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献土献民,坐在火药桶上(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睡的才踏实。”  

“当然,我们这群人,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陛下、汤二哥、徐三哥他们没有变成我这样,陛下登基后,说句大不敬的话,虽然变得多疑,冷酷,但陛下一直以身作则,倡导勤俭节约,汤二哥功劳最大,却只封了一个侯爷,却也能甘之如饴,甚至,跑回老家,当个种地的愚公,你泰山,我徐三哥,陛下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自解兵权…”  

“说实话,当初王爷喊出争储夺嫡时,我真动了杀心,我就想着,陛下没了我们这些人,能坐稳这大明江山?你只不过是陛下的一个儿子罢了,陛下的儿子多的很,汉高祖刘邦,为了自己的江山,还把嫡长子扔马车下呢…”  

“差点被王爷杀了后,丢了面子,我也不敢咋咋呼呼了,后来,从你身上,看到什么是政治权术后,浑身冒冷汗,那时我才清楚,政治权术不是比谁的拳头大,这个时候,我开始观察朝中百官,搞清楚了什么是权术。”  

蓝玉说着,忽然不说了。  

朱棣扭头,笑问:“后来呢?若只如此,你梁国公充其量只是一个玩弄权术的权贵罢了,权贵,应该更加敌视我那些主张,就不会成为革新急先锋之一。”  

蓝玉点点头,继续道:“刚开始接受你这套主张的原因,并不是我有多么大公无私,只是因为我是外戚,雄英的娘舅姥爷,我觉得,你这套主张,能让太子、雄英这一脉的统治变得更加稳固,是血缘亲情让我最初做出这种选择。”  

真正让他转变。  

是在示范区时。  

“你可能不知道,其实示范区内,对你这套主张走的更远,张玉不但搞了乡土村社,而且还巧立名目,低调搞了雇工身股制,同时,示范区内,蒙汉杂居,中原文化、蒙古草原游牧文化碰撞,文化方面比咱们中原走的也更远一些,我不但亲眼见证了,昔日那些坐在马背上,凶狠南下打草谷劫掠的蒙古人,变得温顺,慢慢中原化,并且和迁居的中原百姓和睦相处,相互进行文化、经济上的交流,我还亲自参与了蒙汉杂居示范区的建设。”  

亲自参与,亲眼见证,示范区一点点变化。  

让他真正信服认同了朱老四这套主张。  

“所以,我现在这个革新急先锋,绝不是因为血缘亲情,而是真正打心底里认同。”  

“自从亲自参与,亲眼见证了示范区欣欣向荣的变化后,我就再也没有在梦中,梦到以前小时候,那些令人绝望,令人戾气难消的事情了。”  

“我觉得,你朱老四这套,不管是主张,还是你燕藩提倡的新文化,不光能救现在的人,未来的人,还能救我这种,一直活在以前的人。”  

朱棣不由摇头笑道:“太夸大了,我到让你梁国公夸赞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哈哈…  

蓝玉朗声大笑。  

扭头看向朱棣,“王爷,这么久了,你对京营新军的评价,总能告诉我了吧?”  

朱棣看了眼蓝玉,继续往前走,“披着新军皮的旧军。”  

简短评价后。  

朱棣就不说话了。  

蓝玉沉默许久,询问:“这样评价的理由呢?朝廷新军的战斗力,没有提升吗?”  

朱棣沉吟片刻后,说道:“战斗力肯定极大提升了,其实,不光朝廷新军,陆军第一镇回朝助战北征时,也是一支,披着新军皮的旧军,只是更换了武器装备,接受了新的战术操典,但很多本质核心的东西并未变。”  

“比如,当兵只是为了效忠某个人,只是为了吃饷。”  

现代新军,绝不是如此!  

这样的军队,哪怕换了装备,更新了战术,也只是一支,披着新军皮的封建旧军。  

充其量,也就是清末的北洋军。  

根本算不上一支,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军。  

“那什么样的军队,才是一直真正意义上的新军呢?”  

蓝玉追问:“读书学到知识吗?这次,很多人都在议论王爷的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各个像儒将,听方希直说,王爷的军营中,还建了阅览室、学堂。”  

朱棣从蓝玉的话中,就判断,方孝孺遵守承诺,帮他隐瞒了在军中普及人民史观这些事。  

点头,回答:“也不能说,读过书的就算新式军人,冯胜也读过书,可他为了一己之私,却能把自己的将士,出卖给敌人,这样读过书的军人,能算是新式军人吗?”  

“真正的新军,不以效忠单纯的某个人为纽带,彻底杜绝那种权力分封色彩,当兵不是为了吃饷,一个政权给将士们发饷,只是为了将士们能养家,没有后顾之忧罢了。”  

“真正的新式军人,应该有知识,无论身处任何环境,都能做到保家卫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撑起一道遮风挡雨的墙,把百姓保护在身后,如果没有这种荣誉感,就不算是真正的新式军人。”  

蓝玉微微皱眉,“不讲究效忠、忠君这行吗?万一你的后代是个昏聩之人,讲究保家卫国,爱护百姓的军队,不会直接推翻你的后代吗?”  

朱棣不由笑了,“梁国公,就算讲忠君这一套,历朝历代,军队叛乱、农民起义少吗?”  

“相反,我的军队中,用保家卫国,爱护百姓武装每一个军人,我的后代继承人,他们知道这支军队的性质,但凡有点脑子的,不是白痴的,无论他愿不愿意,无论他有没有这种崇高理想,就算是装模作样,他也都得给我装!不然,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