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压力转向朱标(6/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也只能牵制部分兵力,双方都是一万五千人,兵力对等,我们从上往下撵着他们打,即便被牵制部分兵力也不怕,折返时,捎带手,把这伙藏身营垒中的明军也收割了。”  

“去,传令,派兵围住一个个营垒,其他人,按照计划,继续往下冲!”  

“杀!”  

“杀!”  

就当传令兵离开不久后,突然,半山腰处,爆发出激烈喊杀声。  

纳哈出、马哈木狐疑对视。  

就当二人费解时,刚刚离开的传令兵气喘吁吁折返,慌张道:“禀王爷,将军,营垒内的千余明军冲出来,不管我们围攻他们的人马,直接向山下扑下去…”  

纳哈出、马哈木脸色瞬变。  

他们一直居高临下打明军。  

太清楚,突然有一千明军精锐,不管围攻他们的兵马,扑向下面,产生的威力。  

一千人看似不多。  

可这一千人从上面扑下去,他们这一方,本来压着明军往下撵的冲势可能被搅乱。  

一旦失去地形上,居高临下的优势。  

被打乱,形成犬牙交错的林中混战。  

可就十分危险了。  

明军能不能打上来不说。  

至少,伤亡比例会迅速拉平!  

甚至,明军凭借盔甲装备的优势,还能占据上风!  

而且,他们这边,还有五千没有经过正规步军训练,连皮甲都没有的牧民兵!  

“好个明四皇子!”马哈木咬牙喃呢。  

这一回合,他输了!  

这种战术很高明!  

“传令,剩下的五百精锐,下去支援…”  

就在此时,沉闷的号角声突然从西边远处山梁响起。  

马哈木、纳哈出骤然转身…  

目视所及。  

点点火把亮光突然从三里外的山梁上亮起来。  

“杀!”  

“杀!”  

喊杀声沸反盈天,火光从山梁直接向山坡的战场方向,斜插冲去。  

纳哈出喃喃道:“这股明军是哪里来的?我们的斥候,不是一直监视着明四皇子的大营吗?”  

他们当然想到了,明军可能从阴山远处绕行登山的可能。  

一直就派兵盯着明军大营。  

纳哈出怎么也不可能想到。  

从张北出发一天后。  

就在他们动身赶往三峡口时。  

朱棣已经分兵了。  

并且,直接向西奔袭两百多里,将近三百里后,才借道北上。  

马哈木看着一路明军,沿着山梁,直冲而来,随着距离接近,火光映照中,隐约可见,陆军第一镇军服影影绰绰闪现。  

痛苦闭上眼。  

“王爷,走吧,我们败了!”  

下面绞杀在一起,已经来不及收兵了。  

现在不想做明四皇子的俘虏。  

唯一的办法,就是马上跑!  

纳哈出唇角狠狠抽搐。  

张北也才损失了七八千人。  

这一战,加上五千牧民兵。  

丢掉一万五千人?  

“东边的山地也撤?”  

马哈木痛苦点点头,“明四皇子的火炮,比我们的火炮轻便,能用木头做的炮车拖拽牵引,就一定能搬到阴山山梁上,他们在这边,修筑炮兵阵地,居高临下往对面轰,对面我们也守不住!”  

纳哈出咬了咬牙,倒也不拖泥带水,“那就撤吧!”  

随即,纳哈出、马哈木在五百精锐预备队护卫下,匆匆沿着阴山背阴面,丢下一万五千将士,逃离战场。  

“四哥来了!”  

“陆军第一镇奔袭杀来了!”  

山腰下方,犬牙交错的密林间,朱橚等人听闻号角声、喊杀声,抬头循声看去,看着点点火光,沿着山林靠近,顿时激动大喊。  

山脚下。  

徐达默默松了口气,唇角露出笑容,爽朗道:“此战,胜!三峡口突破,前往和林的路上,元军除了和我们打野战,就再也没有险要地形可守了!”  

丘福笑道:“魏国公,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咱们两天就突破三峡口,并且诸位皇子还表现这般优秀!”  

若没有诸皇子今天打乱元军节奏,双方犬牙交错纠缠在一起。  

想要全歼这股元军步军,恐怕很难!  

喊杀声持续了半个时辰。  

最后,当进攻的陆军将士,藩王卫将士喊出‘燕王万胜’时。  

抵抗的元军纷纷放下武器。  

必败无疑,没有援军,向强者投降,在草原人心中,不耻辱!  

最终,有将近一万元军投降。  

几名千夫长,来到朱棣面前,恭敬行礼,“四皇子殿下,我们代表将士,愿意投降四皇子。”  

朱棣微微皱眉,纠正道:“你们是投降大明!”  

其中一名千夫长抬头,鼓足勇气看着朱棣,“不,四皇子殿下,我们是投降你,若不是你,我们会趁着战场局势混乱,以及天色,从林中逃…”  

若非明四皇子。  

他们万余人,不会这般放下武器投降。  

朱橚激动道:“四哥,管他们投降谁,只要咱们赢了就行!反正,父皇都答应了,所有俘虏都是你的,将来让你带着出海,追随你,做你的子民…”  

几名千夫长听闻这话,齐齐抬头。  

刚才说话的千夫长,鼓足勇气道:“四皇子,是真的吗?我们投诚四皇子,将来就是四皇子的部众??”  

朱棣错愕看着几个千夫长。  

他竟然从这些失败家伙眼中,看到了高兴。  

没病吧!  

你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