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沸腾愈演愈烈(6/7)
有声保证。
朱元璋笑笑看向朱棣。
他这么一问,就是让百官闭嘴罢了。
首先,老四的性格,绝不容许叶茂做这种事。
若是换成老二,他到的确要好好查查。
其次,若福建布政使衙门横征暴敛,锦衣卫早汇报了。
毕竟,整个福建的锦衣卫体系,是直隶外,最完善的。
说实话,他听到这个数字时,也头皮发麻。
福建一地,四百万人口,给朝廷创造两百万税赋!
福建一年之内,人均创造财富将近八两银子!
“叶茂,百官刚才议论,福建人均创造财富将近八两银子?你们布政使衙门,有没有统计过,百姓一年到头,手里能拿住的粮食、钱货,合计多少银钱?”
“禀陛下。”叶茂恭敬汇报道:“臣在折子内有详细记录,经过布政使衙门走访,一些土地条件较好的农村,百姓能拿到合计四两银子钱货,土地条件恶劣的农村,百姓合计能拿到将近三两银子,城内百姓多点,一年内,能拿到五两多点…”
朱棣认真听着。
这些,昨晚他也没有仔细问。
这里的人均财富。
是连百姓口粮计算在内的。
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子。
今年的情况,每家每户,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按照人均三两计算,也就勉强有一两银钱节余。
不过已经很不错了。
当初他和妙云刚去土桥村时。
乡亲们一年到头,也没有这么多节余。
土桥村的自然条件,可比福建那些自然条件好的村子都好。
人均创造八两银钱财富。
按照布政使衙门走访调查的这个情况。
就意味着,一年内创造出的财富价值,大约有四到五成,最终流向了百姓。
这个民间财富流动比例,还算建康。
未来,随着乡土村社向更高级发展,百姓积极拓宽经营范围。
像土桥村,开米铺、酒铺。
充分与商贾竞争,财富会更多流向百姓。
现在,福建乡土村社还处于,接海商订单的阶段。
并未参与积极竞争。
“叶大人。”朱标好奇询问:“为何,城内人口比建成乡土村社的百姓更富裕?”
按照金陵建成乡土村社的县府情况。
如今,农村百姓的情况,正在拉近和城内百姓的差距。
根据方希直、练子宁等人估算,用不了几年,恐怕农村就会赶超城内百姓。
土桥村联合周边十几个村子,据方希直说,富裕程度,已经超过了城内百姓。
‘太子恐怕不愿意听这个原因。’
叶茂暗暗腹语,恭敬答道:“禀太子,城内百姓比农村百姓富裕,主要是因为,今年福建用经济挤兑的手段,迫使很多商贾,自行完成雇工身股制改造,如今,福建已经有七成商贾,施行了雇工身股制,明年,顽固不愿接受雇工身股制改造的,我们福建上上下下,将以经济手段,彻底将剩下这群顽固分子,铲除!这种顽固者,在福建没有立足之地!”
叶茂想到福建的种种变化。
情绪激昂。
不自觉,就嘴瓢了。
说到最后,杀意凛凛。
丝毫没有意识到,百官脸色瞬间十分难堪。
等叶茂意识到时,已经晚了。
懊悔看向朱棣。
朱棣微微点头。
他不怕被人仇视。
这些事情,叶茂不说,将来南巡,又或者其他时间点,也会完完整整传到朝中百官耳中。
朱标沉默。
还是雇工身股制。
“好!”
朱元璋大赞一声,打断百官各异的思绪。
朱元璋含笑看着叶茂,“这些年,你配合朱棣做的不错,等北征结束,咱南巡看看你们福建,若真的有你们汇报的这般好,咱会下旨,提升福建为特别行省,归属朝廷直辖,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海贸构成的福建模式,将永久保留!”
叶茂激动抬头。
他昨晚听王爷隐晦提过。
可到底只是陛下私底下许诺。
今天陛下直接当着百官说出来,只要福建建设,让陛下满意,特别行省就板上钉钉了!
“臣谢陛下,臣定不辱使命,陛下,福建的发展已经陷入瓶颈,昨天回朝后,臣请示王爷,准备,明年精细化发展福建乡土村社,突破现在的瓶颈!”
朱元璋微微惊讶,看看叶茂,再看看朱棣。
百官也是如此。
朱元璋询问,“老四,福建还能比现在更富裕?更好?”
朱棣抱拳,“短期内,受海贸体量、造船制约,由海贸提升福建建设,已经潜力不大,不过,福建面向咱们大明,精细化发展,只要成功,的确能让福建更上一个台阶。”
他也不敢把话说满。
毕竟,精细化发展不容易。
“你还有谦虚的时候?”朱元璋打趣一句,手放在膝盖上,微微握拳。
他激动啊!
“叶茂!”
“臣在!”
“你们的精细化发展,咱准了,咱南巡时,希望看到一个,更好的福建!”
“臣遵命!”
百官暗暗看着叶茂、朱棣。
‘哼!吹得震天响,南巡倒要好好看看!’
这一刻,许多官员,生出了一定要想办法,跟随朱元璋南巡的念头。
他们要去挑刺!
特别行省,福建模式成为定制
朱元璋笑笑看向朱棣。
他这么一问,就是让百官闭嘴罢了。
首先,老四的性格,绝不容许叶茂做这种事。
若是换成老二,他到的确要好好查查。
其次,若福建布政使衙门横征暴敛,锦衣卫早汇报了。
毕竟,整个福建的锦衣卫体系,是直隶外,最完善的。
说实话,他听到这个数字时,也头皮发麻。
福建一地,四百万人口,给朝廷创造两百万税赋!
福建一年之内,人均创造财富将近八两银子!
“叶茂,百官刚才议论,福建人均创造财富将近八两银子?你们布政使衙门,有没有统计过,百姓一年到头,手里能拿住的粮食、钱货,合计多少银钱?”
“禀陛下。”叶茂恭敬汇报道:“臣在折子内有详细记录,经过布政使衙门走访,一些土地条件较好的农村,百姓能拿到合计四两银子钱货,土地条件恶劣的农村,百姓合计能拿到将近三两银子,城内百姓多点,一年内,能拿到五两多点…”
朱棣认真听着。
这些,昨晚他也没有仔细问。
这里的人均财富。
是连百姓口粮计算在内的。
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村子。
今年的情况,每家每户,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按照人均三两计算,也就勉强有一两银钱节余。
不过已经很不错了。
当初他和妙云刚去土桥村时。
乡亲们一年到头,也没有这么多节余。
土桥村的自然条件,可比福建那些自然条件好的村子都好。
人均创造八两银钱财富。
按照布政使衙门走访调查的这个情况。
就意味着,一年内创造出的财富价值,大约有四到五成,最终流向了百姓。
这个民间财富流动比例,还算建康。
未来,随着乡土村社向更高级发展,百姓积极拓宽经营范围。
像土桥村,开米铺、酒铺。
充分与商贾竞争,财富会更多流向百姓。
现在,福建乡土村社还处于,接海商订单的阶段。
并未参与积极竞争。
“叶大人。”朱标好奇询问:“为何,城内人口比建成乡土村社的百姓更富裕?”
按照金陵建成乡土村社的县府情况。
如今,农村百姓的情况,正在拉近和城内百姓的差距。
根据方希直、练子宁等人估算,用不了几年,恐怕农村就会赶超城内百姓。
土桥村联合周边十几个村子,据方希直说,富裕程度,已经超过了城内百姓。
‘太子恐怕不愿意听这个原因。’
叶茂暗暗腹语,恭敬答道:“禀太子,城内百姓比农村百姓富裕,主要是因为,今年福建用经济挤兑的手段,迫使很多商贾,自行完成雇工身股制改造,如今,福建已经有七成商贾,施行了雇工身股制,明年,顽固不愿接受雇工身股制改造的,我们福建上上下下,将以经济手段,彻底将剩下这群顽固分子,铲除!这种顽固者,在福建没有立足之地!”
叶茂想到福建的种种变化。
情绪激昂。
不自觉,就嘴瓢了。
说到最后,杀意凛凛。
丝毫没有意识到,百官脸色瞬间十分难堪。
等叶茂意识到时,已经晚了。
懊悔看向朱棣。
朱棣微微点头。
他不怕被人仇视。
这些事情,叶茂不说,将来南巡,又或者其他时间点,也会完完整整传到朝中百官耳中。
朱标沉默。
还是雇工身股制。
“好!”
朱元璋大赞一声,打断百官各异的思绪。
朱元璋含笑看着叶茂,“这些年,你配合朱棣做的不错,等北征结束,咱南巡看看你们福建,若真的有你们汇报的这般好,咱会下旨,提升福建为特别行省,归属朝廷直辖,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海贸构成的福建模式,将永久保留!”
叶茂激动抬头。
他昨晚听王爷隐晦提过。
可到底只是陛下私底下许诺。
今天陛下直接当着百官说出来,只要福建建设,让陛下满意,特别行省就板上钉钉了!
“臣谢陛下,臣定不辱使命,陛下,福建的发展已经陷入瓶颈,昨天回朝后,臣请示王爷,准备,明年精细化发展福建乡土村社,突破现在的瓶颈!”
朱元璋微微惊讶,看看叶茂,再看看朱棣。
百官也是如此。
朱元璋询问,“老四,福建还能比现在更富裕?更好?”
朱棣抱拳,“短期内,受海贸体量、造船制约,由海贸提升福建建设,已经潜力不大,不过,福建面向咱们大明,精细化发展,只要成功,的确能让福建更上一个台阶。”
他也不敢把话说满。
毕竟,精细化发展不容易。
“你还有谦虚的时候?”朱元璋打趣一句,手放在膝盖上,微微握拳。
他激动啊!
“叶茂!”
“臣在!”
“你们的精细化发展,咱准了,咱南巡时,希望看到一个,更好的福建!”
“臣遵命!”
百官暗暗看着叶茂、朱棣。
‘哼!吹得震天响,南巡倒要好好看看!’
这一刻,许多官员,生出了一定要想办法,跟随朱元璋南巡的念头。
他们要去挑刺!
特别行省,福建模式成为定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