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各方云集福建,张三丰、沈万三现身(3/4)
二十万两。
在北征灭元前。
再编练一个步军标。
总兵力,一万五千余人。
扩军就打算停下来。
带一个镇回金陵助战。
留一个标防守东番,主要是鸡笼屿,足够了。
看看北征能不能发一笔横财。
他现在穷的叮当响。
至于向父皇求助?
还是算了。
只要伸手,肯定能要来支持。
可他不想。
父皇在没什么。
父皇、母后不在了,保不准,有人重提旧事,让他还债,甚至借机提出特别过分的要求。
他是答应呢?
还是不答应?
既然分家了,自己过什么日子,就全凭自己本事。
当然,他估摸着,这种紧巴巴日子,也就这几年。
等整个福建,完全建成乡土村社,以及完成雇工身股制改造后,大燕商行依靠福建一地海贸收益,就能满足现在的财政支出。
肃清四海,全面放开海贸。
东番作为海贸中转点。
想不富都不可能!
毛老六笑着拿出一张折子,递到朱棣面前,“少爷,东番的情况,比咱们预期的都要好,经过一年探访摸排,基本确定,东番有人口六万,其中一万五千余部落民,剩下的都是历朝历代从中原迁徙来的…”
大部分从中原迁徙来的百姓,当他带着布匹、酒水拜访时,都表现出极大热情。
听他讲述了殿下在中原文治武功方面做得种种事情。
都表现出对殿下的好感。
朱棣一边听,一边看着折子。
毛老六不愧是大明锦衣卫的缔造者。
搞情报真是一把好手。
折子最开始,是一副东番地图。
然后是东番各地拆解详图。
多罗曼(宜兰)、竹堑(新竹)…
全都有十分详细地图,合流、山川、村寨、甚至连水井都标注好了。
完全可以当做军事地图使用。
看完后,朱棣点点头,笑道:“这些年,让你跟在我们身边,给雍鸣、祈婳把屎实在是屈才了…”
“少爷我愿意,你别赶我走!”毛老六顿时变脸。
少爷说这话,肯定是要重用他。
可他更愿意待在少爷身边。
显赫权力,他早得到过,现在根本不想要这些。
就想和家人待在一起。
服侍小少爷、小小姐长大成人。
“不是赶你走!”朱棣没好气瞪了眼,心里格外舒服。
当初毛老六大半夜,屁股血肉模糊,跑到他们家门外爬着。
那天夜里,从毛老六口中听闻事情经过。
他恨不得连夜赶车,把毛老六送回金陵,扔到大街上,让毛老六遵从父皇给的第二个选择,奉旨乞讨。
可这些年相处。
他早把这家伙当亲人了。
“你擅长这方面的事情,从吕珍、梁道明,以及其他势力发展一些人,培训他们,让他们去东番、马六甲、三佛齐、占城这些地方…”
他需要一批军事情报人员。
为他探查四海周边势力情报。
比如这种连水井都标记出来,极具军事价值的地图。
身边其他人干不了这事。
毛老六最合适。
“记住,我不是搞监视兄弟们的锦衣卫,而是军事情报人员…”
“另外,不要在大明境内,发展任何谍子!”
发展当然好。
有锦衣卫,代表‘大哥’笼络吕珍之事发生后,风波诡异若隐若现,他就对未来有些迷茫。
可他不想走第一步。
更不想让父皇察觉,他在大明境内,发展细作谍子。
他不能先不忠不义。
倒不是道德缘故。
他只是想求个心安理得。
毛骧看着朱棣,郑重道:“少爷,我知道了,我会不折不扣按照少爷说的去做,绝不在大明境内发展谍子。”
少爷如此,若有人还做对不起少爷的事。
他就是不在大明境内发展谍子。
也可以帮少爷!
他始终都是锦衣卫的缔造者!
朱棣满意点头,询问:“你知道吴海这个人吗?”
此行回去,就是要解决吴海这群酸儒。
他没想到,连叶茂都开始全力配合他,突然冒出这么一群元朝遗老,鼓动福建士林读书人反对他。
之前推行乡土村社也没惊动这些腐朽东西。
逐步用经济利益,推动雇工身股制时,这群腐朽也没动静。
直到他想掀起一场对雇工身股制的舆论共识认同时。
这群腐朽老东西突然冒出来,凭借在文坛地位,蛊惑了不少读书人。
士绅家子弟。
寒门读书人。
农家读书人。
这群热血年轻,容易听风是雨的青年,竟然敢直接冲击各地施行雇工身股制的商人。
甚至,有人已经去闽县大燕商行闹事。
“一个虚伪小人罢了!”毛骧冷笑,“这家伙和王翰都是元朝死忠,也是忘年好友,对咱们大明一直颇有牢骚怨言,不过也只敢说说…”
“吴海这老东西,觊觎王翰妻子美色,就不停劝说王翰为元朝守节,洪武九年,王翰自尽后,吴海继承了王翰家业、妻子、幼子…”
闽县。
闵安镇。
闵安镇坐落在闽江入海口。
随着海贸发展。
如今,已经成为闽县,乃至整个福建最繁华热闹
在北征灭元前。
再编练一个步军标。
总兵力,一万五千余人。
扩军就打算停下来。
带一个镇回金陵助战。
留一个标防守东番,主要是鸡笼屿,足够了。
看看北征能不能发一笔横财。
他现在穷的叮当响。
至于向父皇求助?
还是算了。
只要伸手,肯定能要来支持。
可他不想。
父皇在没什么。
父皇、母后不在了,保不准,有人重提旧事,让他还债,甚至借机提出特别过分的要求。
他是答应呢?
还是不答应?
既然分家了,自己过什么日子,就全凭自己本事。
当然,他估摸着,这种紧巴巴日子,也就这几年。
等整个福建,完全建成乡土村社,以及完成雇工身股制改造后,大燕商行依靠福建一地海贸收益,就能满足现在的财政支出。
肃清四海,全面放开海贸。
东番作为海贸中转点。
想不富都不可能!
毛老六笑着拿出一张折子,递到朱棣面前,“少爷,东番的情况,比咱们预期的都要好,经过一年探访摸排,基本确定,东番有人口六万,其中一万五千余部落民,剩下的都是历朝历代从中原迁徙来的…”
大部分从中原迁徙来的百姓,当他带着布匹、酒水拜访时,都表现出极大热情。
听他讲述了殿下在中原文治武功方面做得种种事情。
都表现出对殿下的好感。
朱棣一边听,一边看着折子。
毛老六不愧是大明锦衣卫的缔造者。
搞情报真是一把好手。
折子最开始,是一副东番地图。
然后是东番各地拆解详图。
多罗曼(宜兰)、竹堑(新竹)…
全都有十分详细地图,合流、山川、村寨、甚至连水井都标注好了。
完全可以当做军事地图使用。
看完后,朱棣点点头,笑道:“这些年,让你跟在我们身边,给雍鸣、祈婳把屎实在是屈才了…”
“少爷我愿意,你别赶我走!”毛老六顿时变脸。
少爷说这话,肯定是要重用他。
可他更愿意待在少爷身边。
显赫权力,他早得到过,现在根本不想要这些。
就想和家人待在一起。
服侍小少爷、小小姐长大成人。
“不是赶你走!”朱棣没好气瞪了眼,心里格外舒服。
当初毛老六大半夜,屁股血肉模糊,跑到他们家门外爬着。
那天夜里,从毛老六口中听闻事情经过。
他恨不得连夜赶车,把毛老六送回金陵,扔到大街上,让毛老六遵从父皇给的第二个选择,奉旨乞讨。
可这些年相处。
他早把这家伙当亲人了。
“你擅长这方面的事情,从吕珍、梁道明,以及其他势力发展一些人,培训他们,让他们去东番、马六甲、三佛齐、占城这些地方…”
他需要一批军事情报人员。
为他探查四海周边势力情报。
比如这种连水井都标记出来,极具军事价值的地图。
身边其他人干不了这事。
毛老六最合适。
“记住,我不是搞监视兄弟们的锦衣卫,而是军事情报人员…”
“另外,不要在大明境内,发展任何谍子!”
发展当然好。
有锦衣卫,代表‘大哥’笼络吕珍之事发生后,风波诡异若隐若现,他就对未来有些迷茫。
可他不想走第一步。
更不想让父皇察觉,他在大明境内,发展细作谍子。
他不能先不忠不义。
倒不是道德缘故。
他只是想求个心安理得。
毛骧看着朱棣,郑重道:“少爷,我知道了,我会不折不扣按照少爷说的去做,绝不在大明境内发展谍子。”
少爷如此,若有人还做对不起少爷的事。
他就是不在大明境内发展谍子。
也可以帮少爷!
他始终都是锦衣卫的缔造者!
朱棣满意点头,询问:“你知道吴海这个人吗?”
此行回去,就是要解决吴海这群酸儒。
他没想到,连叶茂都开始全力配合他,突然冒出这么一群元朝遗老,鼓动福建士林读书人反对他。
之前推行乡土村社也没惊动这些腐朽东西。
逐步用经济利益,推动雇工身股制时,这群腐朽也没动静。
直到他想掀起一场对雇工身股制的舆论共识认同时。
这群腐朽老东西突然冒出来,凭借在文坛地位,蛊惑了不少读书人。
士绅家子弟。
寒门读书人。
农家读书人。
这群热血年轻,容易听风是雨的青年,竟然敢直接冲击各地施行雇工身股制的商人。
甚至,有人已经去闽县大燕商行闹事。
“一个虚伪小人罢了!”毛骧冷笑,“这家伙和王翰都是元朝死忠,也是忘年好友,对咱们大明一直颇有牢骚怨言,不过也只敢说说…”
“吴海这老东西,觊觎王翰妻子美色,就不停劝说王翰为元朝守节,洪武九年,王翰自尽后,吴海继承了王翰家业、妻子、幼子…”
闽县。
闵安镇。
闵安镇坐落在闽江入海口。
随着海贸发展。
如今,已经成为闽县,乃至整个福建最繁华热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