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朱棣的态度亲兄弟明算账(2/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气喘吁吁从山下跑上来。  

大喊道:“王爷令,开始炮击演练!”  

海陆军将校纷纷撤离炮台。  

闻奇等人经过东旭身边时,都笑着拍拍东旭肩膀,鼓励道:“不要紧张,咱们这巨炮,即便打不准靶船,声势也足够大!”  

东旭含笑点头,十分感谢这些叔伯的鼓励。  

他也不清楚,他这几个月,依据陆军使用的炮击标尺,进行改进的岸防炮标尺有没有用。  

因为口径、弹丸大小、重量,以及装药量的不同。  

他也无法保证,刚刚完成的岸防炮标尺,精度如何。  

他只是根据两种火炮,口径、弹丸、装药量的倍数关系,对原来的标尺进行了重新调整修正。  

对于弹道学,他现在也只有粗浅的实践经验。  

陆军使用的这套标尺,是闻叔配合他,打出了整整五百三十四发弹丸,通过反复测量总结出来的。  

他虽然把弹道拆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并且证明了,垂直方向的落地时间,和弹丸的重量无关。  

下落速度和时间似乎成正相关。  

但他现在被时间这个问题给卡住了。  

现在他能找到的各种计时工具的精度太差。  

根本无法有效总结,速度和时间的具体关系。  

他正在想办法寻找解决办法…  

东旭怀着忐忑,顺着被清理出的射击通道,一会儿眯眼目测海面靶船方向,一会儿把标尺紧贴在炮管上测量。  

片刻后,大声道:“向左两个身位,炮口仰角调高一个标尺刻度!”  

瞧瞧,这就是他现在遇到的麻烦。  

就连调整火炮的单位,他都没有统一完善。  

炮台外侧。  

闻奇等人,看着杨东旭指挥下,岸防营将士有人使用转盘调整炮口仰角、左右。  

不由微微点头。  

闻奇扭头对海军袍泽笑道:“别看东旭这小子年轻,他给我们陆军搞出来的那套标尺很管用…”  

一群海军管带听闻奇嘚瑟,唇角不由抽抽。  

他们海军和陆军不同。  

相比命准率。  

他们海军大海作战,更讲究炮击速度。  

炮击速度提升了炮击密度。  

精度不够,密度凑!  

无他。  

大海之上,不光战船在时刻移动,就连海面也不平静,时时刻刻都在剧烈颠簸起伏。  

变量太多了。  

东旭总结出来的这套标尺,根本无法在海军中使用。  

炮击密度、以及操炮将士,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知判断。  

最后加上一点点运气。  

远处海面上。  

就岸防炮操炮的这一会儿功夫,百官就开始冷嘲热讽了。  

“不会是他们的岸防炮坏了吧?”  

“若真如此,燕王恐怕会很难受。”  

“无法给咱们下马威了!”  

御船。  

朱标扭头,对站在身边的朱棣低语,“老四,这岸防炮装填发射,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吗?这个时间,这个距离,若真有敌军偷袭你鸡笼屿,恐怕对方已经冲进去了吧?”  

朱元璋及其他人闻声,看向朱棣。  

朱棣笑着摇头,指着右侧山梁,“东旭回来这几个月一直在捣鼓岸防炮标尺,看样子,今天是第一次试射…”  

“岸防炮长一丈,重一吨,的确很笨重,操作起来不容易,不过岸防炮和咱们步兵火炮,海军火炮使用方法不同…”  

“鸡笼屿两侧山头,各布置了两门,正确的使用方法应该是,四门火炮在操练中,就划定射击区,训练中,只要炮手记住,各自小队配属火炮,炮击的固定射击区,炮口仰角幅度,左右幅度即可,在敌军进攻中,只要瞄准平日训练的射击区即可…”  

岸防炮其实根本不需要什么标尺。  

只不过东旭想试着搞一搞。  

他乐的支持。  

这种钻研,虽然对现在的岸防炮用处不大。  

但对弹道会有更深刻了解。  

对于东旭研究弹道,应该会有帮助。  

朱标点点头,余光看着朱棣。  

他十分不解。  

杨东旭作为老四的得意门生。  

为什么不让杨东旭从政从军。  

以杨东旭的能力,若是从政从军,锻炼一两年,绝对能成为老四最大的助力。  

可老四,偏偏让杨东旭去搞这些奇巧之技。  

不喜欢杨东旭?  

算了,这是人家老四和自己学生的事情,他没必要多嘴。  

突兀的轰鸣声,打断朱标思绪。  

朱标、朱元璋所有人,瞬间循着声音看去。  

浓烟从右侧山头飘起时,一颗与人头颅差不多大小,黑乎乎的弹丸,呼啸而来。  

弹丸在靶船右侧二十步左右砸在海面上。  

瞬间,巨大的水浪腾空而起。  

直达靶船四倍的高度,才轰然一个浪头散开。  

海面上更是不平静。  

靶船左右剧烈摇晃。  

朱元璋为首南巡所有人,眼睛瞬间瞪大。  

这一刻,所有人终于相信。  

燕藩的岸防炮,真的能炮击十里!  

这个距离,他们连操炮人的影子都看不到!  

也就是说,燕藩已经掌握了,连敌人身影都看不到,就杀死敌人的武器?  

“好!”  

炮台周围,闻奇等人眺望着炮弹落点,不由大声叫好:“东旭,好样的!”  

杨东旭矜持抿唇。  

其实他在和岸防营叔伯聊天中,就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