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求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做完第18个病人已经是第二天的半夜了。  

但是,并没有完,白天又进了7个病人,还得接着做。  

连续40个小时不睡,刘牧樵消耗了3颗回气丸,赵一霖已经累瘫,倒在值班室睡着了。  

接他手的是刘建新副主任,他已经回去睡了两觉,现在精神抖擞。  

邹医生挤在医生值班室睡得正香。  

鲁路和文兴宇轮流着睡了一觉,现在值班的鲁路又快熬不住了。  

王艺已经是上第二天的班了,她白天睡了一整天。  

“你还能坚持?”王艺这是第三次问了。  

“没事,我精神好得很呐。”刘牧樵微笑着说。  

40小时没睡觉,按道理,早就趴下了,但刘牧樵似乎刚刚睡醒,精神正旺。  

刘牧樵其实也不需要别人帮忙,这几个病人不是太为重,一个人足足有余。不过,还是多几个人好一些,万一情况有变,再调人手就晚了。  

刘建新主要负责病人一般情况处理,观察生命体征。鲁路打杂。护理始终保持两个人以上。王艺专门负责穿刺这一块。  

刘牧樵不急不缓,过去十几分钟做一个,现在不同了,一个病人,他不少于30分钟,因为,脑袋里的新知识告诉他,时间长一点,有很好的防止第二次出血的危险。  

虽然第二次出血发生率不到百分之五,但就是这百分之五严重影响死亡率。  

过去的死亡率低于0.26,真的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0.26的死亡率,别说安泰医院,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医院也不可能做到。  

刘牧樵暗暗总结了一下经验,这个0.26,原因有下面五条。  

一、运气。运气占了一半。  

二、努力。就包括邹医生的除颤,功不可没。  

三、及时。基本上,有病人就及时穿刺,没有耽搁时间,这一点也很重要。  

四、赵一霖的事业心强。一个科主任,一直守在一线,很少有科主任能够做到。  

五、刘牧樵的穿刺技术,特别是他掌握压力的能力,这是保证低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接一个做,天又亮了,还剩两个病人。  

赵一霖进来了,说:“你还不睡一会?熬得住吗?”  

刘牧樵微微一笑:“还好,做完这两个就下班。”  

“这样下去不行啊,过劳死,你别陨落了。今后,我想啊,一个星期最多来一次通宵。”赵一霖说。  

“要是你能控制病人才好。”刘牧樵笑着。  

“这个也不是不可以,我和下面的医院打个招呼,转病人,要先打电话。”赵一霖说。  

“我想啊,一天要有14到15个病人进院。”刘牧樵说。  

“什么?14、15个?”赵一霖惊讶地问。  

“嗯。不少于14个。”  

“14个,不会累死?”  

即便是赵一霖这样有事业心的,都半天做不得声。  

14个什么概念?一个普通二级医院每天总入院病人数。我一个科室,顶人家一个二级医院,30个人做300、400医护人员的事?  

“疯了。刘牧樵真的是疯了。”  

“我在尽快训练鲁路和文兴宇,邹医生已经派得上用途了,我们今后是四个人做,平均一个人也就是3、4台,不难。”刘牧樵说。  

“不难?呵呵,我和刘建新,还有整个护理部,特别是你,总会有一个过劳死的。”  

“我不会。”  

“你不会?你算算,你从前天醒来,多少个小时没睡了。”  

“48小时而已。”  

“我草,而已,你这而已,真的是而已啊。”  

关于“而已”的笑话,他们都听过。  

王艺和另一个护士捂着嘴笑,咯咯咯,还是笑出了声。  

“爽啊!”邹医生进来了,然后呆住了,“你们笑什么?啊呀,刘牧樵你真的是超人啊?还没睡?”  

“快了,剩下的两个,你上。”赵一霖说。  

“是吗?”  

邹医生惊疑地问刘牧樵。  

赵一霖说的不算。  

“你拿ct片子过来。”刘牧樵一边抽血一边说。  

鲁路赶紧把最后的两个病人的ct片拿过来,让刘牧樵看了几眼,他说:“你做一个,我做一个。”  

其中一个丘脑出血,刘牧樵必须自己动手。  

邹医生很激动,今天这个病人,不是一般的病人,过去,都是刘牧樵自己动手,看来,刘牧樵越来越放手了。  

做好了准备之后,邹医生拿着穿刺针,对刘牧樵说:“我这就准备穿了,可以吗?”  

刘牧樵丢下手里活,看了看,说:“你还得往左偏一点点——对,就这个方向,别偏了。”  

沿着这个方向,邹医生慢慢进针,进去了5厘米,突然有个落空感。  

“嗯,行了,你慢慢抽,别急,反复三次。”刘牧樵继续看了一会,放心回到刚才那个病人床前。  

邹医生见刘牧樵不看了,心里突然有种很爽的感觉。  

因为,  

这是对他的认可啊!  

最后一个病人推了进来。  

鲁路赶紧做准备。  

赵一霖的手机响了。  

他心里咯噔一下,多半又是下面医院有重病人送。  

现在,他的心情很复杂,有病人送来,既高兴又害怕,科主任从来不怕病人多,怕就怕床位空着没人来。  

但是,今天他确实怕了。  

刘牧樵已经50个小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