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保十争三,朱元璋的乐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新网址:ixsw江南贡院。  

金陵夫子庙学宫东侧。  

秋闱和乡试不同。  

乡试承办权归地方官府管辖,中枢派遣礼部进行监督。  

秋闱考举人,由朝廷直辖管辖。  

考试地点也由应天府书院,转移到贡院。  

天下有资格参加秋闱的读书人,全都云集于此。  

人群中,一个胖乎乎身影,蹦蹦跳跳寻找着什么,十分滑稽,像颗掉在地上的肉丸子,身后一小孩,满脸震惊、紧张抓着胖子衣襟,生怕在密集人流中跟丢了。  

“先生,这里有多少人?”  

蒋胖子低头,满脸与有荣焉笑道:“看规模,此番秋闱至少一万人,甚至接近两万!”  

“盛况呀!我辈读书人从未有过的盛况!”  

“壮观吧,好好努力,争取超过先生的贵人,咱们将来也来个连续冲刺科举!报答朝廷!”  

他肯定是没机会。  

也没这个能力。  

而他这个学生很聪明,是个读书种,好好培养,未必不能像朱先生这般,连续冲刺科举。  

以后史书或许会这样记录一笔:开科取士以来,唯两个俊杰,连续冲刺科举成功,一乃被贬为庶民的明四皇子朱四郎,一乃宰相蒋进忠亲传弟子杨荣。  

想想就激动。  

“快快快…”  

某刻,蒋进忠隐约看到了朱棣人影,忙激动催促,带着杨荣,在人群中,蹦蹦跳跳拥挤前进。  

朱棣和徐妙云抱着两个小家伙从马车下来。  

顿时惊呆了。  

人也太多了吧!  

比起乡试至少多了七八倍不止!  

“姐夫就要在这么多人中,杀出重围?”徐辉祖站在毛老六身边,目视眼前人山人海,耳闻鼎沸人声,不由倒吸凉气。  

这难度,和姐夫在草原转战万里也差不多。  

目视着,至少有万余人。  

万余人竞争一百多个中举名额…  

毛老六乐呵呵笑着,“少爷肯定能考中!”  

徐妙云见朱棣满脸惊讶,莞尔一笑,低语:“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父皇定都金陵后,历年进行扩建…”  

“里面有明远楼、至公堂、号舍…”  

“其中,仅用于考试的号舍,就有20563间,可容纳2万余名考生同时考试…”  

“虽然科举从隋唐时期就开始,但论重视人才,给普通人出路,我敢说,以往历朝历代都没父皇重视。”  

朱棣侧头看去,含笑问:“你怎么知道这么详细?”  

“我喜欢读书,对读书人的事情,自然了解了。”徐妙云笑着回答。  

四郎要赶秋闱。  

还要忙着陪雄英远行辽东。  

这些关于科举的细节,她当然要帮四郎搜集好。  

朱棣笑笑,他岂能不知,妙云为默默做多少事。  

“殿下。”  

刚要说话时,左侧传来脆生生喊声。  

夫妻二人循声看去…  

明霞小跑靠近,低声道:“陛下和娘娘在那边,让婢子叫殿下和王妃过去。”  

朱棣和徐辉祖、夏时敏说了句,就带着徐妙云过去。  

夫妻二人,带着两个小家伙,跟着明霞来到一辆双马牵引的宽大马车旁。  

上马车后。  

朱元璋和马秀英就稀罕的不得了,抢先接过两个小家伙。  

小夫妻两给朱元璋、马秀英请安后。  

朱元璋逗弄小雍鸣同时,视线落在朱棣身上,“看到外面人山人海的同窗,是不是很震惊…”  

说话间,唇角情不自禁微扬。  

根据朝廷接管元朝后,得到的历朝文献。  

以往历朝历代,最鼎盛时。  

参加科举的读书人,也没有大明立国第十个年头多。  

其实,洪武八年,秋闱科举人数已经超过历朝历代了。  

今年更是创下纪录!  

根据朝廷统计,这几年,参加童生、乡试、秋闱的读书人中,寒门、农家人数越来越多了。  

读书不再是士绅的专属。  

他就不信。  

养士二三十年,培养不出一批优秀的,真正忠于大明的人才。  

“今年,参加秋闱的人数是15632人!创下了最高纪录!”朱元璋用手得意比划着。  

朱棣默默听着。  

老头子养士其实真的成功了。  

为朱允炆殉国的读书人,成千上万。  

而后来辅佐‘他’开创永乐盛世的三杨、夏原吉、乃至后来力挽狂澜,现在应该还没出生的于谦。  

这些都是老头子在位期间,养士积攒的家底。  

反倒是‘他’。  

在位期间,把更多精力用于‘武功’方面。  

‘高炽’倒是个文治的好手,可惜,历史上,‘高炽’的身体状况太差了。  

要是‘高炽’能做个二三十年皇帝。  

专注‘文治’养士,或许大明会有另一幅盛景。  

人们骂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  

其实科举并没错。  

承平年代和战争年代不同。  

战争年代,在剧烈的动荡中,时局会自动筛选人才,让优秀的人脱颖而出,实现个人成就同时,也救民于水火。  

就像老头子他们这一代人。  

承平年代,社会稳定。  

如何从千千万万人中,将最优秀的选拔出来呢?  

就要设立一种竞争机制。  

而科举就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通过不断摸索总结,选择的一种最优竞争机制。  

至于老头子提倡八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