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龙吟燕王万岁(5/6)
弟们陆续出营的响动已经传来。
“一二一!”
号令声中,陆军第一镇率先走来。
一排排将士,背着插着铳剑的火铳,踩着整齐步点走来,铳剑在阳光折射下,掠起一片片森白寒芒。
炮营将士,拉着战马,牵引着一门门,架设在炮车上的黄橙橙火炮。
“正步走!”
谭渊拔出指挥剑,大喊一声。
嗒嗒嗒…
将士们瞬间转化为踢正步。
“持铳礼!”
一万三千将士,跟随谭渊,行持铳礼,微微向检阅台侧头,对朱棣行注目礼。
百姓刚刚平息的激动,再次沸腾。
“燕藩万岁!”
“燕藩万岁!”
“武烈昭昭!”谭渊大喊一声回应。
“武烈昭昭!”
百姓喊着燕藩万岁。
从陆军第一镇开始,一个个方阵,喊着武烈昭昭,从检阅台走过。
检阅还在继续。
前面经过检阅的将士,已经默默开始登船,一队队背着行军行囊的将士,满脸坚毅,列队登船。
一艘艘载满将士的船只有序撤离码头,腾出位置,让下一艘战船或商船靠近。
柳升统帅第五混成协,在百姓的万岁声,以及将士们武烈昭昭回应声中,从检阅台前,踢着正步,以持铳礼经过。
叶茂站在沈仁身边,瞧着沈仁满脸羡慕,瞥了眼许多脸色苍白,陪同圣驾南巡的官员,用只两人听到的声音,小声打趣:“沈兄何须羡慕这一时,待沈兄对君父尽忠之后,再来追随王爷,征战四海也不迟!”
就怕到时候,还得和大明打!
如今的局势。
太子的态度。
他有种预感,这种情况恐怕很难避免。
这不是王爷一味妥协退让就能避免。
过去数年,王爷做的还不够吗?
可太子呢?
就连杀个常茂,替王爷主持公道,都觉有损自身利益和羽毛不肯。
王爷想和太子,就未来签订一系列加强经济、人口往来的条约。
实现,对燕藩、对大明互利互惠的条约。
太子难道没看出王爷想要谈判的心思吗?
以太子的聪明,肯定早看出来了。
可太子这么多天了,愣是提都没提。
此番,王爷也不能主动提出来了,若是提出来,就等于又一次妥协退让,那王爷寄希望的谈判,恐怕就无法达成。
太子如此态度。
恐怕即便王爷希望的这份条约能谈好。
未来也并不乐观。
现在王爷恐怕也放弃,对太子的期望了吧?
所以,接下来,征讨吕宋、建设吕宋,打好内在根基,趁着陛下在时,争取从中原迁徙更多百姓,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事情。
以应对,未来来自大明的经济封锁、军事压力,乃至军事冲突。
朱元璋转身,看向马秀英,“我们走后,你好好宽慰宽慰妙云丫头,让她别担心,能让咱们家老四栽跟头的人还没生出来。”
马秀英余光往旁侧不远处,眼巴巴盯着朱棣的徐妙云瞥了眼。
含笑点头。
她很能理解妙云丫头的心情。
当初,每当重八领兵出征时,她都是这般牵肠挂肚。
何况,此战对老四燕藩来说,太重要了。
不光军事。
更关乎政治!
在众人与各自家眷亲人说了会话后,纷纷跟随朱元璋、朱棣去登船。
朱棣牵着雍鸣的小手,站在舰首,看着来送行的马秀英、徐妙云以及成千上万百姓。
雍鸣已经六七岁了。
是他的继承人。
从现在开始,有些事情,就需要接触了。
嗒嗒嗒…
俞靖快步走来,先向朱元璋行礼后,转身请示朱棣,“王爷,一切准备妥当,是否开拔?”
“嗯!吹号开拔!”
呜呜呜…
俞靖领命离开片刻,号角声最先从旗舰传出。
很快,号角声连成一片,响彻整个海湾。
尚且停留在海湾内的战舰编队向海湾外驶去。
海湾外。
早已装载将士的商船、战舰已经在编队等候。
舰队汇合后。
商船在内。
三百艘海军战船在外,一千五百艘大小船只,组成一个人类史上,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编队,在无数亲人、百姓的注视下,缓缓启程。
嗵嗵嗵…
岸防炮开始鸣空炮。
嗵嗵嗵…
舰队编队外围的海军战船,也开始鸣炮。
就被山呼万岁及武烈昭昭震慑,而苍白的脸,此刻更加苍白。
胡惟庸余光瞥视周遭同僚。
除了少数人。
其他各个脸色苍白的极为难堪。
这会儿恐怕全都在赌咒,朱四郎一定会栽跟头,铩羽而归吧?
唇角一抹笑意一闪而逝,看向朱标乘坐的御船。
‘大明、燕藩必有一战!’
朱四郎想以燕藩先进技术,与太子进行谈判的暗示,是个人都能看清楚。
可太子竟然一直沉默,没有表态!
这就是对未来,最好的预示!
朱棣旗舰上。
沐英和蓝玉站在一起,看着朱元璋、朱棣父子二人远离外面波澜壮阔的壮观,悄悄进入船舱。
相互对视。
沐英苦笑,“我有预感,未来咱们大明和老四的燕藩必有一战,永昌侯没有劝劝太子?”
他一直心向
“一二一!”
号令声中,陆军第一镇率先走来。
一排排将士,背着插着铳剑的火铳,踩着整齐步点走来,铳剑在阳光折射下,掠起一片片森白寒芒。
炮营将士,拉着战马,牵引着一门门,架设在炮车上的黄橙橙火炮。
“正步走!”
谭渊拔出指挥剑,大喊一声。
嗒嗒嗒…
将士们瞬间转化为踢正步。
“持铳礼!”
一万三千将士,跟随谭渊,行持铳礼,微微向检阅台侧头,对朱棣行注目礼。
百姓刚刚平息的激动,再次沸腾。
“燕藩万岁!”
“燕藩万岁!”
“武烈昭昭!”谭渊大喊一声回应。
“武烈昭昭!”
百姓喊着燕藩万岁。
从陆军第一镇开始,一个个方阵,喊着武烈昭昭,从检阅台走过。
检阅还在继续。
前面经过检阅的将士,已经默默开始登船,一队队背着行军行囊的将士,满脸坚毅,列队登船。
一艘艘载满将士的船只有序撤离码头,腾出位置,让下一艘战船或商船靠近。
柳升统帅第五混成协,在百姓的万岁声,以及将士们武烈昭昭回应声中,从检阅台前,踢着正步,以持铳礼经过。
叶茂站在沈仁身边,瞧着沈仁满脸羡慕,瞥了眼许多脸色苍白,陪同圣驾南巡的官员,用只两人听到的声音,小声打趣:“沈兄何须羡慕这一时,待沈兄对君父尽忠之后,再来追随王爷,征战四海也不迟!”
就怕到时候,还得和大明打!
如今的局势。
太子的态度。
他有种预感,这种情况恐怕很难避免。
这不是王爷一味妥协退让就能避免。
过去数年,王爷做的还不够吗?
可太子呢?
就连杀个常茂,替王爷主持公道,都觉有损自身利益和羽毛不肯。
王爷想和太子,就未来签订一系列加强经济、人口往来的条约。
实现,对燕藩、对大明互利互惠的条约。
太子难道没看出王爷想要谈判的心思吗?
以太子的聪明,肯定早看出来了。
可太子这么多天了,愣是提都没提。
此番,王爷也不能主动提出来了,若是提出来,就等于又一次妥协退让,那王爷寄希望的谈判,恐怕就无法达成。
太子如此态度。
恐怕即便王爷希望的这份条约能谈好。
未来也并不乐观。
现在王爷恐怕也放弃,对太子的期望了吧?
所以,接下来,征讨吕宋、建设吕宋,打好内在根基,趁着陛下在时,争取从中原迁徙更多百姓,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事情。
以应对,未来来自大明的经济封锁、军事压力,乃至军事冲突。
朱元璋转身,看向马秀英,“我们走后,你好好宽慰宽慰妙云丫头,让她别担心,能让咱们家老四栽跟头的人还没生出来。”
马秀英余光往旁侧不远处,眼巴巴盯着朱棣的徐妙云瞥了眼。
含笑点头。
她很能理解妙云丫头的心情。
当初,每当重八领兵出征时,她都是这般牵肠挂肚。
何况,此战对老四燕藩来说,太重要了。
不光军事。
更关乎政治!
在众人与各自家眷亲人说了会话后,纷纷跟随朱元璋、朱棣去登船。
朱棣牵着雍鸣的小手,站在舰首,看着来送行的马秀英、徐妙云以及成千上万百姓。
雍鸣已经六七岁了。
是他的继承人。
从现在开始,有些事情,就需要接触了。
嗒嗒嗒…
俞靖快步走来,先向朱元璋行礼后,转身请示朱棣,“王爷,一切准备妥当,是否开拔?”
“嗯!吹号开拔!”
呜呜呜…
俞靖领命离开片刻,号角声最先从旗舰传出。
很快,号角声连成一片,响彻整个海湾。
尚且停留在海湾内的战舰编队向海湾外驶去。
海湾外。
早已装载将士的商船、战舰已经在编队等候。
舰队汇合后。
商船在内。
三百艘海军战船在外,一千五百艘大小船只,组成一个人类史上,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编队,在无数亲人、百姓的注视下,缓缓启程。
嗵嗵嗵…
岸防炮开始鸣空炮。
嗵嗵嗵…
舰队编队外围的海军战船,也开始鸣炮。
就被山呼万岁及武烈昭昭震慑,而苍白的脸,此刻更加苍白。
胡惟庸余光瞥视周遭同僚。
除了少数人。
其他各个脸色苍白的极为难堪。
这会儿恐怕全都在赌咒,朱四郎一定会栽跟头,铩羽而归吧?
唇角一抹笑意一闪而逝,看向朱标乘坐的御船。
‘大明、燕藩必有一战!’
朱四郎想以燕藩先进技术,与太子进行谈判的暗示,是个人都能看清楚。
可太子竟然一直沉默,没有表态!
这就是对未来,最好的预示!
朱棣旗舰上。
沐英和蓝玉站在一起,看着朱元璋、朱棣父子二人远离外面波澜壮阔的壮观,悄悄进入船舱。
相互对视。
沐英苦笑,“我有预感,未来咱们大明和老四的燕藩必有一战,永昌侯没有劝劝太子?”
他一直心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