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燕藩海陆军万岁震动高丽(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吸气,压下心中厌恶,吕本微微仰头,低语询问:“胡相,这些丘八唱词中说的梦,应该是朱四郎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吧?”  

胡惟庸收回视线,低头,冷笑刻薄道:“不错,应该就是两个理念、两个主张,但吕大人不要忘记,如果咱们大明,一直不搞朱四郎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这群丘八,会不会把火枪火炮对准大明?”  

“最终,都会推翻咱们大明,把朱四郎扶上皇位!”  

他现在才发现。  

忠君其实不可怕。  

忠于理念才可怕!  

燕藩这支军队,未来恐怕会像此番入倭一样,不断推倒一个个政权,推行他们所谓的狗屁之梦。  

忠君的军队,若是没有军饷、犒赏、封侯拜相的利益驱使,其实并没有多少打仗的意愿。  

可燕藩这支忠于理想的军队,确有着一股,强烈渴望改变世界的作战冲动!  

而且,他们内心中,还认为自己的战争是正义的!高尚的!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支军队!  

胡惟庸刹那间,遍体生寒。  

“一旦燕藩这场献土献民之战打赢后,燕藩的文明、文化必将传遍周边邦国,恐怕会有很多类似在咱们大明学习的番邦读书人,会慕名前往燕藩求学…”  

吕本听到这里时,脸色变了又变。  

他听懂了。  

番邦读书人去燕藩求学,必然会学习朱四郎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  

回到本国之后,一定会搞革新。  

如果改良不能成功。  

极有可能发展成,倭国大野五郎叛乱集团,推翻旧有政权的暴力战争。  

甚至,将来还会发生,番邦主动献土献民,并入燕藩的事情。  

这又必将对大明,产生深远影响。  

吕本浑身发寒,咬牙低语:“胡相,派去倭国的人,出发了吗?”  

胡惟庸默不作声点点头。  

朱棣并不知道,一首歌,吓得许多大明精英魂不守舍。  

舰队从松江口入海,一路沿着海岸线北上。  

于此同时。  

高丽。  

汉城高丽新都王宫内。  

高丽王王禑正在为朱棣借道高丽发愁。  

新建,更加华丽的王宫花园内。  

王禑走在前面,门下侍中(宰相)李穑微微躬身,亦步亦趋跟在后面。  

君王沉默不语,李穑也不敢发话。  

某刻,王禑行至一处凉亭,看着凉亭下面,水中欢快游动的锦鲤,指着锦鲤叹了口气,“孤就像着池中被人圈养的锦鲤,可孤无法像这些畜生一般,没有烦恼忧愁。”  

“原以为,元朝灭亡,咱们向大明称臣纳贡,捧着大明,就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可现在,本朝的一半军队掌握在李家手中,李成桂又是大明的臣子,大明通过李家,随时都能颠覆咱们高丽。”  

李穑小声道:“国主,这些年,大明并未插手咱们得内政,姑且忍一忍,等太子登基,美人翁主作为太子殿下最宠幸的后宫妃子,或许,由美人翁主提一提,能解除李家在高丽国内的兵权,最好,把李家迁徙往大明…”  

王禑瞥了眼李穑,苦笑道:“卿不用安慰孤了,明太子朱标不是一个昏聩之主,不会因为宠幸一个妃子,就不顾大明的利益,据说,这位明太子,为了自身利益,就连对他极好的亲兄弟,就是不久将来,抵达咱们高丽的燕王朱四郎都容不下。”  

“此事,孤索性也看开了,有大明帮孤约束李家,高丽王朝就灭不了。”  

“可孤对咱们内部的情况很担心啊!”  

“这几年,随着燕藩海商越来越频繁来咱们高丽,带来了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好的东西…”  

他从开城,迁都汉城。  

就是因为燕藩的贸易。  

因为贸易。  

汉城如今已经成为高丽最为富有的地方。  

如果不迁都。  

汉城只是地方官府。  

很多海贸产生的财富,都会被地方豪强截留。  

迁都后,汉城繁荣的海贸就在王族的眼皮子下面发生,王权可以更为直接的干涉。  

将更多财富,流向国库以及王族的内帑。  

可燕藩海商,带来财富,各种铁锅、铁制农具、手摇缝纫机。  

让高丽粮食产量增加、成衣制品发展迅速的同时。  

也带来了很多不好的东西。  

“大明直接禁止燕藩那些稀奇古怪的思想,可咱们高丽不敢啊,这些年,咱们派兵搜出了多少,关于宣传燕藩两个理念、两个主张的小册子?”  

李穑默默听着。  

确实不少。  

高丽只有两种人能读书。  

一种就是贵族。  

一种是服务贵族的地方寒门。  

贵族敌视燕藩的理念、主张。  

可人数更多,粗浅读过书的寒门子弟,却十分推崇燕藩的两个理念、两个主张。  

当这些寒门子弟,替贵族和燕藩海商接洽过程中,从海商口中,得知两个理念、两个主张一些内容后。  

就很快被吸引。  

然后拜托海商搞了一些,燕王朱棣,尚且没有完全写完的两个理念论述。  

通过誊抄的方式,编写成小册子,在整个高丽国内,传的到处都是。  

关于搞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的呼声,也渐渐出现,并且越来越强烈。  

然后,就在国主的默许下,地方贵族豪强,开始利用手中权力严查这些小册子。  

国主打的算盘很精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