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年轻人的决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1月22日,上午9点30分,罗德拉沃尔球场。  

澳网男单四分之一决赛,陆少杰对战费德勒。  

这一场比赛,万众瞩目。  

尤其是国内的球迷。  

“有生之年,我竟然能看到陆少杰跟费德勒同场竞技!”  

“绝了!绝了!”  

“可太让人期待了!”  

“你们说陆少杰能赢啊?”  

“我不求陆少杰能赢,只要他输得不要太难看就还好。”  

“哈哈,怎么又对陆少杰没信心了?”  

“对手可是费德勒呀,谁面对他时也不会有太大的信心吧?”  

“我还是选择相信陆少杰!”  

“嗯,我也是!”  

很多网球都在网上直播间里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尽管对手是费德勒,却依然有很多人选择看好陆少杰获胜。  

这说明在很多人心里,陆少杰的实力已经可以和费德勒这个级别的球员对抗。  

比赛开始。  

陆少杰的发球局。  

第一球,陆少杰发出一记干净利落的内角ACE球,15:0  

现场观众们的掌声响起。  

几天的比赛看下来,现场的很多观众都认识了陆少杰。  

少年,帅气,阳光,都不足以形容陆少杰。  

或许用完美才更贴切一些吧?  

这个少年,未来不可限量。  

这是来现场观战的球迷们对陆少杰的印象。  

第二球,陆少杰发出一记外角ACE球,再拿一分,30:0  

费德勒邹了邹眉头,有些讶异这个少年发球的犀利。  

第三球,费德勒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接到了陆少杰的发球,并且将球回到了很深位置。  

陆少杰正手抽球,将球击到对方底线。  

费德勒反手切球,将球速变缓下来。  

他可不想进入陆少杰的节奏。  

跟年轻人比快?  

那不是他的擅长。  

陆少杰再次发力,将球猛地击出。  

费德勒一个反手击球,借力打力,球速更快的飞向了陆少杰。  

这就是费德勒经常用的节奏变化,往往会出奇效,打乱对方的节奏。  

尤其是面对缺少比赛经验的年轻选手时,甚至会搞乱对方的心态。  

这样的变化,的确让陆少杰受到了影响,他的回球位置不是很好,让费德勒抓住了机会,打出一记穿越球,拿到一分。  

陆少杰的第四个发球。  

他一发失误。  

随后陆少杰的二次发球,将球发到外角位置,角度还可以,但球速很慢,被费德勒快速回球,打出一记直线球,成功调动了陆少杰的脚步。  

陆少杰虽然跑到位置,并且将球回了过去,但因为出手太过匆忙,导致回球高了一些。  

费德勒已以前做出了判断,在网前截击成功,再拿一分。  

“厉害啊!”  

“面对这样的对手,当真是一刻都不能放松。”  

陆少杰在心里感叹着。  

在陆少杰的发球局,这是他以往很少遇到的困境。  

“再来。”  

陆少杰走向发球区,接到了球童的网球后,没有急着发球,而是将网球弹在地上拍了几下,趁机调整了一下心态。  

不能急。  

慢慢来。  

第五球,陆少杰再次发出一记外角ACE球。  

局势稳下来了,陆少杰拿到了第一小局的局点。  

第六球,费德勒抓住机会,再取一分,40:40  

气氛再一次紧张起来。  

第七球,费德勒又接到了陆少杰的发球。  

两人在底线展开了对攻。  

经过十几个回合的较量,陆少杰艰难拿到这一分。  

这一分对陆少杰至关重要。  

不止是因为他再次拿到了局点,更大的原因在于,他终于能在跟费德勒的底线相持球中拿到一分了。  

意义重大。  

更是平添了陆少杰的信心。  

第八球,陆少杰发出一记内角ACE球,结束了第一局的比赛。  

“好球!”  

“刺激!”  

“精彩!”  

“陆少杰加油!”  

国内网上直播间的网友们,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刚才那种提心吊胆的感觉,还是他们第一次从陆少杰的比赛中体验到。  

第二局比赛开始。  

费德勒的发球局。  

极其隐蔽的发球动作,节奏多变的发球,刁钻的角度,是费德勒发球的优点。  

这往往会令对手无所适从。  

尤其是陆少杰这样的年轻球员。  

第一球,陆少杰就没接好,被费德勒打出一记直线球,轻松得分。  

费德勒领先。  

第二球,费德勒发出一记ACE球,30:0  

“费德勒这么猛的嘛?”  

“这一局陆少杰悬了。”  

网友们在为陆少杰捏着一把汗。  

陆少杰倒是还好,心态放得很平稳。  

他在适应费德勒发球的变化。  

第三球,陆少杰回出一记质量很高的底线球。  

费德勒回球的位置却不是很好,这给了陆少杰机会,拿下一分。  

第四球,费德勒再拿一分,40:15  

来到费德勒的局点。  

面对这种压力,陆少杰没有放弃,成功扳回一球,40:30  

不过,随后费德勒又发出一记ACE球,保发成功。  

他赢下了第二小局。  

比分变为1:1  

第三局又到了陆少杰的发球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