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2/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部落土司头人,对他们的剥削程度多严重,可他们还是听部落头领的,部落头领鼓噪一下,他们就敢拿起刀剑,和朝廷对着干。”  

朱棣说着,余光看着雍鸣若有所思,笑笑,不说了。  

这些东西太庞大了。  

小家伙需要时间思考、消化。  

时间还很多。  

可以慢慢教导。  

片刻后。  

雍鸣转身,悄悄往朱棣身边凑了凑。  

朱棣闭着眼睛,唇角笑意一闪而逝,没声张。  

“阿爹,睡着了吗?”  

“没。”  

“阿爹,明天你要和大伯开诚布公摊牌谈判,会不会让大伯伤心?”  

朱棣沉默片刻,睁开眼,扭头,看着紧紧挨着他的臭小子,“记住阿爹一句话,现在我们父子,不光是代表咱们一家人,在我们身后还有无数人,做任何决定,都要把情感和理智区分开,你现在是个小孩子不需要这样做,但等你束冠成年后,就必须这样做。”  

“与人相处时,在不涉及原则、大局观的事情上,我们要讲仁智礼仪信,要讲情感,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鲜活,且有情有义的人。”  

“在原则、大局上,我们就要用理智去对待,这样我们的人格才会堂堂正正,坚如磐石,你大伯不会因此而生气的。”  

雍鸣笑着点点头。  

眼巴巴看着朱棣,‘阿爹这些年做事,就是坚持这两条原则吧?’  

虽然阿爹这些年受了很多委屈。  

但也有很多人愿意誓死追随阿爹。  

有很多曾今敌视阿爹,戒备阿爹的人,现在也愿意和阿爹做朋友。  

还有很多喜欢阿爹的人,比如皇祖父、皇祖母、二叔、三叔、姑姑他们。  

更有中原无数百姓信服阿爹。  

父子两说着说着,渐渐进入梦乡。  

翌日。  

早膳过后。  

朱棣送文武两班人马出城。  

叶茂带着文官集团,依据从吕宋王宫搜集的田亩册,去为中原迁民分田。  

谭渊、柳升各统帅一路大军,向北进发,驱逐扫荡整个中央吕宋地区的抵抗势力。  

一群人回到王宫内。  

开始详细观摩吕宋王宫。  

朱棣也抛下手头上堆积的事情,陪着朱元璋。  

“父皇,儿臣想和朝廷,就人员流动、经贸、技术交流、货币流通,签一份大明和燕藩之间的双边协议,作为指导未来双边交流,有据可依的准则。”  

来了!  

所有低语交谈的人,瞬间息声顿足,心中暗道一句,来了!  

许多人脸瞬间变黑。  

恨得咬牙切齿。  

余光暗暗看向朱标。  

朱元璋含笑道:“指导双边交流,有据可依的准则,这个想法好,爹原则上同意,你和你大哥谈吧,咱老了,未来是你们的。”  

话中,朱元璋转身看向朱标,“标儿。”  

朱标郑重抱拳,“儿臣在。”  

“咱和雍鸣在这里转转,你带着百官,去和老四谈吧。”  

朱标看了眼朱棣,“儿臣遵旨!”  

朱元璋笑笑,弯腰有些吃力抱起雍鸣,爽朗笑道:“走,咱们爷孙好好转转,恐怕,未来就看不到喽!”  

他即便还有机会来吕宋。  

都可以十分肯定。  

绝对看不到这座唯一的城池了。  

老四要掘其文化之根。  

怎么会保留这座唤醒吕宋人记忆的王宫。  

朱标、朱棣兄弟二人目视朱元璋抱着雍鸣走远后。  

兄弟二人转身对视,同时笑了,朱棣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  

随即,带着一群人来到吕宋拉干王议政的宫殿。  

宫殿大堂内,已经摆放好了几条桌子拼凑成的长条桌。  

两面布置了一些座位。  

一边椅子很多,一边只有几张。  

不用看都知道,多的一边,是给朝廷准备的。  

少的是朱四郎一方。  

许多官员脸色瞬间更加难看。  

东西方向各坐一边。  

朱四郎用这种座次,向所有人传达一个道理: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至少在即将展开的这场谈判中,朱四郎认为双方是平起平坐的!  

谈判尚未开始,就给人一种令人反感厌恶!  

“王爷…”黄子澄憋了一路,再也忍不住了,跨列而出,指着长条桌,“王爷认为这样合适吗?即便王爷自立一国,也只是王,而不是皇帝!天下之大,只有中原的君主才可称皇,王爷为首的燕藩,有什么资格,和朝廷代表平起平坐!”  

黄子澄怒而说着,转身,冲朱标深深一拜:“太子爷,这谈判,不谈也罢!咱们没有燕藩的技术,一样是天朝上国!”  

嗤笑声,不合时宜响起。  

黄子澄循声看去…  

朱樉冷笑看着黄子澄,“对,就是本王在笑,没有燕藩的技术,咱们大明一样是天朝上国,黄子澄你是那几本圣贤书读傻了,还是本身就是个极度自我的蠢材!”  

“老四燕藩的水泥你见过了吧?”  

“据说,高炉还能建设更大。一次性烧制十几吨水泥的高炉,用于烧制水泥,能烧制多少廉价,且作用极大的水泥!”  

“水泥在军事上,可以修建堡垒、修建坚固永备的官道。”  

“用于农业,可以修建更耐用的农田水利,修建堤坝,修建黄河河堤。”  

“大批量冶铁,可以让咱们中原百姓,每个人都有一把趁手的农具,有一张可以深耕的耕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