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一定要阻止他去燕藩(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我们去田间地头,农民才是这片土地上的主宰者,我们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在人家擅长的,且辛勤耕耘的领域,不尊重人家呢?”  

“传统文化、文明想历久弥新,就得这样踏踏实实的去践行,而不是搞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类具象化,教条化的形式主义。”  

“文明、文化本就是从实践总结而来,可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这些投了个好胎的上层精英,很多人,都只是把这些东西,冠冕堂皇挂在嘴上,只说不做。”  

“我有理由相信,随着这种极端越走越远,我华夏的传统文化、文明最终一定会遭遇重大挫折,甚至可能数百年一蹶不振!”  

这可不是他危言耸听。  

而是历史发生的事情。  

文化自信荡然无存。  

反倒是,由强盗劫掠发展而来的西方实用主义文化。  

未来竟然成为了文明的象征。  

这其实就是真小人和伪君子。  

造成这一切的本质,就是人人都把传统文化、文明,当做青楼的窑姐儿。  

什么时候需要了,打扮打扮,装点装点就拿出来。  

窑姐儿就是窑姐儿!  

一股子风尘气,总有露馅的一天。  

等露馅儿了,人们又在巨大打击下,把相当于窑姐儿的,非实践文化,当成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自卑。  

“四叔!”朱允炆忽然举手。  

众人纷纷看去。  

朱棣点点头,抬手示意朱允炆发问。  

朱允炆起身,紧盯朱棣,“四叔心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就等同于青楼女子吗?”  

许多人微微皱眉。  

任谁都能听得出,朱允炆语气很冲。  

朱棣也不计较,“你应该没有好好听我讲,我所类比的青楼女子,是我们只说不做,教条化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原数千年开始,就是一个农耕文明,我们的文明、文化都是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动实践中,慢慢总结出来的,所以,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实践文化,也只有踏踏实实的实践,才能真正把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魅力,以及强大的文化威力,发挥出来…”  

宋濂不停点头,愤怒已经全消,缓缓坐下。  

朱允炆看到宋濂都坐下了,而且朱棣的阐述,又找不出任何漏洞,不由脸上火辣辣,悄悄坐下。  

朱棣继续道:“中原的陈腐之气,在我看来,就是我们在践行传统文化过程中,走上了一条光说不练的邪路造成的,就好比,尊重,如果我们的官员,精英,去了百姓主宰的农田、工人主宰的工厂,能予以农民、工人尊重,那些尊贵卑贱形成的陈腐之风,都会一扫而空…”  

原本计划讲一节课的时间。  

可最后,被宋濂、赵翥、朱樉等人极力要求,朱棣讲了整整一个上午。  

临近中午下课。  

朱棣告辞要走时。  

宋濂拉住朱棣的手,“王爷,我这把老骨头,能不能去燕藩看看,王爷敢不敢带我这把老骨头去看看,我可以写一份声明,出了任何事情,都与王爷无关。”  

在此之前,他对燕藩的种种。  

本着与大明无关,不掺和的态度。  

燕王在外面,即便再怎么‘胡作非为’也影响不到中原百姓。  

所以,他虽然不赞同燕藩的文化改良,姑且称之为改良吧。  

但也不像其他人那般仇视。  

可今天听了此王讲述,他特别想去燕藩看看。  

可他也知道自己的身子骨。  

也知道燕王的处境。  

若是他在期间出点事情,某些卑劣之人,肯定会以此做文章。  

他这个士林大儒,影响力不小,很容易被那些卑劣之人利用。  

可他听后,真的太想去看看了。  

否则,死都无法瞑目。  

朱棣含笑拍拍宋濂的手,“先生想去学生燕藩看看,这是学生的骄傲啊,哪个学生,不想让自己尊敬的先生,看看自己取得的成就。”  

“哈哈…”  

宋濂顿时高兴笑了,“好好好…”  

朱棣再次和宋濂作别,转身离开。  

‘太会邀买人心了!’  

朱允炆紧盯朱棣背影,宋濂在大明读书人中的影响力可十分大。  

若是大儒宋濂都要去燕藩看看的消息传出去…  

他难以想象,会对大明士林读书人,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朱允炆在朱棣走远后,趁着众人还在讨论朱棣讲述的内容时,匆匆离开。  

不行!  

他绝不能让宋濂去燕藩。  

必须把这个消息,告诉姥爷。  

让姥爷想办法,劝阻宋濂不要去燕藩!  

朱棣离开大本堂后就赶往坤宁宫。  

吃过午饭后,他们一家就要出宫,去泰山家住几天,然后住到会同馆内。  

朱棣尚未抵达坤宁宫。  

他在大本堂的讲述,以及宋濂想去燕藩看看的消息,就已经在宫内传开,并且迅速向宫外飞去。  

“阿爹,快洗手吃饭,皇祖母做了你和娘亲最喜欢吃的饭菜。”  

朱棣进入宫院,在外面等着的祈婳,就匆匆跑来催促。  

朱棣简单洗漱期间,朱元璋也赶来坤宁宫。  

一家人坐下用午膳。  

朱元璋一直等朱棣吃的差不多,开始喝汤时,才笑问:“听说,你今天在大本堂讲课,把宋濂那个老东西都给折服了,还要写声明书,然后跟你去燕藩看看?”  

此事,一直亲自忙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