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燕藩建国(4/4)
压。
从大明购置货品,也受到有形无形的排斥。
只有福建,这是四郎建设起来的。
福建上上下下都感念四郎。
哪怕福建布政使予以本地商人压力,商人们也不为所动。
福建所有的货品,还是由燕藩海商来承接。
明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四年正月十三,雄英和采绿就要成婚了。
她肯定要回去。
也不知,四郎会不会回去。
又会不会和大哥谈一谈这件事?
要知道,其实,大明现在已经有些破坏当初签订的条约。
“算了。”朱棣笑着摇头,“我们的海商,吞不下整个大明的份额,他们现在搞不正当的低价竞争,坚持不了太久,咱们有福建一地,足够满足海贸份额了,这些年,咱们生产的生铁炉子、手摇缝纫机、玻璃制品,大批量向中原销售,每年赚取的顺差也不小,相信,马上还有自行车,这种不需要草料,不需要饲养的出行工具,我相信在大明也会有不小的市场,海商贸的生意足够了,顺差也足够了…”
“赚的太多,只会让人更眼红咱们。”
徐妙云点点头。
朱棣撩起侧面帘子,透过侧窗玻璃,向外面看去…
稻子已经成熟。
农民用骡子,牵引着一架小巧畜力割稻机,走过后,一排排割倒的稻子整齐排列,后面,一群女人一边嬉笑聊天,一边麻利的捆稻子。
这种畜力割稻机,是百姓自行发明的。
一个乡土村社,秋收时节,只要有这样几台畜力割稻机,少数几个人,就能管理数百亩农田。
其他人,就能做其他事情。
粮食产量年年丰收。
现在都吃不完。
每年,都要往中原贩运不少稻米。
“停车!”
亲自驾车的毛老六听到喊声,勒马停下来。
朱棣推开侧门,走了下去。
“王爷!”
“真是王爷!”
正在捆稻子的女人们看到朱棣时,激动议论着,纷纷走了过来。
一番激动拘谨行礼后。
朱棣走到田里,笑着询问:“今年的收成好嘛?咱们村里其他人都在做什么?”
“好!好的不得了,村里其他人都在村办工坊做事,还有部分人在村子里伺候鸡鸭牛羊…”
朱棣含笑认真听着。
“和吕宋本地人相处的怎么样?现在沟通没问题了吧?”
“没问题了,自从教书先生入村突击教授半年后,彼此说话就没问题了,以前吕宋这里的本地人可懒了,不过,慢慢看着咱们富裕了,也纷纷勤快起来,后来,俺们乡土村社就准许他们入股了,俺身边这个大妹子,就是吕宋本地人,现在可勤快了,他家今年也盖新房子了。”
朱棣看向说话女人身边的女子。
穿着白衬衫,宽松的土布裤子,手上一道道稻叶划出的伤痕。
他就种过地。
不勤快,一双手不会如此。
这名女子明显有些敬畏朱棣。
又有些好奇指着祈婳他们放在路上的自行车,小声道:“王爷,这是咱们燕国的新发明吗?多少钱,会不会售卖,俺想给孩子买一辆,骑着去县学上学方便。”
朱棣笑了,“不是太贵,一两银子就能买一辆,你想给孩子买一辆对吗,我送你一辆。”
“雍鸣。”
雍鸣听到喊声,推着车子走来,朱棣指着笑道:“这辆我送给你家孩子,让他好好读书。”
“快谢谢王爷啊!”在女子不知所措时,中原来的大嫂笑着催促。
一番感谢后。
大嫂询问:“王爷,你啥时候登基,咱们啥时候建立燕国啊,俺们都盼着这一天呢。”
朱棣看着大嫂眼中的归属感,笑道:“快了,明年,明年朝廷那边会来观摩,到时候我就会建国!”
“那可太好了,俺们就怕还是大明子民,就怕这样的好日子,出现变动,俺们只想做王爷的子民!踏实!”
从大明购置货品,也受到有形无形的排斥。
只有福建,这是四郎建设起来的。
福建上上下下都感念四郎。
哪怕福建布政使予以本地商人压力,商人们也不为所动。
福建所有的货品,还是由燕藩海商来承接。
明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四年正月十三,雄英和采绿就要成婚了。
她肯定要回去。
也不知,四郎会不会回去。
又会不会和大哥谈一谈这件事?
要知道,其实,大明现在已经有些破坏当初签订的条约。
“算了。”朱棣笑着摇头,“我们的海商,吞不下整个大明的份额,他们现在搞不正当的低价竞争,坚持不了太久,咱们有福建一地,足够满足海贸份额了,这些年,咱们生产的生铁炉子、手摇缝纫机、玻璃制品,大批量向中原销售,每年赚取的顺差也不小,相信,马上还有自行车,这种不需要草料,不需要饲养的出行工具,我相信在大明也会有不小的市场,海商贸的生意足够了,顺差也足够了…”
“赚的太多,只会让人更眼红咱们。”
徐妙云点点头。
朱棣撩起侧面帘子,透过侧窗玻璃,向外面看去…
稻子已经成熟。
农民用骡子,牵引着一架小巧畜力割稻机,走过后,一排排割倒的稻子整齐排列,后面,一群女人一边嬉笑聊天,一边麻利的捆稻子。
这种畜力割稻机,是百姓自行发明的。
一个乡土村社,秋收时节,只要有这样几台畜力割稻机,少数几个人,就能管理数百亩农田。
其他人,就能做其他事情。
粮食产量年年丰收。
现在都吃不完。
每年,都要往中原贩运不少稻米。
“停车!”
亲自驾车的毛老六听到喊声,勒马停下来。
朱棣推开侧门,走了下去。
“王爷!”
“真是王爷!”
正在捆稻子的女人们看到朱棣时,激动议论着,纷纷走了过来。
一番激动拘谨行礼后。
朱棣走到田里,笑着询问:“今年的收成好嘛?咱们村里其他人都在做什么?”
“好!好的不得了,村里其他人都在村办工坊做事,还有部分人在村子里伺候鸡鸭牛羊…”
朱棣含笑认真听着。
“和吕宋本地人相处的怎么样?现在沟通没问题了吧?”
“没问题了,自从教书先生入村突击教授半年后,彼此说话就没问题了,以前吕宋这里的本地人可懒了,不过,慢慢看着咱们富裕了,也纷纷勤快起来,后来,俺们乡土村社就准许他们入股了,俺身边这个大妹子,就是吕宋本地人,现在可勤快了,他家今年也盖新房子了。”
朱棣看向说话女人身边的女子。
穿着白衬衫,宽松的土布裤子,手上一道道稻叶划出的伤痕。
他就种过地。
不勤快,一双手不会如此。
这名女子明显有些敬畏朱棣。
又有些好奇指着祈婳他们放在路上的自行车,小声道:“王爷,这是咱们燕国的新发明吗?多少钱,会不会售卖,俺想给孩子买一辆,骑着去县学上学方便。”
朱棣笑了,“不是太贵,一两银子就能买一辆,你想给孩子买一辆对吗,我送你一辆。”
“雍鸣。”
雍鸣听到喊声,推着车子走来,朱棣指着笑道:“这辆我送给你家孩子,让他好好读书。”
“快谢谢王爷啊!”在女子不知所措时,中原来的大嫂笑着催促。
一番感谢后。
大嫂询问:“王爷,你啥时候登基,咱们啥时候建立燕国啊,俺们都盼着这一天呢。”
朱棣看着大嫂眼中的归属感,笑道:“快了,明年,明年朝廷那边会来观摩,到时候我就会建国!”
“那可太好了,俺们就怕还是大明子民,就怕这样的好日子,出现变动,俺们只想做王爷的子民!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