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落后了大明彻底落后了(5/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十分长的铁制套筒。  

匠人们在攻坚克难中,攻克了长十几米铸铁管的制作工艺。  

现在,王宫内的通水管道就是用这种铸铁管做的。  

还有,转动的铸铁桅杆和套筒有了,在实验中,发现光有这两样东西,很容易因为剧烈摩擦,对套筒和桅杆造成损坏,而且风力在传输过程中,摩擦产生的浪费也很大。  

匠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翻阅古籍,受到战国时期滑动轴承的启发。  

发明了转动轴承。  

他设计的自行车内造出来。  

转动轴承的发明创造,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看,一个失败的研究,攻克的技术,创造出多少价值?  

他和宜兰造船厂砸进去的钱,未来都会成百倍赚回来。  

“此项实验失败后,匠人们就开始研究水,他们认为,水锤的动力是水提供的,农田灌溉水车的动力也是水提供的,他们认为,再想找出新的动力,风走不通,只能走水这一路,一个从示范区跑到咱们这里,在工厂打工,叫马大的工人提出,他们草原冬天用铜壶烧水,经常发生盖子被气弹飞的现象…”  

这个马大,他没见过。  

但这个人发挥了很大作用。  

已经为蒸汽机的诞生,提供了方向。  

“现在,匠人们正在研究烧开水,听说进展不错,已经用铆钉结构制作出密闭的锅炉,并且验证了,烧开水气体产生的力量很大,他们现在正在琢磨设计一种,气体带动机构转动的结构…”  

其实已经有了。  

就是现在冶铁厂到处可见的往复式风箱。  

西方人能发明蒸汽机,就是借鉴了中原往复式风箱的结构。  

往复式风箱就是中原传到西方的。  

第一次科技大爆发,本质是工匠经验。  

而中原经过几千年积累。  

各种技术工艺积累的底蕴已经十分深厚了。  

只是一直以来,技术被当做奇淫巧技,不重视技术,对从事技术者不尊重,无法促成技艺传承的匠人,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数千年,中原人坐拥宝山,却无法受益。  

最终,反倒是随着明清东西方文化交流,大量千年积累的技艺,传到西方。  

被一群没有文化包袱的蛮夷窃取。  

描绘成他们的文明!  

想想就令人心痛。  

看看他去东番,到现在,在吕宋建立王宫,才多久?  

他也没做什么。  

只是予以匠人支持,发挥匠人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这些从事技术的匠人,给了他多少惊喜!  

“我看,咱们使用的往复式风箱结构,就能解决气体带动机括转动的结构,我已经给匠人们提醒了,他们正在研究,正在攻坚克难。”  

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弄出来。  

蒸汽机中使用的连杆结构,凸轮结构,在搞手摇缝纫机的时候,就搞出来了。  

“最迟也就两三年之内,大概率,就能把所有技术难点都攻克了。”  

一旦掌握烧锅炉这项技术,未来,就光明了。  

其实,他可以直接推动,烧锅炉这项技术,只要他指明了,制作并不难。  

可他更希望,培养一批匠人的主观能动性。  

他总有一天会死。  

可研究精神,研究氛围,只要在这片土壤诞生了,他呵护几十年,长成一颗青壮大树后。  

就能持续很久!很久!  

“太好了!”  

俞靖激动跳起来,意识到失礼了,忙请罪,然后迫不及待道:“王爷,臣想去联合研究司看看?”  

朱棣笑笑,“去吧,不过你先回家洗洗,看看家人,这三年多,他们都很担心你。”  

洪武二十四年十月。  

一艘大明来的海船,驶入燕京湾。  

已经长成半大小子的杨荣,从船舱跑出来,难以置信盯着海湾两岸的建筑,喃喃道:“这就是师傅打造的燕京、燕京湾?”  

方孝孺抬头,看着海船缓缓驶过时,头顶黑压压的大铁桥,“是真的,都是真的!”  

朝廷收到过这方面的消息。  

可传回朝中。  

朝中同僚都说,这是夸大其词!  

还嘲笑,这是燕王为了蛊惑百姓出走大明的把戏。  

但现在,一切都是真的。  

燕京所有的一切,雄伟壮观,给人的震惊,远比锦衣卫密奏,文字描绘的多得多!  

“落后了!彻底落后了!那群坐井观天的混蛋,真该来亲自感受一下!”  

方孝孺重重拍打栏杆。  

要不是代表太子,为太孙大婚送请帖,他争取这个机会,恐怕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燕王的燕京、燕京湾,是否还有更多,尚未看到,却令人骇然震惊之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