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从此世间再无倭国(5/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向下,没有机会兼并土地。”  

“向上,贵族垄断了权力,而他们只能为贵族服务。”  

“但这个接受过知识的群体,恰恰是高丽受教育群体中最为广泛的,这群人在夹缝中生存,比麻木的高丽百姓,看到的更多,但受限于身份,他们真正出人头地的机会十分微小,几乎没有。”  

朱棣一边认真倾听,一边默默点头。  

这种情况,有点向高丽后世的受教育阶层。  

之所以古高丽,和现代高丽,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说到底,还是高丽的资源太少。  

只能满足一小撮人,享受荣华富贵。  

从贵族阶层漏下的东西,相较于中原王朝太少太少。  

这就造成,中间层很艰难。  

不但要承受身体的折磨,还要承受来自精神的摧残。  

中间层不麻木,能清醒看到某些美好东西,可一辈子也得不到!  

这种痛苦,比那些麻木的百姓,更沉重。  

“现在,咱们燕藩给这个群体指明了一条道路,其中,革新派走的最远,他们主张全面效仿咱们燕藩,并且提出了两种斗争路线,有人坚持,说服高丽王族,发起一场自上而下的改良。”  

“但也有少部分激进者,认为应该团结底层百姓,驱使底层百姓做炮灰,打倒贵族,这样,将来这块肥肉,他们才能分到更多,这部分人最激进,极有可能,发起一场暴力革命。”  

朱棣笑笑,摇头冷笑,“那么,根据你们军情司的研判,这群最为激进的人,发起一场暴力革命,成功后,会按照咱们燕藩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去改造高丽吗?”  

毛骧略微沉吟,摇头,“不敢确定,不过,这群人不是理想主义者,是一群功利之辈,他们发起暴力革命的目的,是打倒旧有贵族,在重新洗牌中,给自己分一块最丰厚的。”  

朱棣点头,扭头看向雄英、雍鸣,教导道:“我可以断定,高丽的暴力革命即便最终成功,他们也不会效仿燕藩改造高丽,心术不正,出发点不正的一群人,别指望他们能种下善果。”  

“可以预判,在暴力战争推翻旧有的一切后,为首的这些人,一定会窃取胜利果实。”  

“不过,高丽能否成功,与咱们无关,只要高丽革新,亦或是爆发一场暴力革命,大明作为高丽的宗主国,必然会受到极大触动,大明内部的保守派,会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变得草木皆兵。”  

“而大明内部,一些徘徊在迷雾朦胧中的有识之士,会瞬间清醒,意识到,随着燕藩这个政权的出现,周边不可避免,要受到一场来自文化、思想、政治理念的猛烈冲击,唯有主动适应,积极推动变革,才能救国救民!在高丽的混乱变革中,大明境内,会诞生一批,更为意志坚定的革新派!”  

朱棣拍着雄英肩膀,“这也是四叔能为你做的,为数不多的事情,记住,一旦掌握权力,牢牢控制住兵权!”  

“无论是保守派,还是向暴力革命滑落的革新派,只要他们露出苗头,只要你牢牢掌握兵权,随时可以按照你的意志,将阻碍,无法跟上你步伐的人或者势力铲除!”  

“四叔的确可以派兵助力你,但这绝对是最后不得不为的最后选择…”  

“嗯,四叔,我知道。”  

雄英带着一丝鼻音,轻嗯一声。  

他明白。  

一旦四叔燕藩政权派兵帮助他革新,他的正义性就会受到挑战。  

哪怕他进行的是一场造福百姓的革新!  

因为四叔燕藩政权与大明是两个政权。  

四叔的军队插手。  

也就意味着,他让另一个政权插手。  

国别之分,会让很多受过教育的人,内心产生抵触。  

至于百姓,不会!  

朱棣笑着揉了揉雄英脑袋。  

转向毛骧,“你让军情司试着和高丽各个革新派接洽一下,告诉他们,我们燕藩无法插手高丽内政,也不会插手,但本着同情革新派,以及同情高丽饱受苦难百姓的出发点,咱们燕藩中枢国子监,外邦学院,愿意接收一批,优秀的寒门读书人,同时,也愿意接受高丽迁民。”  

“迁民之事,我也会与高丽国君王禑进行商量探讨。”  

高丽迁民之事,他之前就想这么干。  

不过,直到这次来了后,才下定决心。  

首先,通过他观察,高丽或许是整个中华文化圈中。  

被中原文化同化最深的一个。  

高丽精英层,各个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原汉话。  

学习的书籍,也全都是中原的四书五经。  

各种民风风俗,也广泛吸纳,乃至全盘照搬中原。  

百姓的习俗习惯,是受精英影响的。  

尤其是古代这种时代。  

瞧瞧高丽的姓氏。  

几乎也都是出自中原的百家姓。  

只要高丽百姓迁徙去,给他们一个做炎黄子孙的机会,这些底层如牛马的百姓,一定会挤破脑袋,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  

再加上乡土村社粗浅的普及教育的隐晦同化。  

下一高丽人,还会承认自己是高丽人?  

他需要人口!  

大量的人口!  

吕宋和澳洲之间,还有广袤的土地。  

这些土地上,很多地方都是一些土邦,人口也只有数万人。  

这些年,他虽然没有用军事手段去扩充疆域,但经济手段、文化手段一直在持续。  

派出种田高手,传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