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 想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入独立团以后。  

部分特委干部,都在独立团兼任了职务。  

政治部,作训科,卫生科,后勤科,通讯科,保卫科多了好几个副科长和干事。  

机构一下子大了起来。  

谭东来提出周小山曾经答应过河南难民组成的藤县县大队,训练的好可以提拔为主力团士兵。  

战士们日以继夜的刻苦训练。  

如今希望周小山兑现承诺,先扩编一个营的主力。  

“这样,丰县和沛县,不仅有冯子固和黄体润的抗日力量,还是我们和四川,陕北联系的必经之路,甚至是隐藏我们来历的重要活动方向,特委在丰县和沛县也有一些群众基础!这样,独立团二营,三营,以及藤县县大队抽调部分训练标兵,组成独立团五营,建立一分团,由罗亮任职一分团团长,封萍任职一分团政委,赵树林同志兼任一份团参谋长,后天开拔,带四千枪支和足够基数弹药,去湖西地区建立根据地!”  

苏鲁交界地带复杂的局面,连周小山这个穿越者,手握一万多武装力量都头疼。  

他真不知道,历史上的八路军怎么过来的,在这样复杂的局面下,吃了多大的亏。  

“团长,国民党在丰县和沛县都有县长,我们到了,发展农会和抗日基层政权,起冲突怎么办?”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国民党军队没有信仰,抗战时间长了,必然和鬼子勾连,现阶段他们还是抗日英雄,独立团要顾忌我八路军的声誉和统一占线,先不要动他,但是他们兵军纪极差,要是敢龇牙咧嘴,欺压百姓,劫掠物资,就给我把他们主力灭了,把头头脑脑都请上沂蒙山,我亲自来给他们做统一战线工作!”  

团部好些熟悉周小山的干部哄笑来。  

你那个土匪性格,还给人做工作,你不是要拉人劳动改造吧。  

一个县,两个政权,必然发生矛盾。  

早发生比晚发生好。  

这些抗日武装力量,还是自保为主,真要是心里装着国家,人民,就可以交流了。  

就在他边上发展,不仅可以用团主力威慑他,同时也可以限制他的发展。  

至于农民的缴纳的粮赋归谁,就看谁拳头大了。  

等他受不了了,看看能不能用军法,党纪约束这帮人。  

罗亮举手,他有问题要问,他对打一些地方武装,没什么兴趣,苍蝇一巴掌就拍死了,化妆日军打对手的事情,他也干得出来。  

他不知道的是,张里元一伙子跟临沂,郯城的顽军,在历史上,也化妆过鬼子,突袭山东八路军根据地。  

“团长,津浦线的计划呢?”  

“武汉的战时一时半会还轮不到华北增员物资,你们先发展,又消息我会命令一分团参与联合行动的。”  

“好咧!”  

“打出沂蒙山,说好听是策应武汉会战,不好听是趁着鬼子没精力主动对付我们,疯狂的发展我们的力量,鬼子第114师团部北撤禇城,临沂县,郯城县,临沭县我们也要动起来!抽调独立团一营,四营,组建二分团,一营长王长庚任二分团团长,李念三同志兼任二分团政委,参谋长人选,看李政委认为特委那个老同志合适?”  

王长庚在66师就是代理团长,中校军衔,罗家烈怕周小山在沂蒙山兵力不够,派他带着五百人一起跟着周小山,只不过他喜欢带兵,上沂蒙山以后得知周小山做团长,他就主动提出营长。  

刘黑七六千多伪军不明不白的消失在刘官庄镇。  

吓了沼田德重这老鬼子一大跳。  

临沂历经几场大战,城墙都没修复。  

整补兵员,武器没到,可战的兵力不足一个联队,士气低落,这节骨眼上,连六千多伪军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  

临沂不安全啦。  

周小山都不知道鬼子是不是整补兵员来了,还是接替第五师团防守青岛,反正他们就不明不白的丢了一个中队在临沂抓人修城墙,跑回了褚城。  

“团长,一下子走了两个分团,四个主力营和一个新建主力营都走了,要是刘黑七带着鬼子来报复,你这边可以吗?”  

“别说我身边还有三个县大队,就算是一个兵也没有,我也走得脱!”  

“不会吧,你派人去徐州买的染坊设备,缝衣设备,过几天就上山了,四川来的技术人才都在山上忙碌!”  

“小事,真要鬼子来了打不过,这些坛坛罐罐扔了就是了,更何况沂蒙山这么大,一个师团我能让他吃瘪,你们真对我那么没信心?”  

罗亮最先担心周小山安危,这可是罗家烈离开前专门找他叮嘱的。  

转念一想,真是太过于忧心了。  

赵子云还在抽调三个县大队合适的人手组建炮营,沂蒙山三个训练好的县大队以及藤县训练了两个月的县大队,足足好几千人,凭借周小山的指挥水平,只要没有叛徒内奸出卖,鬼子还真奈何不了他。  

再说,陈虎带着当地老百姓,还有县大队在沂蒙山几个月的地道,战壕,陷阱不是白挖的。  

“下山以后,一分团可以把打散一个营,提拔部分战士做连排长,团主力带着县大队练兵,几个细节要注意,首先,封萍要提醒罗亮,不要违反我们八路军的政策。第二,你们发展县大队初期,最好避开冯子固和黄体润控制县城和湖西部分势力范围,先把自己搞壮实了,在回头跟他们抢地盘!”  

“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