笑道:“无碍,我爹什么苦没吃过。”  

话中,朱棣转身,笑道:“父皇,是吧?”  

朱樉等人全都摇头羡慕笑了。  

他们家,也就老四敢这么和老头子说话。  

朱元璋含笑瞪了眼,“走吧,你们王爷说的没错,咱以前就是个泥腿子,还差点饿死。”  

日野业子、王禑等人跟在后面,看着朱棣、朱元璋这般交流,不由诧异。  

王禑向李穑微微侧头,低语:“皇帝陛下对燕王真的很特殊啊!”  

此番来大明。  

他还和皇帝、太子一起用御膳。  

而且他闺女还是太子的妃嫔之一。  

所以对皇帝和太子的父子关系很了解。  

但饶是皇帝多么在意、重视、扶持太子这位嫡长子。  

他也不曾见,不曾听,皇帝和太子,如皇帝与燕王这般。  

这种特殊,不光眼睛能看到,情绪也能感知到!  

怪不得闺女私下对他言,如今的燕王,在皇帝心中,有着超过太子,十分特殊的地位。  

马茹跟在马婧身边,看着朱棣背影,凑到马婧耳边,用只两人听到的声音低语:“姐,陛下对燕王好的,是不是有些过分了,陛下可是皇帝,燕王和陛下开这种玩笑,陛下非但没有一丝生气,竟然似乎还十分享受?”  

谁不知道,皇帝最忌讳别人提及,其过去是个泥腿子。  

可燕王一个当儿子的,竟然主动提及。  

陛下竟不生气?!  

朱棣、朱元璋跟随杨王二人刚走入动力舱。  

本来就炎热的天气,扑面灼烧的热浪,更是顿时袭来。  

空气中,夹杂着汗味、煤灰味、烟味…  

恰如杨六六所说,环境十分恶劣。  

目视所及。  

朱棣眼睛一亮一个转动机括,连接的连杆映入眼帘。  

四根连杆都连接着一个长方形铸铁箱子,箱子另一侧,都连接着一根管子。  

此刻,其中一个转动机括,正在连杆往复运动带动下,快速转动。  

十几个船工,迅速往炉子里添加煤炭。  

朱棣、朱元璋带着众人,靠近锅炉时。  

杨六六介绍道:“王爷,这是四轴四桨的试验船,我们用四根管子,制造了四个往复式机括,一号蒸汽管对应一号转动机括,负责前进,如果向左转,就开启二号阀门,关掉一号阀门,让蒸汽驱动二号转动机括,阀门技术,用到了咱们燕京自来水使用的那种球形阀门技术…”  

这章时间不够了,没写完昨天写好的细纲,本来应该写到进入燕京湾的,抱歉。  

最后再厚着脸皮,求一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