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蒋进忠他一定会后悔建安的现实和预期差距很大(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眼,“殿下,有几件要紧事,我得提前和你说,刚才在城门处,都司沈仁试探询,询问,陛下是否真把御赐金牌给了殿下…”  

他本想试探沈仁。  

可没时间了。  

索性将计就计,提前跑出来迎接,把消息告诉殿下。  

叶茂不是东西,可权力主要是民政。  

可沈仁不同。  

福建五个卫,全都在沈仁控制下。  

眼下,海盗都因殿下来福建履任县令,蠢蠢欲动,若是沈仁阴殿下,那可是要人命的事!  

城门处。  

沈仁及麾下一群将领,目睹朱棣、徐妙云下车和蒋进忠步行谈笑而来,都惊呆了。  

“燕王这么给蒋进忠面子?”  

“这蒋进忠,到底有什么优点,让燕王如此?”  

沈仁耳闻属下议论,目视蒋进忠抱着小雍鸣、小祈婳,若有所思。  

或许蒋进忠身上,真有些他们没发现的优点。  

建安虽然是蒋进忠老家。  

可这地方的人看蒋进忠,只笑话蒋进忠,他们一直被这种言论氛围包围。  

看不到蒋进忠优点,也并不奇怪。  

沈仁收敛思绪后,就将目光转移到,最后的骑兵阵列中。  

相比蒋进忠。  

他更关心,这支追随燕王,纵横草原凯旋的精锐。  

沈至、顾学文同乘一辆车,从朱棣三人身边经过。  

顾学文悄悄撩起帘子一角偷窥,马车经过后,放下帘子,唇角嘲弄笑意一闪而逝,“昨晚听我的没错吧?”  

“整个福建,多少大人物,就来蒋进忠这么个奇葩!可想而知,福建上上下下,对待朱四郎的态度。”  

得知燕王南下福建履任建安县令后。  

沈家就早早派人来福建打听过。  

蒋进忠吹嘘和朱四郎的关系,早在福建人尽皆知。  

沈家顺便就打听了蒋进忠。  

这个胖子,在福建就是个笑话!  

脸皮厚!  

愚笨!  

若非家里有点钱财,可劲儿砸钱。  

就蒋进忠这种货色,一辈子也不可能考上功名。  

还特好面子。  

好不容易弄了个县令当当,母亲去世,竟然为了孝道名声,跑回来丁忧守孝?  

简直就是个蠢货!  

丁忧守孝是朱皇帝提出来的。  

但看看大明立国后,哪个官员,家里父母去世,真的辞官回家守孝了?  

官场上的位置,历来是一根萝卜一个坑。  

好不容易挤进去,为了守孝,竟辞官?  

这不是蠢,是什么?  

“你看看,就连蒋进忠父亲都没来!”  

沈至听着顾学文喋喋不休劝说,有些烦躁,撩起帘子,向后看去…  

蒋进忠正抱着燕王长子、长女,不知和燕王夫妇说什么,三人都面露笑容。  

这人蠢?  

他倒觉,这人一点儿都不蠢!  

相反很聪明!  

从周庄出发,一路跟随燕王,他很想亲近燕王长子、长女,和燕王的关系更进一步,却没这个机会!  

若父亲不愿把三房押在燕王身上。  

他就自立门户!  

昨晚,他几乎一夜未睡,今天赶路,也在想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商业模式。  

其实,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本质上都是一种均财富的手段。  

这种模式下。  

商人的确会损失很大利益。  

但好处也显而易见。  

首先,可以换来朝廷对商业的全面解绑。  

即便大明没这个魄力。  

跟着燕王出海,立足四海之上,看燕王的样子,只要肯按他的规矩来,一定会对商业全面解绑。  

其次,这种模式下,农民、雇工会极力维护,这种让他们拥有可观财富和地位的政体。  

燕王即便以一个外来者,统治四海之民,统治也会十分牢固。  

未来,燕王立足四海,构建一个王朝统治基础就有了。  

说实话,便宜那些蛮夷小民了!  

到时候,大明若是不跟着改变,恐怕中原百姓,会纷纷出海投奔燕王。  

不过,这也是好事。  

有利于带来中原文化,同化蛮夷小民。  

总之,燕王立足四海,搞这种模式,建立一个稳定的王朝,并不难。  

沈家跟随一个稳定的王朝,一个中原文明,同化异族的王朝,在海外立足,他强烈感觉,比留在大明更有发展。  

最后。  

农民、雇工手里有钱,商人的生意好做。  

王朝也有源源不断的庞大税赋,支持开疆拓土…  

燕王朱棣,才是朱家皇族继承者中,真正的雄主,可惜,这样的人,出生晚了。  

只能被迫离开大明,才有施展空间。  

不跟着这样的人,干一番事业。  

人到暮年,也会后悔而不能瞑目!  

马车突然停顿,沈家仆从声音传入,“少爷、姑爷到了。”  

沈至思绪被打断。  

从马车下来,看了眼沈仁等人,然后顺着沈仁的视线,看去…  

谭渊领着兄弟们跟在朱棣身后。  

距城门处,也只剩一百五十步左右。  

“到了你家后,咱们继续谈。”朱棣笑着和蒋进忠说了句,抬手握拳。  

哗啦!  

行进中的五百骑兵,看到手势,瞬间戛然而止。  

盔甲碰撞,整齐划一,翻身下马,牵着马,肃穆列阵而立。  

沈仁及身后将领,瞳孔微微一缩,露出一丝眼馋之色,心头同时浮现四个字:绝对精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