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让新军栽个跟头的杀手锏(2/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好事吧?”  

朱棣含笑点头。  

不得不说,李善长的确是个十分有能力的人。  

“是会有这种情况,而且,未来这种情况,肯定会十分严重,不过我认为没什么,首先,他们的才华,即便不去为官,在民间推动农工商发展,一样推动了时代进步…”  

“孔孟老这些先贤,也没有为官吧,可他们留下的思想哲学,却推动了咱们中原文明,几千年屹立于世界之巅,这就证明,人杰不一定要拥有权力才能推动时代进步。”  

“其次,我认为,人才全都进入权力系统也并非好事,就好似,一些本来追求财富,特别有能力的人,这种人进入权力系统真的是好事吗?”  

“我看未必,相反,如果一个政权形成一种,只有追求更大的权力,才能满足私欲的制度,把一群私欲心极重的人,放入权力系统中,一定是毁灭性的。”  

纵观历史上那些奸臣,其实都特别有能力。  

没能力,还想当奸臣?  

做梦!  

“与其如此,我认为,不如在制度设计上,主动让这些有才能,却私欲心极重的人,尽可能瞧不上权力!”  

“未来,一个人有才华,如果还想进入权力系统,要么就是图名,要么就是怀揣着一颗造福百姓之心,亦或是,一些能力比较中平,想求一份踏实安稳,我观历史,几千年了,真正力挽狂澜解民于水火的人杰,有,但很少,这部分人,无论是什么样的制度形式,他们都会一往无前,虽死无憾。”  

文天祥、于谦、海瑞…  

他相信,如果这些人在燕藩的制度下,一定可以更容易施展抱负。  

“相较于吸纳杰出的人才,我更希望,权力系统中多一些实干家,资质中平不可怕,只要实干就成,一个人中平,可成千上万中平者,踏踏实实做事,碰撞出的智慧,比那些钻营财富和享受的人杰,所产生的作用更加大。”  

这可不是他胡说八道。  

其实,这就是人民史观和精英史观的区别。  

他坚信劳动者创造历史。  

其实,他燕藩现在的文官体系就是最好的证明。  

进忠他们这群人,说实话,资质都不是特别厉害的那种。  

可就是因为踏实肯干这四个字。  

瞧瞧这些年做了多少事情?  

安置村搞得井井有条。  

他当甩手掌柜,进忠给他管着钱袋子,海陆军精锐打造出来了,还有鸡笼屿现在这片工业发展雏形。  

踏实肯干,再配合赢得百姓信任,农民、雇工、匠人肯豁出去干,才有了东番现在这片基业。  

如果没有北平军民舍生忘死的付出,于谦这样的精英也不可能做成那等力挽狂澜之事。  

与其追求人才。  

不如把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  

能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搞研究的人,哪怕他只有三流的水平,都比那些整天无法安定下来,总是得陇望蜀的人杰强。  

李善长、方孝孺等人露出沉思之色。  

朱元璋笑道:“好了,咱们去看看你给春晓他们搞的大药房吧。”  

其实,他也有很多话想和老四谈谈。  

可现在不是时候。  

大药房建设在鸡笼屿土桥村内。  

不但大药房在鸡笼屿土桥村。  

就连暂时被军情司代管的农科司也在这里。  

三方合作,农科司研究农作物同时,也帮大药房研究药材人工种植,研究如何确保药性。  

刚进村。  

就遇到了赶着马车,出村的八叔等人。  

朱元璋、马秀英亲切询问八叔等人在鸡笼屿住的习不习惯。  

八叔等人也早有很多次面见圣驾的经历,并不紧张,笑呵呵回答习惯,孩子们都在这里,土地肥沃,他们农民就习惯,就能扎根。  

朱元璋含笑点头,指了指八叔等人马车上绑着的大瓮,好奇问:“伱们这是要干什么去?”  

“陛下,俺们去工坊买水泥,在村子里修建一个小鱼塘,俺们决定让村里的青壮劳力学习驾船,然后村里投资一艘小船,就在鸡笼屿外海附近捕捞鱼,大的回来制成咸鱼干、或者腌制鱼、小的和一些没有价值的,养在鱼塘内,喂养鸡鸭猪,然后贩卖给商贾,亦或是四郎的军队,总之,只要是肉食品,俺们打听了,销量还不错。”  

朱标听着八叔等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头头是道。  

就更加遗憾当初放八叔等人离开大明了。  

土桥村这群人,表面看虽然还是一群农民。  

可其实,已经像极了老四描述中,依托乡土村社,向更高级发展的小型经济体。  

初步拥有了,对于经营的自我决策能力!  

瞧瞧,老四工坊生产处的水泥,早开始对外售卖了,可据他观察,百姓根本没有购买的。  

都是老四的政权在购买使用。  

土桥村这群人却已经开始率先行动起来了!  

休息这几天期间,父皇跟着老四在鸡笼屿海湾内百姓家走访。  

他没去,他带着一些人,沿着河谷,去参观安置村了。  

这些安置村,还处于被引导阶段。  

尚未形成土桥村这种自我决策能力。  

整个大明。  

即便是沈家的周庄、以及福建发展出来的精细化乡土村社,其实还处于被引导阶段。  

土桥村这群百姓,跟着老四走南闯北,增长了见识。  

同时,早早受老四引导,才初步掌握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