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玩腻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推荐:巫医觉醒。  

医学是开放的。  

这所位于大西北乡下的七里医院,虽然有点儿旁门左道的意思,但是总体来说,他们是有贡献的。  

刘牧樵愿意帮他们一把。  

西医不讲究私藏,有了科研成果,会及时的向外公布,不仅仅是国内,还会向世界公布。  

国家鼓励发表SCI,这就是一种态度,开放、共享的态度。  

世界上也有规定,治疗方法是不能申请专利的,必须全人类共享。  

七里医院既然在模仿安泰医院神经科,何不帮他一把,让他们走向更正规的道路呢?  

邹庆祥有一个条件,他对王晖说:“做你的顾问,没问题,但是必须正规。”  

王晖也很爽快,“没问题,我也想正规啊!”  

王晖,早年是为了赚钱,坑病人的事有过,譬如,为了赚钱,他们对来求医的都会动员使用“颈动脉滴注”方法。  

本来,一瓶扩血管的药物只要20元钱,通过颈动脉滴注,他们就要收60元。  

后来,有学者通过对比研究,说颈动脉滴注并没有明显效果,王晖还是继续坚持了5年。  

直到后来颈动脉滴注出了人命,最后才收场。  

这人有韧性。  

颈动脉滴注不行了,他们就开始做颅内穿刺引流,最先,他们用的也是软管,比县医院开展的更早一些。  

他们专注一种病,还买了二手CT,在治疗中风和其他脑血管病方面,确实做出了名气。  

我国的老百姓最相信小道消息,特别是民间的宣传,他们是坚信不疑的,所以,到现在还会有人找山沟沟里的郎中治疗癌症。  

这就是小道消息的力量。  

清江市樟树村,有一位老师早年得了胃溃疡,后来他把几种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混在一起,磨成粉末,私下卖给别的病人,过了一段时间,他竟然成了远近闻名的名医。  

国人就是迷信小道消息的。  

七里医院之所以成为上1000张床位的专科医院,就与这种心态分不开。  

刘牧樵在七里医院院长王晖的盛情邀请之下,帮他查了一下房,他们除了卒中病人,也收治了一些其他病人。  

如格林巴利、重症肌无力、眩晕症、脑肿瘤等病人。  

他们的执业医生,全都是本科毕业,还有一些是硕士毕业的,这倒是令刘牧樵吃惊不已。  

素质不错啊。  

刘牧樵带着大家查房看了几十个病人,大体上还不错,比一般县级医院水平略高一些。  

他更正了4个病人的诊断,修改了23份医嘱。  

这算是不错了。  

千分之几的误诊率,在正常范围之内。  

晚上,没有闲着,由邹庆祥做了一场学术报告,主题就是微创穿刺技术的操作要点。  

不错,这场学术报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学员们都表示收获很大。  

没有在镇上住宿,连夜,由王晖把他们送到城里。  

邹庆祥有很大的成就感。  

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没完没了,他在给王晖讲神经内科的知识。  

王晖学历虽低,但这么多年打拼一种疾病,他对神经科也有了不少的经验。  

当然,他和邹庆祥比较,那就差远了。  

邹庆祥是科班出身,特别是在刘牧樵一年的熏陶和手把手的指导下,他的知识库,真的不比一般的教授差。  

他讲的是头头是道,讲的深入浅出,条理清晰。  

王晖收获不少。  

请对了。  

60万,值啊!  

王晖暗暗高兴。  

早年,王晖和普通做医院的人目标一致,想赚几年钱!  

现在不同了,赚是赚了,但都投资了,这一栋20层楼,加上地基和里面的设备,总共花了他三个多亿。  

现在银行还贷了1个多亿。  

钱,已经不是他唯一的目的了,他想做一番事业,在卒中领域,他想有更大的成就。  

要有更大的成就,就必须正规化,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团队做后盾。  

除了请邹庆祥,再请几个呢?  

请他们,不仅仅是处理疑难病例,而是请他们来上课,提高团队的水平。  

送人出去进修是一个方面,但是,民营医院更注重成本,送人出去进修,他们觉得成本太大了。  

请人进来是一个好办法。  

“刘博士,我们还想请几个顾问,您可以推荐几个吗?当然,你要是亲自做顾问,那就再好不过了。你,我们可以出高价。”王晖试探着。  

刘牧樵说:“你也没必要请太多,我肯定是不行,忙不过来。我可以推荐一个人给你,赵一霖主任。”  

“那好,他,我们大概出什么价比较好?”  

刘牧樵说:“那就随你们的意了。”  

刘牧樵是为了让赵一霖和邹庆祥赚点零花钱。  

他自己,是不会考虑做顾问的,特别是这种小医院,邹庆祥足够了。  

“这样,你看行不行,刘博士,我请邹博士为主,赵一霖主任工作任务重,我就把他作为补充算了,我可以给他40、50万的讲课费,这样,合不合适呢?”  

“合适,合适。”  

这样是最好,照顾了邹庆祥的情绪。  

一个和尚有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你明确了邹庆祥为主,他就不会偷懒了,会保持热情。  

到了宾馆,不久,彭千龙的手下也来了,他送来了两个病人的飞刀费。  

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